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上午好,首先感谢凯盛再次邀请我,实际上在2013年的时候印象比较深的是那次凯盛把卢比尼请到了北京,这位博士在2013年根据西方经济学的模型,模拟测算2013年的时候中国经济就要崩溃,经济增长下降到4%到5%,我跟他当时进行了一个对话,我肯定是不同意他的观点的,我告诉他,你应该更加全面的和更加多的视角看待和理解中国的经济。
2015年卢比尼访问中国的时候对中国经济改变了观点,现在已经不再认为中国经济硬着陆或者崩溃了,但是很遗憾,今年市场对中国的经济有很大比较悲观和过激的态度。今天借这个时间分享一下刚刚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刚刚开完,这个会议中很多重要任务,特别是五大关键任务,这次凯盛希望我就这些问题跟大家分享一点我个人的看法。
首先今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万众瞩目,而且召开也明显的推出了时间。现在中国的经济正处在转型升级的痛苦的时期,也是非常关键的时期。在新年的四天中,就已经经历了熔断的痛苦,好在这个痛苦及时被纠正了,我也很希望在2016年将来还会有很多新的财政政策、金融政策等等希望今后出台的措施可以严格的论证,准确的预测到市场的反应,避免出现类似这样的加剧市场波动,加剧市场紧张情绪的措施,被实践证明是非常不好的。
如图,我抓来的图,最重要的是说明现在对中国改革提到了四个梯次是非常高频的词,之后是结构性改革、创新这样的词汇。对于中国,我最近刚刚访问澳大利亚,在去年年底参加中澳高级别对话,澳大利亚的朋友如何看待中国的经济,他们的高级专家讲过一句话,他们捉中国的经济今天就像一只被捆绑的老虎,怎么理解呢?其实就是中国经济本身,我们的经济能量和增长的潜力和中国市场需求,中国人是勤劳能干也是有聪明才智的,我跟山东的朋友开玩笑,我说为什么山东一亿人口,韩国只有四千八百万人口,但是山东省没有搞出一个三星这样的企业来,没有做出现代这样的企业来,这里最关键的原因,不是在于我们的人不聪明,潘基文寻根都要来山东的呀,最重要的是现在体制机制束缚了我们的创造力。
对中国来说现在只有通过改革开放,只有通过打破过去的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轨过程中很多体制机制的束缚和障碍,我们的经济才真正的能够转型升级。这次报告中几个词很关注,首先从具体的事情来看。
房子,这件事,确实是心中之痛,无论是农民工进城,还是年轻就业着,和上了年纪的人,房子是非常令人头痛的市场。现在房地产市场进入低迷状态,特别是三四线城市,出现了很多鬼城。现在开发量很大,但是卖不出去。现在提出了很多相关的措施,我想归根到底一条是供给和需求之间拥有着巨大的鸿沟,这个鸿沟在于我们有强大的市场需求,但是钱从哪来?这些人从哪里拿到钱买房子,这是下一步去库存需要解决很重要的问题。
供给层面,为什么供给侧的改革被强调到如此之高,而且引起全社会的强烈关注,只要看一下无论是我们的产品还是我们的服务,现在都不能满足这个市场的需求。很简单的例子,中国人到日本购物,一个国庆节狂花140亿人民币,中国在英国的购物,2014年中国人人均英国购物额八千英镑(八万人民币),为什么这样人跑去国外,无论是奢侈品牌还是服装鞋帽还是一般日常生活品和奶制品,这说明我们的供给是出了问题,国内有大量的供给有大量产品卖不出去,但是国民不买账,消费者不买账,这是中国供给出现的问题。
结构性改革涉及到中国的经济结构的方方面面都存在着严重结构性问题,包括供给的结构、需求的结构、区域的结构、投入要素的结构、社会分配结构,所有的问题都体现在结构问题上,这是跟体制机制紧密关联的。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重点提出五大任务,包括去产能、去库存、补短板、去杠杆、降成本。
产能过剩不具体念字了,中国现在在国内而言,这些产能过剩的现象确实是非常严重的,但是产能过剩的问题一方面有现在这样的经济体制之下,地方政府攀比、相互竞争、国有资本在其中发挥了推手的作用以外,同时市场也有强大的推手,比如钢铁产能、煤炭产能,这些是国有资本和民营资本都在助推行业的过剩,解决过剩的问题,我们的思路一定要宽阔一些,也就是说我一直强调中国的产能过剩的问题不是关门自己一厢情愿的结果是经济全球化的结果,也是区域经济一体化的结果。现在其实很多钢铁厂、钢铁卖到白菜价,但是这些钢铁厂是顽强的生存不愿意关门,愿意是除了中国国内市场钢铁可以卖到国外去,只要卖得出去怎么能说我应该关闭呢。
这个过程中去产能也是要在整个全球化和区域经济一体化过程中完成去产能,中国要有大量的产能转移到其他国家去,就像历史上其他国家的制造业中心向中国转移制造业产能是一样的道理,但是在这个过程中我提醒大家,在国内可以叫过剩产生,但是走出去的时候,进行产业转移的时候千万不要用过剩产能这个词,我国际场合从来不说这个词,即使是这样泰国发展研究院的院长说,你们高污染的过剩产能我们泰国不想要啊!我们要用中国的优势产能走出去这个词汇。
过剩不过剩不由自己说了算、也不由政府说了算,由市场说了算。去产能一定是更多的注重市场经济的手,用经济政策和手段工具,不能更多的依赖于行政手段,大家会发现依赖于行政手段可能会产生很多的不公平,可能会产生很多问题,费很大的劲但是收效很差,真正依靠是经济手段。现在中国资源税的改革在加速推进,十三五期间环保税也要推出,未来还需要考虑碳税,所有的经济手段上来以后,环保标准、劳工标准其他的一系列的相关标准都不断的提升过程中,我们要用经济的手段去让企业自己去决定,你是做还是不做。
现在一个典型的行业,煤炭,价格在不断的下降,但是消费量其实也在到了高点也在往下。这个过程中,这里有一个问题僵尸企业,僵尸企业和过去体制机制紧密关联附着在体制上的幽灵,这些幽灵会浪费掉大量的财政资金、浪费大量的宝贵的金融信贷资源,也浪费掉很多的市场资源,它的效率是很低的,但是它死不了,对于中国来说,下一步在经济转型的过程中,必须要让该死的这些僵尸企业死去,让能够有生命力的有盈利企业不断的成长未来才有希望。最近领导人已经讲了,要给僵尸企业财政的支持要断掉,银行的贷款要断掉,而且要根据现在的高标准和严要求坚决的淘汰,国家也会设立相关基金安置下岗转岗的人员。
对中国来说消灭僵尸企业最大的矛盾和问题就是就业问题,就是人员安置问题,如果把这个问题系统的考虑进去,我想消灭僵尸企业会助推经济更加健康发展。
去库存,我不想把问题再跟大家描述了,我要告诉大家,最根本的要去库存,让房子真正的卖的出去,让更多的人农民工进城愿意去城里买房子置业,落实户籍制度的改革方案、深化住房制度改革方案是根本,这个过程中应该有多种方式来解决需求和供给,能够把鸿沟缩小,缩小的过程中我们的方法里包括地方各级政府能不能搞一些,通过把房子买下来搞一些廉租房,让进城的农民工一下子买不起能够先住进来,通过长期租赁的方式,廉租房发达国家有成功的经验,但是在中国并不是做的很好,甚至于香港也并不高,但是新加坡做的非常好。
有的农民进城后原来已经有了工作,而且已经通过奋斗有了基础愿意进来,对于这些人能不能给他们把刚才郑主任说的五件新衣服都装上,都穿上,真正的觉得自己是城里人的时候就有动力去放弃他的土地和农民身份,真正的市民化真正对去库存做出贡献,对消费的增长做出应有的贡献。
我觉得最核心的问题是,如果体制机制能够转换过来,我们会让2.5亿多非户籍人口,甚至于未来更多的人口真正的市民化、真正的城镇化,在拉美国家它们的城镇化的水平都达到百分之八九十,很多国家是90%以上,对于中国才只有一半多一些,还不到60%,对中国来说将来真正把城镇化有效的推进,不仅是去库存的问题,而且会对中国未来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让消费发挥更加重要的作用,发挥重要的推手的作用。
去杠杆,最重要是金融系统和风险的防控,如何能够不发生系统性和区域性风险,这对中国的金融体系来说是非常关键的。我特别强调一点,为什么现在有这么多的中国金融机构,中国的市场上不缺钱,而且每年会迎来上千亿美元的外资进入中国来投资,进入到服务业、高端制造业,但是为什么资本的价格仍然如此昂贵,为什么制造业在一开始就输在了起跑线上,我想强调的是金融体系开放度不够高、市场竞争不够足。人家开玩笑说,中国的银行业现在是躺着就把钱赚了,而证券业坐着把钱赚了,保险业跑着把钱赚了,但是制造业企业能赚到钱吗?不能,这肯定是恶性循环,就会看到2015年最新的数据,银行的盈利能力急剧的下降,有的银行是很惨的,这是不持续的。如果想让银行、证券、保险提供更高效率的服务,最重要的是打破垄断、发展民营银行,让更多的外资银行进入到中国进行市场竞争,让证券业、保险业变得更加的开放,这个过程中只有用市场竞争的办法才能把中国金融业的融资成本有效的降低,这样金融机构才能真正的为实体企业考虑问题,制造业把融资大山压下来以后,我们的杠杆也降下来,我想未来的制造业和整个宏观经济的发展才会彼得更加健康和可持续。
降成本,各方面制度性成本、社会保险费用、企业财务成本、能源的成本、物流的成本等等都列出来了,刚才提到的金融成本占的比重是相当大的,剩下的这些成本,现在的物流成本,中国的物流成本占GDP的18%,社会保险费率现在在世界各国都是处在偏高水平上,这个政策对制造业的发展有很大的抑制作用,由于制造业承担如此庞大各种成本,就会导致竞争力的下降,导致很多企业没有办法去运转,最后就要跑路或者是跳楼。
对于中国来说,当我们能够把这些成本有效的降低下来,通过改革的办法、通过新的制度设计,最终我们的发展才能变得逐渐的可持续和有利于实体经济向着更好目标迈进,当这些成本降低了以后,我相信我们有很多产品成本降到合理价格水平,相当一部分的消费不再去国外,国内消费者就有意愿购买国内产品的成本了。
如图,物流成本、融资成本、通信成本、基础行业存在的垄断性成本,所有的这些成本都需要改革,通过进一步的改革开放,这些新的措施来进行调整。比如降低制度性交易成本,必须要转变政府职能,清理中介服务,企业税费成本需要财税制度的改革,为了让企业自觉的朝着低碳绿色的方向发展,环境税、资源税,降低制造业税的税率。为实体经济提供更好的资金的成本,电价的改革现在正在进行、煤电价格的联动机制也在进行改革,流通体制改革,这也非常关心的方面。
中国很多外贸企业非常能干、能够生产出非常好的产品,但是他们在国外竞争很激烈,中国是很有潜力的市场,想把外贸转为内贸做行不行?现在一做内贸就亏,做外贸是赚的钱少一些但是可以盈利,但是做了内贸就亏,亏就在亏在中国国内的体制和成本上。比如中国的营销环节,现在营销层次一般是达到三到四层,美国一到两层就OK了,成本不就降低了,还有物流的成本、关税和进口环节增值税和消费税,就会发现很多产品真的无法做出口转内销。
将来把所有的环节都逐渐的改革到位的话,我想我们的经济消费会有更好的动力、发展也有更大的动力。
短板,中国的短板是有很多的,木桶原理大家很清楚,最短的那块班子决定了容量。对于中国收入群体来看,农村贫困人口是短板,中国现在的贫困人口,中国官方统计口径现在是七千多万,不到八千万,按照联合国标准来统计现在的贫困人口要达到1.2亿人口,这个规模是非常庞大的。
我跟很多老外说我们贫困人口比你们国家一个人口总数都多,你们还说中国是发达国家吗?我问他们你认为中国现在还是发展中国家吗?80%到90%人说NO!然后我给他们讲讲中国的国情,中国1.2亿贫困人口根据联合国标准,中西部地区还有很多的贫困县,他们的发展水平和世界上的发展中国家最不发达国家是非常相近的,我们要解决这些问题。
产业来看,传统的产业比重过高、一般性产业过多,但是新兴产业、高新技术产业没有真正的引领,真正引领的是深圳,这一轮经济调整,调整的很惨烈,但是深圳并没有着急,在08年金融危机的时候深圳很着急,当时政府部门找我们院里,他们当时着急说现在金融危机这么厉害,大量工厂倒闭了,深圳下一步怎么办,这一轮深圳没有这个问题,就是因为现在深圳已经培育出了一大批创新驱动的、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大企业。
生态产品是短板,对中国来说,你们每天希望吃到有机的产品、绿色的产品,在家装的时候希望买到绿色的产品,但是大家当看到贴着绿色标签的产品买回来虽然花了大价钱,但是心里可能会嘀咕这产品是不是真的,如何让市场提供绿色的产品是巨大的需求,但是供给能力上问题很大。
高品质产品是短板,出国购物是最明显的例子,资本来看,人力资本是我们的短板,因为现在符合市场需求的中高端的人力资本是我们的欠缺。未来对中国来说打好扶贫攻坚战,培育好新的产业,加大创新和创业力度,补齐中西部基建的短板,农产品供给更加的生态有机,这些都需要新一轮改革开放过程中用新的市场机制、新的办法来弥补这些短板。
五大关键任务中提到了两大保障,全面改革的保障和政治保障,三个坚持,这些内容我最核心强调的一点是新一轮改革开放如果还是邓小平的那句话,37年前的时候邓小平讲到,中国如果不改革开放就是死路一条,今天我延伸一下这句话的意思,如果没有新一轮的改革开放,中国将会陷入到中等收入陷井当中难以自拔,就会像拉美很多国家一样经济的发展还有收入水平的提升都会陷入到停滞中,这是现在面临的最大的挑战。
对于中国来说,这次工作会议提出五大政策支柱,政策支柱中宏观经济政策、产业政策要准,微观政策要活,我们也在努力。对中国最为关键要取得突破的政策是下面的两个政策,社会政策托底,社会政策要让每一个居民都被社会保障所覆盖,让每个居民有勇气去消费,美国每个人都有ID号,不在乎失业后没饭吃,肯定是有保障的,还有居民收入水平要不断增加,到2020年底收入水平要在2010年基础上翻一番,公共服务均等化,这些社会政策会使中国中产阶级慢慢的培育起来,把消费的潜力不断的挖掘出来,让消费成为中国经济最重要的拉动力。
改革开放的政策对中国来说同样是非常关键的,对中国来说,我们的改革是和开放要关联在一起的,这种关联我的逻辑是,对中国来说如果只讲改革是很难的,既得利益集团和地方的积极性都不会高,我们的改革一定要靠开放来倒逼改革,要靠改革来促进转型、促进发展,开放对中国来说已经到了不得不再次开放的程度,现在所面对的世界,中国企业要走出去,我们也要迎进来更多的企业,希望外资能够进入到中国服务业和高新技术产业,在这个过程中中美之间、中欧之间都有BIT的谈判,谈判过程很艰难。对中国来说下一步如果要想真正的实现转型升级,要想真正的实现我们的安全走出去,要把一带一路倡议能够有效的推进,这个过程中中国必须要有更多的开放,比如说要签越来越多自由贸易协定,在中国设定越来越多自由贸易实验园区。
美国作为世界制造业中心的时候有两百个大大小小的自贸园区,但是中国才有四个,我们要做的事情很多。未来有了自由贸易试验区这样的平台,才能让外资和中国民营资本有投资的积极性,最新出来的数据,在中国四个自贸园区中我们今年的投资增长率同比等于三倍,没有设立自贸区的省份投资能有这么高的增长吗?不可能的呀。自贸区的建设对中国是打破过去体制的束缚,能够让我们的政府职能得到真正的转变,这是中国搞自贸试验区非常独特的功能是别国没有的,自贸区中金融监管模式和海关监管模式都能够得到彻底的转变,贸易和投资自由化和便利化得到不断的提升,只有在这个过程中我们才能够找到新的产业增长点,才能让经济在过去的存量的基础上寻求到新的增量的带动,我们的转型才能够完成。
2016年新常态下,个人认为中国基本面是挺的住的,虽然现在面临非常多的挑战和压力,增长的角度上,当 越来越注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时候,我们会找到很多办法和措施,能够不断的改善产品和服务,拉动国内的服务业对GDP的贡献,拉动消费对中国的贡献,使得经济能够不断的向高水平迈进。
三去一降一补是当前面临最大的核心难题,要解决这些核心难题,配套的改革必须要把国企企业、财税改革、金融改革、社保改革成体系的、系统性的推进,注重精准帮扶与政策托底,关注民生不仅是2016年要做,整个十三五期间都是中国不断要推进的内容,通过高水平的双向开放,通过建立面向全球的自贸区的网络,通过实施一带一路的建设,推动走出去的战略实施,在新一轮全球化和区域经济一体化进程中,彻底实现中国的转方式和调结构,彻底解决现在所面临的这些方方面面的问题,我相信未来中国的经济就会按照。
我最后一句话毛主席上世纪60年代的时候,中国经济最困难的时期说一句话,他说中国在今后要用不那么长几十年的时间就赶上并超过发达国家,后来居上理所当然!我认为中国经济虽然2016年甚至于短期面临着转型的痛苦和折磨,但是我也相信中国的经济一定会在十几亿人的努力下欲火重生、凤凰涅盘,真正变成世界第一大经济体,变成世界大最大的消费市场,也是全球当之无愧的全球最大的经济增长的火车头,谢谢大家!
文自 2016凯盛峰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