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开大学九十周年校庆在即。学校领导决定编辑出版《范曾谈美》一书,作为珍贵的文化礼品在校庆期间发行,以馈赠重要来宾和知名校友。非常感谢范先生的厚爱和陈校长的信任,南开大学出版社把编辑此书这一光荣而艰巨的任务光降到我的头上。
作为追随范先生多年的弟子,我深知编辑一本《范曾谈美》的重要和不易。众所周知,范先生是我国久负盛名的艺坛巨擘,文苑司命,是当今世界范围内极具影响的艺术大师。同时范先生也是一位执著求索的美学理论家,他以其丰富的艺术创作实践为坚实基础,对艺术哲学的诸多方面都作了深入思考和精辟阐释。比如,范先生在许多篇章中对美的解释和美学研究领域的批评,振聋发聩;范先生提出的“以书为骨,以书为魂”的国画理论,切中肯綮;范先生倡导的趋近自然、回归古典的艺术主张,顺时应变;范先生关于地球人类命运的终极关怀以及和谐理论的前瞻预见,影响深远,等等等等。在此之前,范先生出过许多文集,但以谈美为专题的文集,这还是第一次,显得尤为重要。这将是集中展示范先生多年来对于美学理论思辨结晶的所在。对关注和研究范先生艺术思想的朋友们来说,这无疑是一件特别值得庆贺的大事好事。
要编辑《范曾谈美》又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因为范先生是个勤奋多产的作家,关于美学研究的论著也颇为浩瀚。这其中既有美学专题研究,长篇高论,高屋建瓴;更有大量的论文其中涉及到美学的某些方面,吉光片羽,熠熠生辉。要全面了解范先生的美学思想和艺术理论,就必须大面积的阅读范先生的相关论著,这样方能把握全局,不致有遗珠之憾。所以我利用大约半年的时间,又一次地全面地拜读了范先生的论著,不捐细大,篇篇俱读。对我来说,这是一个难得的人生机缘,又是一次令人神往的仙境阆苑的心灵之旅,因为由范先生构筑的美学思想王国,奇花异葩,落英缤纷,而先生摛藻华瞻,言之有文,其行必远,真令读者叹为观止。阅毕这些论著,恰如深山探宝,使我又一次满载而归。
不过,由于出版社编辑有篇幅要求,不可能将范先生的涉及到美学的文字尽数囊括其中,实属一大憾事。比如,范先生近年创作的《八大山人论》、《论黄宾虹》、《心香一瓣和泪书——论李可染》、《大丈夫之词》、《童心论》、《鱼藻波寒——王国维和他的审美裁判》、《何期执手成长别——陈省身先生人品论》等等,虽非以美学为题的专论,但篇篇玑珠,情真意切,谈美论真,契同大造。读之不禁令人动容生情,心向往之,抑且脍炙人口,齿颊留香,均是今世难得一见的美文佳作。近年来范先生以学者论文,每每高居历年散文排行榜榜首,成为文坛一大盛事,岂偶然哉!
在最近一次范先生于南开大学的学术讲座中,当有学生问及范先生“是否作为一个美术家之前,必须先成为一个美学家”时,范先生未作正面回答,却幽默地讲:我基本上已经成为美学的研究对象了。确然如此,作为一个当世众人的审美对象,范先生不仅有足成一家之言的美学专论和独具特色的美学理论体系,不仅是个贡献颇丰、影响巨大的美学家,而且世人从范先生美的诗文书画艺术作品中,甚且更从其美的言行举止中,同样也可发现大量的具有审美价值的内涵。比如其积极照章纳税而成为京城纳税模范,比如其积极捐资助学成为大陆最著名慈善家,比如其在四川地震赈灾活动中个人捐资一千万巨款,等等,无不体现了范先生博大的爱心、高尚的情操和美丽的灵魂。这也正体现一个伟大艺术家的言行一致,知行合一的崇高境界。我个人认为,凡此种种感人的美的行动,毋宁说正是对其美学理论的最好阐释和最佳注脚。
范先生对编辑此书,颇为重视。当我初次提交编辑草案时,范先生与我相约,准备抽出时间与我专谈美学三四次。然而近两年来范先生太过忙碌,来南开的时间有限,而且后来又为联合国多元文化会议和受聘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多元文化特别顾问的事情,长期居停国外。所以约谈之事终不能实现。但范先生并没有放松此事,通过越洋电话,远在法国巴黎的范先生给我谈论文篇目的选择和整体结构的安排,谆谆教诲,令人感动。又通过友人寄来了新近写成可以入选的诸篇论文。范先生还嘱托同门薛晓源兄为我提供电子版支持,以免敲字和排版之误讹。我从范先生对该书论文篇目的反复取舍和增删过程中,看到了一个伟大艺术家对待学术的审慎,对待读者的认真,对待事业的真诚与恭敬。自然在这其中,我也明显感知到了范先生令人尊敬的为学为人的榜样力量。
我相信,读者朋友也会像我一样,能从这本书中读到范先生美学理论的精华,艺术思想的真谛,从而会更好地理解范先生诗文书画艺术的极高造诣和巨大成就。
门生朱彦民 谨记
2009年8月3日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