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A股市场的“土豪”并不少,但大手笔进行分红的“土豪”则不多见。日前中国神华的一纸公告,让我们见识了什么才是真正的“土豪”。笔者并不赞成每家上市公司都像中国神华一样的大手笔分红行为,然而,现金分红却应成为回报投资者的主流方式。
中国神华于日前披露了2016年年报,该上市公司2016年实现营业收入1831.27亿元,同比增3.4%;实现净利润227.12亿元,同比增40.7%。利润分配方面,中国神华拟10派4.60元,共计90.49亿元;派发特别股息现金2.51元/股,共计499.23亿元。中国神华此次累计派发590.72亿元,所发红包为净利润的2.6倍。
其实,A股上市公司一年分红数百亿元的亦不乏见,像工商银行2015年度的分红,其金额就高达629亿元。不过,工商银行每股分红只有0.2333元,不仅低于中国神华去年每股分红0.46元,更远远低于加上特别股息分红后的2.97元。而且,由于中国神华的此次分红大有“掏家底”的意味,因此也更显“豪气”。
统计资料显示,A股上市公司连续20年分红的上市公司不过10家,包括有“现金奶牛”之称的佛山照明,还包括云南白药、万科、申能股份等上市公司,而连续10家现金分红的上市公司则达到284家。特别是,在监管部门不断强调回报投资者之后,近几年来,上市公司分红的积极性明显比原来要高得多,而且连续分红的上市公司占比也出现上升的迹象。
但目前的A股市场却陷入了高送转的怪圈。不仅上市公司方面热衷于高送转,投资者也大都希望上市公司能推出高送转方案,以刺激股价的上涨,并能在短期内实现暴利。然而,目前的高送转已经产生诸多方面的问题。一是某些上市公司在推出高送转方案后,往往还会带有大股东或高管减持的“尾巴”。此种高送转,本质上是利用市场对于高送转的追捧,行向大股东或高管的利益输送之实。二是某些上市公司高送转的背后,不乏内幕交易或操纵市场的违规行为,此举无形中会损害投资者的利益。三是业绩差的上市公司也来“赶时髦”,其股本扩张速度与业绩增长速度完全不配备。
虽然投资者大都希望上市公司以高送转的方式来回报股东,不过能够实施高送转的上市公司毕竟不占多数,更多上市公司往往采取现金分红的方式。而且,市场上还产生了一怪现象。如果投资者对于某上市公司高送转有较高的期望,而最终该上市公司披露的却是派现的方案,其股价往往会受到打压。
然而,在市场对于高送转产生“审美疲劳”之后,高送转也不意味股价会大涨,现金分红也不预示着股价会大跌。某些时候,两者会出现相反的情形。如网宿科技披露10转20的消息后,由于“附带”有高管减持计划,其股价出现大跌,短短两个交易日内,其股价最大跌幅高达17.26%。中国神华利润分配方案披露后,短短两个交易日,其股价最大涨幅高达20.97%。由此可见,高送转与现金分红对于股价的影响,亦并非千篇一律。
基于目前高送转所产生的诸多负面影响,笔者以为上市公司在回报投资者时,不应抱着“别有用心”的心态,除非是中小盘股与高成长性的上市公司,一般业绩平平的上市公司,应尽量避免采取高送转的方式“回报”投资者,而现金分红则应成为整个市场回报投资者的主流。
特别提示:请扫描下边的二维码或添加微信号 caozhongming999 关注曹中铭的微信公众号,谢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