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谈军事战略的产生
2013-3-12
(一)军事战略是复杂战争形态的产物
1)军事战争的发展表现为军事战争形态的发展。
军事战争伴随着人类社会和经济的发展而发展。军事战争的发展带来战争形态的发展。军事战争形态随着战争的发展而表现为由单一目标到多种目标,由简单组织到复杂系统组织,由小规模到大规模,由低级直接指挥到高级综合指挥等不断发展。比如解放战争初期的战争形态较为简单,到解放战争的后期战争形态较为复杂,有其表现在华东战场和中原战场。
2)军事战争形态的发展有其发展的规律。
军事战争形态的发展有其客观规律。最初军事战争形态较为简单表现。战争的延续和发展使得战争形态也不断的发展变化,越来越复杂。这种发展有一定的规律。复杂战争形态中,影响战争的因素不断增多,战争过程反复变化,战力及兵力此消彼长,智谋诡计运用变化莫测,战争的趋势和态势和均势等形式特点逐渐反映出来等等。
3)军事战争形态有三种一般形式,即战斗形式、战役形式、战局形式等。这三种战争一般形式构成了战争形态。复杂战争形态集中表现为战局的变化。
在简单战争形态中,以战斗形式为主。常常是一场战斗胜负就结束了战争。在较为发展的战争形态中,以战役形式为主。有一场战役或几场战役的胜负决定战争的结局。在现代战争中,战争的结局决定于战局的变化和发展过程,而不是由一场或几场战役决定。
复杂战争战局中常常会有多个作战方向和多个战场同时展开,组织使用不同的军事组织和军事力量,有多个战役方针和策略为指导,等等。战局的变化最终决定了战争的结局。在解放战争进入到第二年出现了复杂形态,影响战局变化的不确定因素大大增加,使得原来的战役指挥方式渐渐不适应了。刘邓大军跃进大别山后并没有取得预期的成效。在“七月分兵”不利的情形之下,中央军委决定组织十万主力部队过长江,以调动国民党军队主力,减轻其对刘邓大军的围攻压力。这时就需要运用战略组织指导战局,指导解放战争。
针对战争的三种不同一般形态,有战术指令、战役指挥和战略组织等等不同的指导。战略组织指导是针对战局的。
(二)军事战略是复杂形态的军事战争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
1)军事战略是在战争中产生的。
战略不仅是复杂战争形态的产物,更是针对战局的产物。因此战略不能够在战前研究制定,只能够在战争爆发之后才产生。因为战略是战争双方博弈和斗智的产物,是扬长避短利用自己的优势的产物,是在博弈中的产物。不可能在战前,在战争双方没有开始作战,没有博弈,没有运用谋略之前就产生。这就如中国的围棋博弈,只有在开局以后才可能思考和制定适应于对手的战略。在不知道对手和对手的作战方式方法以及对手的弱点之前,是不可能研究和制定战略的。这应该是起码的道理。有些教科书把战略当成是在战争开始之前制定的计划或规划,很是幼稚。
2)军事战略是在战争发展到一定阶段时产生的。
军事战略不是在战争开始之前制定的,也不是在战争中的任何阶段都需要、并可以制定的。军事战略仅仅是在战争发展到一定阶段的时候,才需要并可能形成。有一个实例。“谭震林同志建国后回忆,两淮失守后,我军的战略思想才真正的开始走向统一。他说:‘失掉淮阴后,我说好睡觉了。邓(子恢)政委还说:你这个人,淮阴失了,你还说好睡觉了。我说:淮阴没有失守,就各坚持各的道理。淮阴失守了,就统一了。大家都是山大王刚下山来,以前各霸一方,各有各的特点;虽然总的是一致的,但遇到具体的事就不可能一下子一致起来。要统一起来,就要有个过渡时期。’”(《华东解放战争纪实》第120 页)谭震林将军讲的过渡期正是战争开始后一段时间。战略不在战前,也不是在战争中,而是在战争发展到一定阶段,在原有的战争指导方式方法不适应以后才需要,也才产生的。
3)军事战略是在战争战局发展到相对稳定阶段后形成的。
军事战略是在战争双方相持,战局相对稳定后才出现的。在战争的初期和后期,由于战争双方的博弈时存在较大的差异(包括突然性产生的差异),一方的进攻优势明显突出,另一方基本处于防御状态,战争格局清晰、战事发展趋势较为明确,战争的发展直接依赖于各自的实力和正确指挥策略等。但是在战争发展到双方相持,战局变化莫测的情况下,原来的军事指挥不能够适应复杂多变的战局了,需要军事战略的组织指导。有人以为,1934年第五次反“围剿”的失败,其根本原因是由于没有坚持毛泽东的正确的战略战术。这是不客观的。在当时国共双方的军事实力相差悬殊的条件下,即使坚持毛泽东的战术,也不可能取得最终的反“围剿”胜利。况且当时战争形态很简单不可能产生军事战略。解放战争中解放军的军事战略思想仅仅是在1946年底才开始产生,是在“两淮”失守和“宿北战役”“鲁南战役”“莱芜战役”等三个战役胜利的条件下才形成的。
(三)军事战略是卓越军事家思想的产物
1)军事战略是军事指挥者的思想的产物,而不是研究战争史或军事理论者的思想的产物。首先是由于战略是在战争的一定阶段才会产生。同时在战争实践中才有可能形成。只有军事指挥员在战场上随时根据战局变化规律,根据战争双方的作战方式和特点,根据各种战略情报和信息以及历史资料,尤其是根据自己指挥战争和战役胜利的经验等,深入思考改变自己的思想方法,变革军事组织体系和创新作战方式方法,在军事指挥实践中才可能形成战略思想和战略。而一般的军事研究者没有战争实践或不在战争现场,不了解双方的关系,不了解对手的特长以及如何运用智谋,不能够根据战场的变化研究制定相应的战略,更不能够依据自己的成功经验形成战略思想。只能够为军事家提供参考意见。不管这种意见多么高明,也仅仅是参考。
2)军事战略是最高军事长官的思想的产物。由于在复杂形态战争中,各种不确定因素和各种矛盾以及各种假象不断出现,站在任何一个军部都不可能正确的认识整个战局,对于战局的认识和思考都会出现很多分歧。因此必须站在战争的全局上认识战争的规律,把握战场的变化,才可能运用战略去组织战争。同时保证各个军事组织按照集中统一的战略意志行动。所以不是任何军事指挥员都能够研究或形成军事战略,必须是战争的最高军事指挥官。因此军事战略仅仅是最高军事长官的思想的产物。有的战略理论研究专著中说,任何人只要学好了其战略理论就可以研究战略了。这很幼稚。
3)军事战略是天才和杰出的军事指挥者的思想成果。复杂战争形态的战争中,双方都用尽各自的优势和计谋,使得战局变化莫测,难以看穿看清看懂。要形成战略思想不仅需要长期的战争经历,更需要天才的思想智慧,需要不断丰富的知识和经验。一些最高军事官由于繁忙的组织指挥任务和工作,逐渐的减少了知识积累和思想方法修养提升,渐渐地不能够适应战争的复杂变化,从而不能够形成战略思想,也不能够产生正确的战略。所以军事战略家仅仅由少数卓越的军事家成长出来的。
注:
关于军事战略的研究中,很少看到有关军事战略的产生及其原因的说明。这就可能造成军事战略是自然而然的出现的,没有客观规律的假象。要科学的研究战略,就必须把战略放在客观的地位,说明它的产生和存在。为此写了这篇文章。共各方批评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