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地“一把手”节后到一线忙调研传递新风


各地“一把手”节后到一线忙调研传递新风

  

  鞭炮声未尽,年味儿尚存。1月29日,大年初七,是龙年春节长假后的第一个工作日,很多领导干部将关注点放在了基层,他们或调研、或走访慰问,听民声、深入一线解决问题,与群众一起植树造林,共商未来发展新蓝图。(2012年1月31日中国共产党新闻网)

  节后上班第一天,该干什么,是对各地各级党员干部,尤其是领导干部的新年“第一考”。欣闻各地“一把手”节后上班第一天纷纷走出机关深入基层一线,访民生,察民情,送温暖,忙调研,传递出阵阵新风,也交上了一份满意答卷。

  接地气,才能有底气。党员干部,特别是“一把手”干部,干工作、做领导,绝不能高高在上,天天呆在办公室里,尤其是在新年伊始,各项工作有待部署安排,而要想使自己的决策更加科学,必须坚持做到脚踏实地、贴近群众、贴近实际。这就要求我们始终把务实为民放在首位,坚持一线工作法,到群众中去,真心倾听群众呼声,真诚关心群众疾苦,真心诚意为群众做好事、办实事、解难事,并不断提高自己解决复杂矛盾和问题的能力和水平,提高自己的执政能力,增强“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底气和志气。

  然后,令人遗憾的是,个别地方,少数干部,包括“一把手”干部,虽然年已过,但是心没收,依然沉浸在“过年状态”中,松松垮垮、拖拖拉拉,即便到了班上,也是身在曹营心在酒桌,迟迟的来,早早的走,无心工作,作风飘浮。还有一些干部,上班第一天就是大会接着小会地开,大文接着小文的发,习惯于文山会海,擅长于接鼓传花,看似很忙碌、很扎实,其实做的好多都是无用功,为的、抓的也很少是老百姓的切身利益,而是自己的帽子、位子,败坏了党风政风,更会让基层干部群众叫苦不迭、怨声载道。

  基层是永远的学堂。群众是最好的老师。领导干部,从群众中来,更必须到群众中去。各级各地“一把手”新年之初,谋划全局,离不开体察民情,了解民意,掌握实际情况。更需要向群众学习,做人民的小学生,虚心向群众请教,并将搜集征求到的社情民意,运用到决策部署上来,从而更好地将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落到实处,更加合民意、得民心。领导干部离开了基层,离开了群众,就像鱼儿失去了水,无法生存;更像断了线的风筝,将会飘忽不定,甚至失去根基。

  有道是,群众看党员,党员看干部。这就要求各地各级党员干部,尤其是“一把手”干部必须始终发挥好先锋模范作用,坚持做到以身作则,率先垂范。要求群众做到的,党员必须首先做到;要求一般干部做到的,“一把手”干部必须优先做到。各地“一把手”节后上班第一天便到一线忙调研,这是一种务实为民作风的回归和体现,更是一种无声的号令,那就是,身为人民公仆,必须经常性地深入基层、深入群众,务实、扎实、踏实,真抓实干,在实践中践行宗旨、服务群众,始终将人民群众的利益举过头顶,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

  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示范的作用是巨大的。各地“一把手”节后上班第一天到一线忙调研,突出的民生为重、务实为本、率先为责,是一种示范,更是一面旗帜、一面镜子,希望各地各级党员干部都能践行之、效仿之、落实之,真正在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正道上一路前行,并常效坚持、永远保持。

  (倪洋军)

相关新闻:

  各地“一把手”节后上班第一天:到一线 忙调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