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穿戴设备:人类被科技绑架更进一步!(3月24日)


可穿戴设备:人类被科技绑架更进一步!(3月24日)

 

关键词:苹果手表  可穿戴设备

 

苹果公司推出天价手表,单价从300多美元到1.7万多美元,在中国大陆市场,要折合到12.68万元,虽然被科技市场与奢侈品、时尚界大为诟病,但此举再次引爆了可穿戴设备的概念。iwatch为代表的神秘派其实iwatch不一定是手表,很有可能是苹果电视

显然苹果在手表方面的实用性、专业性以及可收藏的价值,都难以跟其他专业手表品牌抗衡,苹果所依托的不过是其数量庞大的“苹果粉”。所以我们宁愿相信,这是苹果面对自己的忠实用户的再一次剪羊毛与赖皮式营销。

 

现在可穿戴设备大致可以分为两大类核心是信息沟通,诸如看电视、听音乐、打电话、收邮件等以工作与娱乐功能为主,以Galaxy Gear、Smart Watch作为代表智能手机,是移动设备的功能补充,须与智能手机等设备配合使用。以Google Glass为代表的综合智能派:虽然也需要与手机相连,可是功能更加强大,独立性更强。

可穿戴设备的核心诉求并不是信息沟通,而是与健康相关的,这更抓住了消费者的痛点,让这种产品更接近于刚性需求,比如,Jawbone Up、Nike+系列产品为代表的人体健康检测派,今天走了多少步睡眠状况怎么样一场篮球消耗了多少卡路里等等是这些设备专长。

OrCam、bebionic3仿生手、EVERY颈椎等为代表的人体健康干预OrCam是一款能让视力受损人群能够自由地阅读和活动可穿戴设备、bebionic3是戴在残肢人士身上的仿生手,此类产品的作用是对人体进行直接的干预,已达到改善人体现状的效果。

英国高级内衣品牌Agent Provocateur推出Foxleaf文胸即将进入临床试验阶段,它的罩杯里装有治疗乳腺癌药物他莫西芬的微胶囊,在体温和湿度的影响下微胶囊破裂,药物从皮肤渗入人体,一方面起到治疗作用,另一方面减轻肝脏负担。

加拿大Omsignal公司推出一款可以测心率、肌肉运动和脂肪燃烧的运动T恤,连同存储数据的小黑盒售价199美元。
  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科学家韦恩·B·海斯研制出具有燃脂作用的“冷肩膀马甲”,售价139.99美元。它的肩部和后背有装冰块的口袋,据说穿上可以比平时多消耗500卡热量。
  美国公司Heapsylon销售的Sensario智能袜子售价199美元,通过内置于袜底的压力传感器测定穿着者跑步时的步数、速度和移动距离,可以矫正跑步时的姿势。 

市场一致认为,关键在于如何让可穿戴设备和谐地融入人们的穿着,看起来不那么“显眼”。多家主流机构预计,苹果的革命性产品iwatch上市,可能使得2015年成为商业应用意义上的可穿戴元年。最高的英国市场观察机构瞻博研究公司认为,到2020年可穿戴市场的价值将增长至800亿美元。

 

当资本与产业、技术的狂欢与憧憬的同时,但贾春宝的疑问是:当人类把电子产品穿戴在身上,就真的方便吗?就真的不会带来负面效果吗?

说到核心,不管是眼镜、手表、手环还是内衣还是塑料薄膜,可穿戴设备的科技成果无非就是让人随时随地处于跟这个世界联通的状态,可以随时被人找到,可以随时跟任何人取得联系。但科技正在侵蚀人属于自我的空间,让人与人之间产生越来越多的困扰,自身的洒脱感与成熟沉稳、清静需求变得越来越难以满足。

从自然到社会,再到科技与设备,精英正在统治这个世界,美其名曰共享,大数据与互联网思维。我们再也难以逃脱科技的控制——与其是科技控制,不如说是那些掌握顶尖科技的精英与机构。他们正在干预我们原本属于自己的生活,甚至把自己的意愿强加给我们这些科技产品的使用者

一面是越来越具有乱真水准的“人工智能机器人”,一面是机器从随身携带到与身体绑定的穿戴,估计下一步就是侵入人体,做嵌入式发展了。当数据采集与指令工具通过潜入或者注射的方式深入人的身体,难道还不能让人更加感觉恐惧吗?

 

由顶峰娱乐根据青年女作家维罗尼卡·罗斯(Veronica Roth)畅销同名小说改编,在2014出品青少年题材奇幻类电影《分歧者——异类觉醒》就描述了科技、政治与军事结合,所可能给人带来的灾难。

影片讲述了在未来的芝加哥,人们被分成诚实(Candor)、博学(Erudite)、友好(Amity)、无畏(Dauntless)、无私(Abnegation)五大派别,每一个孩子在16岁的时候都要选择一个派别加入,并经受考验。而且要接受“派系重于血缘”,“一旦背叛就将浪迹街头”的原则。最终博学派通过技术将无畏派变成勇猛无脑的杀人机器,策动针对无私派的武装政变。

政客通过计算机程序,给士兵体内植入芯片或者注射某种药水,就可以让他们产生幻觉或者迷失自己,被别人阅读并植入思想,在政变的过程中导致生灵涂炭。

随着移动设备转向可穿戴设备,再演变成为可植入设备,被植入的人从主观追求到被逼无奈,从可以选择到无从选择,很大可能性是走上动荡的不归路。

好莱坞有很多诸如《分歧者》这样的电影,都让我们相信科技让人的生活更便捷,但科技也会剥夺人的隐私,并带来不必要的困扰。在面对被科技绑架与侵入的时候,人类没有任何招架之功,只是受科技(掌握科技的那些人)摆布的行尸走肉或者棋子罢了。是应该庆幸还是值得悲哀,需要寄希望于掌握别人命运的人的善与恶。

 

任何事情都是双刃剑,不能迷信也不要全面否定。在狂热的时候保持清醒,在消沉的时候让自己走出低谷。恰恰是科技让我们变得越来越缺乏独立性,似乎只有依靠彼此不间断的联系才能让内心的压力、焦虑与恐慌稍有缓解,这固然是大势所趋,但毕竟是值得悲哀的。

我们更多的不是主动去寻求产品的更新换代,而是被动接受,因为软件、系统、模块、平台、功能等等,你用的版本低就会被嘲笑,就会被边缘化,被淘汰,虚荣所带来的恐慌会让我们被科技绑架。

我们越是无法离开别人,就越是会产生依赖,独处的时候会越自卑而且难熬。我们越是期待别人来“骚扰”,内心也会越恐慌。只有固定电话的时候,人至少对于自己所在的地方无法撒谎;有了手机,就可以随便编造自己所在的地方,会冒名诈骗。

科技的倡导者总是在强调科技让人类觉醒,获得“人定胜天”的力量,满足人类自身的征服欲,试图成为自然的主宰,以善意的改良者的形象出现,传播“无公害”的诉求,但就如核本身是清洁能源,但被好战者利用,就有随时毁灭地球的危险。

我们没有力量去改变趋势,但假如结局真的是灾难或者毁灭,我们却可以让自己不会被狂热的科技驱动下,通过更理性的选择而延缓灾难性的结局之到来。

 

贾春宝

2015年3月24日星期二

 

电话:13301122671,(010)89581930 

网络微博:http://www.chinavalue.net/MiniBlog/ 

http://t.sina.com.cn/jiachunbao

价值中国专栏http://bekings.chinavalue.net/ 

新浪网专栏 http://blog.sina.com.cn/bekingss 

和讯网专栏 http://hexun.com/chunbao/default.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