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文章归档:王立群

王立群简介:

1945年生,山东新泰人。1982年毕业于河南大学(当时称“河南师范大学”)中国古代文学专业,获文学硕士学位。现任河南大学文学院教授、中国古典文献学博士生导师、中国《史记》研究会常务理事。

为什么全世界的华人都把华佗视为神医


 

为什么全世界的华人都把华佗视为神医

 

    在世界华人世界里,每当我们发自内心地感谢一位救死扶伤的医生时,常常会给医生送上一幅锦旗。在锦旗上写得最多的两句话是:华佗再世,妙手回春。中华民族的医学史上名医辈出,华佗之前有扁鹊,同时代名医有张仲景,后世有孙思藐、李时珍等一大批名医,为什么中国人总爱拿华佗作为神医的代称?

 

    我认为:世界华人总爱拿华佗作为神医代称的原因主要有四点:

    第一,料病如神,预知生死;

    第二...

Read more

曹操为什么要杀害华佗


 

 

 

    《三国演义》记载:曹操得了头风病,请名医华佗为他治疗。华佗对曹操说,你这个头风病的病根叫“风涎”,长在脑子里,只有先服用了“麻沸散”,然后用利斧劈开脑袋,才能取出“风涎”,彻底治好你的头风病。曹操一向疑心很重,一听华佗这个治疗方案,勃然大怒。他认为华佗是想为被杀的关羽报仇,才设计了这样一种治病方案,借开刀之机,杀死自己。盛怒之下的曹操立即把华佗投入狱中,最终杀了华佗。这段记载,借助于《三国演义》这部古典名著和讲三国的评书、电影、电视,流传非常广泛。华佗被杀的真相真像《三国演义》记载的那样吗?如果《三国演义》讲...

Read more

柏杨先生走好


 

柏杨先生走好

 

    柏杨走了,这是每个人最后的归宿。柏杨先生给我印象最深的是白话版《资治通鉴》。《资治通鉴》篇幅巨大,影响极大,但是,读这套书会让很多人望而却步。且不说语言障碍,光是那巨大的文字量都会使现代社会的人望而生畏。柏杨版的《资治通鉴》明白晓畅,通俗易懂,而且柏杨先生还用“柏杨曰”的方式写下了他对历史的个人看法。虽然这些看法我并不都认同,但是,一位学者在上个世纪八十年代初就敢于这样做,而且是用一人之力完成篇幅如此之大的一部通史的白话本,这种勇气和毅力值得我们永远纪念。柏杨先生走好!

 

...

Read more

人人都献出一份爱


    汶川地震,举世震惊。灾区的现场更令人触目惊心,心底悲痛难忍。人民子弟兵和各类救灾队伍不顾危险,奔赴现场,抢救灾民,感人至深。现捐出《王立群读史记》版税人民币六万元(其中一万元随河南大学捐赠,五万元直接寄往北京中国红十字总会)。希望这点微薄之力能为灾区人民做一点点切切实实的工作。灾难一定会过去。灾区的明天一定会更好。

Read more

关于2008年四川高考作文题答腾讯教育


关于2008四川高考作文题答腾讯教育

腾讯教育:王老师,您好!我是腾讯网的编辑。今天上午语文刚刚考完,作文题目出来了,我想请您谈一谈对作文题目的看法。

王立群:好的,不知道都有什么题目?

腾讯教育:有这样几个题目。全国卷的题目是与抗震有关的材料作文。另外大家都比较关注四川省的作文题目,他们的题目是命题作文《坚强》。

王立群:我来简单谈谈四川的这个题目吧。《坚强》这个题出得不错,特别是作为四川来出。因为这次汶川地震以后,全世界和全国各族人民对汶川地震的捐款的力度是建国59年以来最大的一次。另外,政府这一次投入的力量,无论是军队,还是百姓,都做出了自己最大的努力。这次还有一个很特殊的词...

Read more

2008年山东省高考作文题杂谈


山东省2008年高考作文题杂谈

 

    2008年山东省高考作文题《春来草自青》是分省命题中一道别有洞天的命题。

    这道题目的“春来草自青”出自《五灯会元》一书。《五灯会元》是中国禅宗的经典著作。禅宗常常以灯比喻佛法禅旨和智慧。传灯就意味着传法,灯灯相传,光明不断。五灯即是五家的灯录。《五灯会元》的意思是:本书是将五家的灯录会集在一起的禅宗经典,编著者是宋杭州灵隐寺僧普济。

    该书五次出现“春来草自青”一语,现摘其四处如下:

    卷六:西川...

Read more

太极拳是中华文化软实力的代表之一


太极拳是中华文化软实力的代表之一

 

    在中国传统文化中,“中国功夫”作为一种独特的文化符号被世界各国人民所广泛认知,其中,中国电影对“中国功夫”的传播发挥了巨大作用,世界上很多国家的人民都是通过“中国功夫”认识中国的。

   在众多的“中国功夫”中,太极拳是一个独特的门类。太极拳的拳名“太极”二字源于《易传》。《系辞上》:“易有太极,是生两仪,两仪生四象,四象生八卦。八卦定吉凶,吉凶生大业”。因此,在中国古代哲学中,“太极”是万物的起源。太极拳将阴阳、五行、中医的经络学、吐纳引导术均含蕴其中,在所有的“中国功夫”之中包容...

Read more

孔子是中国古代突破对自然山水宗教式态度的第一人


 

孔子是中国古代突破对自然山水宗教式态度的第一人

《中国古代山水游记研究》(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8年版)片断一

 

    人与自然的关系经历了一个由对立到统一的漫长过程。按照达尔文的进化观,人在进化成人之前属于自然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可以认为这时的“人”就是自然。伴随着人类的诞生,思维的逐渐进展,人开始从自然中分化出来,这时的人与自然是还是一种若即若离的关系,人在不断地从属于自然并在不断地脱离自然的漫长过程中对自然诸种变化现象产生了朦胧的认识。在人类的幼年时期,自然是作为一种完全异己的,有无限威力的和不可制服的高高在上的力量与...

Read more

《水经·江水注》的名文并非出自郦道元之手


《水经·江水注》的名文并非出自郦道元之手

《中国古代山水游记研究》(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8年版)片断二

 

    在中学语文课本中历来都节引郦道元《水经·江水注》中的一段名文作为中学语文教材的传统篇目,但是,这段描写长江三峡优美的文字并非出自郦道元之手,而是出自南朝刘宋作家盛弘之之手。

    《太平御览》卷五十三地部“峡”门云:

 

     盛弘之《荆州记》曰:旧云,自二[1]峡取蜀,数千里中,恒是一山,此盖好大之言也。唯三峡七百里中,两岸...

Read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