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看美欧等先行工业化国家的能源道路是怎么走过来的。
由于地球油气资源分布过于集中和国家间工业化进程差距太大,形成资源国与消费国两极和矛盾日益加深的格局。先行工业化国家以其强大经济、技术和军事优势而强力占有和掠夺资源国的石油资源,起始标志是1908年英国在伊朗获得石油开采权和成立英国-波斯石油公司;资源国与消费国之间矛盾深化的标志是1960年成立石油输出国组织OPEC和与继而成立的“国际能源机构”(IEA)之间的对阵,直到两次美伊战争和最近美英军队撤出伊拉克,整整经历了一个世纪。
“无可奈何花落去”。油气依赖国外,使进口国的经济与政治成本越来越高,压力越来越大,以及面临油气资源渐趋枯竭和应对全球气候变暖的大形势,美欧等不得不在国家战略高度上力求摆脱油气依赖国外的困境,探寻替代途径,可再生能源在能源消费总量中的份额快速增长,2020年将达到20%以上。
布什执政的8年是美国,也是世界推进对化石能源替代的8年。伊拉克和伊朗之于美国,俄乌“斗气”之于欧洲,使他们深感“能源依赖国外”的切肤之痛,置种种质疑与世界指责(指玉米乙醇)于不闻,义无反顾地持续加大对化石能源替代的力度。他们敢于幡然自悟地自我批判“石油瘾”;敢于提出2030年30%,2050年50%地以生物燃料替代化石运输燃料;敢于宣布“结束依靠中东石油的历史”,因为他们在实践中悟出了只有能源“自主”才有能源“安全”的真谛,打起了“自主”与“安全”大旗,奥巴马政府更提升到美国向清洁能源经济的转型。
欧洲的生物质发电及热电联产、液体燃料、产业沼气等已经商业化运行十多年了,2006年生物燃料产量达到538万吨标油。2007年欧盟通过立法制订了2020年能源消费总额中的可再生能源必须占到20%,其中生物燃料要占交通部门汽油和柴油消费量的10%的目标。日本提出在2050年世界原油生产达到顶峰前,开发出不依赖石油的技术,并按产业分别制定了“摆脱石油”的时间表,提出从“石化日本”向“生物质日本”的转变战略。
上世纪70年代发生第一次石油危机时,沙特阿拉伯的石油部长亚马尼(Sheikh Yamani)有过一句名言:“要记住,石器时代的消失并不是因为用光了石头”。石器时代的结束不是用光了石头而是因为有了铜器和铁器;农业社会的结束不是因为农作物没有了收成而是因为有了工业革命,化石能源时代的结束也不必将它用完,而是尽早寻求更好的替代。
L.布朗在他《B模式》书中说:“以矿物燃料为基础、以汽车为中心充斥着一次性物品的西方经济模式,在工业国家已不再行得通,在中国、印度等发展中国家也不会行得通”;“保持21世纪初的全球文明,取决于向以可再生能源为动力、实现交通运输多样化的可循环经济的转变”。
能源的自主与安全,可再生能源和清洁能源对化石能源的替代已是当今时代发展之大势。能源转型是历史的必然,转也得转,不转也得转,惟“闻道有先后”,动作有迟早而已。哪个国家觉悟得早,动作得快,哪个国家就得到主动,赢得未来。作为一个崛起中的大国,中国一定要把握好这个历史机遇,切勿失之交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