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游资源开发理论研究》图书简介


《旅游资源开发理论研究》图书简介
 
旅游资源是旅游活动的对象,是旅游开发的原材料,是旅游业发展的依托。因此,旅游资源历来是旅游科学研究的重要内容。其中,旅游资源开发的理论与应用是旅游资源研究的核心领域,一直备受旅游理论工作者的重视取得。经过三十多年的积累,我国旅游资源研究取得了不少成果,对指导旅游资源科学利用、构建旅游理论体系起到了重要作用。但是,在旅游资源开发实践中,还存在不少亟需研究和解决的问题。在旅游资源开发规划中,拍脑袋式决策、想象力竞赛仍是普遍现象不。对于同一个旅游地,不同的机构编制的规划方案千差万别,让地方政府和开发商无所适从,同时也引起人们对旅游资源开发到底有没有规律性的疑问和如何提高旅游资源开发科学性的深入思考。这些问题的出现与旅游资源的特点和旅游资源开发的特殊性密切相关。旅游资源是一类特殊的资源,其范围之广泛、形态之多样、类型之丰富、权属之复杂,可谓前所未有,以致对旅游资源进行准确界定都成了十分困难的事情。同时,这决定了旅游资源开发具有与其他资源(如煤炭、铜矿、海洋)截然不同的属性、任务与方法,也决定了旅游资源开发理论研究是一件难度相当大的工作。
实践的需要是旅游理论研究的基本方向。基于多年对全国各地尤其是以云南为重点的西南地区旅游资源开发实践的深度观察、旅游策划与规划实践、旅游开发与规划教学,笔者坚持多科学集成的方法,从资源科学中汲取理论素养,从实践中总结经验,引入精神经济、体验经济、符号经济、眼球经济、真实经济、循环经济理念,力图揭示旅游资源开发的基本规律。笔者认为,“旅游资源”界定上存在的问题,与现代旅游活动的精神文化属性有关,也与旅游资源作为一种“二次资源”的属性是分不开的。旅游资源研究中可以将获得公认的旅游资源定义作为研究起点,以避免陷入概念的泥淖不能自拔。对旅游资源特征的描述,应坚持以资源本体为出发点,以资源利用为落脚点,注重旅游资源的基础性、自在性、可创性、嵌生性、时空规定性、关联性等特征。在旅游资源的形成机理的这一问题上,本书创造性提出了“采借说”,认为绝大多数旅游资源都是从森林、山地、河湖、草原、农业、工矿等其他资源中借用过来,为满足现代游客的精神需求、促进地方经济与社会发展服务的。在此基础上,就旅游资源生成的采借机制进行了详细论述,并引出了旅游资源采借观念演化、旅游资源功能预见、旅游资源功能统筹等新论题。
旅游资源开发是本书研究的重点问题。该书认为,旅游资源开发不仅仅是技术经济活动,更是文化创意活动,是科学性、创造性、技术性的统一。前人提出的旅游资源开发理论更多是针对旅游开发中的空间布局、市场营销、产业体系构建、资源与环境保护等问题的。准确地说,这些理论应属于区域旅游开发、旅游产业发展的基础理论。它并没有很好地回答“旅游资源如何转化为旅游产品”这一核心问题,不免有隔靴挠痒之嫌。在现有研究成果的基础上,立足旅游资源开发的核心问题,加强旅游资源开发理论建设,是未来旅游资源研究中的重要课题。有鉴于此,本书在吸收现有研究成果、借鉴相关学科理论的前提下,尝试对旅游资源开发理论进行突破。在明确旅游资源开发创新本质的基础上,提出了景观神圣化理论、旅游资源开发补偿理论、羡余旅游资源开发理论,并引入了体验经济、精神经济、创意经济、眼球经济、循环经济、符号经济、真实经济理论,还探讨了价值理论、区域经济、可持续发展视野下的旅游资源开发问题。
 
附:《旅游资源开发理论研究》目录
第一章 旅游资源的内涵、特征与类型………………………………………7
第一节 旅游资源的概念界定………………………………………………8
第二节 旅游资源的基本特征………………………………………………15
第三节 旅游资源的主要类型………………………………………………29
第二章 旅游资源的生成机制………………………………………………35
第一节 旅游资源生成的核心机制…………………………………………36
第二节 旅游资源采借与功能管理…………………………………………49
第三节 旅游资源采借观念的演化…………………………………………58
第三章 旅游资源开发概说…………………………………………………63
第一节 旅游资源开发的科学内涵…………………………………………64
第二节 旅游资源开发的主要任务…………………………………………69
第三节 旅游资源开发的创新本质…………………………………………75
第四章景观神圣化理论与旅游资源开发…………………………………82
第一节景观神圣化理论概说………………………………………………83
第二节宗教神圣化技术借鉴………………………………………………87
第三节旅游资源的命名、框限、提升与复制………………………………91
第五章价值理论视阈中的旅游资源开发…………………………………101
第一节价值转化与旅游资源开发…………………………………………102
第二节价值创新与旅游资源开发…………………………………………111
第三节价值工程与旅游资源开发…………………………………………120
第六章 旅游资源开发中的项目问题……………………………………130
第一节旅游资源、项目与产品……………………………………………131
第二节旅游项目创意策划…………………………………………………137
第三节旅游项目规划设计…………………………………………………151
第七章羡余旅游资源的开发利用…………………………………………161
第一节旅游资源羡余现象与羡余旅游资源转化…………………………162
第二节非优旅游资源开发中的补偿理论…………………………………170
第八章基于精神经济理念的旅游资源开发………………………………178
第一节精神经济概念的提出及其价值……………………………………179
第二节精神经济理论体系的基本框架……………………………………182
第三节精神产品若干问题的初步探讨……………………………………187
第四节精神经济理念下的旅游资源开发…………………………………192
第五节案例研究:爱情天梯的旅游化利用策略…………………………………198
第九章体验经济理论与旅游资源深度开发………………………………202
第一节体验经济与旅游资源开发…………………………………………203
第二节旅游体验的类型与要求……………………………………………206
第三节旅游体验塑造的基本方法…………………………………………213
第四节基于游客体验的旅游资源深度开发策略…………………………220
第五节案例研究:黑井古镇旅游资源深度开发研究……………………………225
第十章创意经济理念与旅游资源创新开发………………………………230
第一节创意经济与旅游资源开发…………………………………………231
第二节旅游创意的原理与方法……………………………………………235
第三节基于创意思维的旅游资源创新开发………………………………242
第四节推进旅游资源创意化开发的对策…………………………………246
第五节案例研究:从西安仿古入城式看旅游创意的保护……………………249
第十一章符号经济理论与旅游资源开发…………………………………253
第一节符号经济的内涵……………………………………………………254
第二节旅游符号经济的基本特征…………………………………………257
第三节旅游符号经济的运行机理和实现路径……………………………259
第四节符号经济理念下的旅游资源开发…………………………………268
第五节案例研究:昆明西山旅游胜地建设中的主题选择……………………272
第十二章眼球经济理念与旅游资源开发…………………………………277
第一节注意力经济的产生…………………………………………………278
第二节注意力经济理论提要………………………………………………280
第三节注意力经济与旅游创意传播………………………………………287
第四节注意力经济理念下的旅游资源开发………………………………291
第五节案例研究:碧色寨滇越铁路旧址公园旅游创意营销研究………………298
第十三章真实经济理念与旅游资源开发…………………………………302
第一节真实经济的到来……………………………………………………303
第二节真实经济理论的主要观点…………………………………………305
第三节真实经济理念下的旅游资源开发…………………………………308
第四节案例研究:丽江古城旅游中的减商业化策略……………………………313
第十四章循环经济理念与旅游资源持续利用……………………………318
第一节循环经济的产生与发展……………………………………………319
第二节循环经济理论的核心思想…………………………………………322
第三节旅游循环经济的理论与实践………………………………………326
第四节循环经济理念下的旅游资源开发…………………………………331
第五节案例研究:腾冲北海旅游资源循环化利用研究………………………339
参考文献……………………………………………………………………………343
 
附:《旅游资源开发理论研究》图书在版编目(CIP)数据
旅游资源开发理论研究/李庆雷,廖春花.—武汉:武汉大学出版社,2014.2
ISBN 978-7-307-12774-6
Ⅰ.旅…Ⅱ.①李…②廖…Ⅲ.旅游资源开发—理论研究 Ⅳ.F590.3
中国版本图书馆CIP数据核字(2014)第01157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