本文看似与《中国石油报》2012年10月23日二版刊发的《美国不会用国内油气资源去改变全球能源格局》一文有冲突,但它们是不同层次上的问题。如果前者展示的是美国如何通过各种治国工具调整市场、企业和用油安全等战术或战役上的问题,那么,下面将介绍美国对全球能源格局未来走向的战略布局。
其实,现今的国际能源格局是二战结束后国际秩序安排的组成部分之一。
美国是利用其战胜国的优势地位,逐步战略性地对全球资源市场的竞争环境及运行机制进行了系统性的规划,使美国基本实现了可以无阻力地廉价使用全球的各种资源。同时,美国又通过立法限制国内资源价格的上涨和出口,致使在其国内形成了对资源地理优势产业的挤出效应,大量的常规原油、天然气等资源静卧在山姆大叔的脚下冬眠。
特别是在1981年以前,由于长期的石油天然气价格管制,使国内产出的原油天然气等资源价格成为全球的洼地,石油企业无力可图。美国政府则不失时机地通过包括有低成本融资、他国市场门户开放、经营环境安全保障、军事恫吓,甚至以局部战争推翻资源国合法政府等组合手段搀扶着美国石油企业游走在全球资源富集地。
进入21世纪,又创设了各种金融工程工具,并渗入到各个资源产业中,通过各种交易杠杆的调整,已经不需要实际拥有或控制实体产业便可以从实体产业中谋取暴利并为其定价。就因这种过分的金融化,才酿造了今天全球的经济危机。就因又看到了一次不可再生能源对环境安全的长久影响,美国才制定了再工业化的国策。
美国“再工业化”的战略核心目标是要进入高端制造业,并保持领先优势。因此,当下正式启动的计划已包括纳米技术、高端电池、新能源、生物制造、新一代微电子研发、高端机器人等领域。这一规划其实已经站到全球的至高点上,特别是在能源领域。它基于应对下一个50年的能源挑战和占领未来能源科技及能源商业的制高点,美国创造性和战略性地提出了“太空太阳能发电”等设想。
众所周知,太阳在每秒钟释放的能量相当于20亿座发电厂在一年当中产生的能量,而受大气层的影响,地球只能用到很少的太阳能,所以,到太空建发电站的设想就应运而生。“太空太阳能发电”的理念又是基于美国高科技的太空技术,是在地球轨道上放置太阳能发电板,组成发电站,这样就能24小时不间断地获取太阳中能量。然后通过(无线电)微波束把电能输送到地面上的接收站,再经过转换,将波能变成电能,再入网加以分配使用,因此,又被称为太空基太阳能发电站。由于这种发电方式确实能为全球提供大量的清洁、绿色可再生的能量,且发电效率极高。因此,美国国家航天局进行了长达四年多的研究,并取得了显著的进展。
而作为石化工业基料的乙烯,若用原油长链烃类的蒸汽裂解法生产乙烯,造1吨就会产生1.5吨至3吨二氧化碳。而为了占领碳排放及生物制造的制高点,美国能源部国家可再生能源实验室(NREL)用新的光生物法已获得乙烯。它是以培养特定细菌捕食二氧化碳来持续生产乙烯气体的。这种方法的产量要高于目前世界上包括中国正在研究的生产乙醇、丁醇或其他藻类生物燃料的微生物光合成产品的生产速率,且每生产1吨乙烯还可减排6吨的二氧化碳。
对于汽车轮子,美国将进一步投资用氢燃料进行替代,试图使2020年之前每加仑汽油当量的氢燃料成本控制在2~4美元,或者更低。若实现,便可进一步降低对原油生产的车用汽油的需求。而在这一技术中,离不开类似生物质衍生液体分布式生产、太阳能高温水裂解、光电化学水裂解、大型集中式光解、发酵、微生物电解制氢等美国“再工业化”中规划的高端技术。
所以,用不了50年,美国将会引领能源技术的真正革命,并改变全球能源格局。
本文刊于《中国石油报》2012.10.30第二版。
已发“盲人摸美国能源政策”:
系列之一:美国不会用国内油气资源改变全球能源格局
下周将发“盲人摸美国能源政策”系列之三,关于石油供给市场分配权的文章。
美国将会改变全球能源格局
评论
编辑推荐
5 vi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