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恩来派他去采访


  

 

周恩来派他去采访

曹秀

在开原籍的作家中,有一位作家曾经被周恩来派出去采访,他就是原吉林省长春市文联常务副主席及作协副主席、名誉主席,《春风》月刊主编,编审张少武。

如是说张少武不能不提他妻子闻桂兰,他们都是新中国早期的大学生,张少武于1958年毕业于东北师大中文系,闻桂兰毕业于吉林工学院。两人一个学文一个学工,毕业后都分配到吉林省重工业厅。不久,他们就随同省直机关到长白山区的果松镇支援钢铁大会战。张少武和闻桂兰被分到焦化厂与工人一起炼焦,一只大筐一根扁担,抬起煤炭奔跑如飞。那个年代的年轻人,心里的热情就像一团火。工余时间,张少武写诗写歌词组织排练节目,闻桂兰虽然学工出身却能歌善舞,两人都是工地上的活跃分子。在这一个多月的烟熏火燎的劳动中,他们建立了感情。他们结婚时无房,办公厅主任将他的储藏室借给了他们。这间储藏室仅有11平方米,随着两个儿子相继出世,储藏室就更显拥挤,一家四口在这里一住就是10年。

    1970年,随着“五七战士”下放劳动,张少武一家被分到伊通县插队落户两年半。然而就在这时,日本出了一本回忆录性质的书:《啊,满洲》,鼓吹军国主义复活,主要撰稿都是些参加过侵华战争的人,其中就有当时的日本首相岸信介。岸信介在文中颠倒黑白地说:“长春是从高粱地里冒出来的城市。是我们给新京(长春)带来了繁荣。”周恩来总理看过此书后十分愤慨,他指示东北作家,著文揭露日本侵略者的罪行,反击岸信介等人的谬论。在此之前,张少武已从省重工业厅调到省广播电台工作,成为省内知名作家、记者。省委就抽调了张少武、简瑞年与《吉林日报》李青山三人,深入到舒兰

    在老黑沟搞调查,张少武写出了《老黑沟惨案永不忘》这篇调查报告,文章在《人民中国》发表以后,被意大利安莎社等六家外国通讯社转载,在国际上引起了很大反响。完成周总理安排的任务回来,张少武又被留在伊通县报道组。他经常不在家,苦了妻子,她在山村一间土屋里,带领两个孩子过日子,还得挑水,打柴,种地,做饭。寒冬季节,小屋四处漏风,一盆水放在屋地上,第二天早上就冻成个冰疙瘩。张少武每次回家,看到妻子带两个孩子生活得如此艰辛,未免心疼。妻子却表态:“放心好了,再苦再难我也挺得住!”

1979年《春风》文学月刊创刊,张少武被市委调到杂志社当主编,他在东北师大读书期间就发表了大量文章,他从省重工业厅调到省广播电台,也是为了写作方便。张少武将创作题材转移到儿童文学上,成就斐然,成为国内知名的儿童文学作家。主持《春风》杂志社以后,他的全部精力就投入到办刊与培养文学新人上,自己的创作反而搁置下来。

    张少武在担任《春风》主编期间,主要精力都用在“为他人做嫁衣”上,自己的创作搁笔多年。现在,他在妻子的支持鼓舞下,重新拿起了笔,在病愈后的二十年里,创作小说、散文200多篇,计200多万字,先后获得了“中国少数民族文学奖”、“东北文学奖”、“满族文学奖”、“辽宁省散文大奖”、“吉林省长白山文艺奖成就奖”、“长春市首届文学奖成就奖”等二十多个奖项。现在八十岁的张少武先生精神矍铄,生活质量与文学创作都达到一个新的高度。(注:此文根据材料摘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