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央企“三重一大”须集体决策,笔者对其感受有两条:一是集体决策在国企甚至全社会普遍有名无实;二是集体决策普遍效果较差。这从中央连决策的基本程序都做出了具体要求可见一斑。集体决策在中国失效的背景因素是什么?
无论企业的性质是什么,中国的企业文化都是领导文化而不是集体文化。领导文化有以下五个主要特征。
第一,领导的水平和能力被默认为是最高的,下属的水平和能力绝对不能超过领导。否则,就是功高盖主、水高漫过桥。当年,外界只知道伊利有个牛根生,却不知道伊利的总裁是郑俊怀,这是导致牛根生被开除的主要原因。
第二,领导被默认为是最顾全大局和长...
作者文章归档:王圆圆

有效集体决策的7个前提
集体决策的优点远远多于个体决策。据统计,即使在最具个人决策传统的美国,目前90%以上的大企业都是采用委员会的形式进行重大决策。
责任落实
集体决策最大的一个缺点就是责任难以落实,所谓“做决策拍脑袋、实施决策拍胸脯、决策失败拍屁股”之类的“三拍领导”无处不在。集体决策成了部分领导个人与领导集体盲目决策、违法决策的挡箭牌,集体拍板与集体研究成为决策错误的免责牌。造成上述问题的原因主要有四条:一是决策者的责任意识缺失;二是决策结果与决策者的荣辱得失、升迁降免关系不大;三是决策责任的担负主体不明确;四是有关部门追究决策失误责...
企业创新:从封闭到开放
自1980年代以降,企业竞争的规则变更:企业之间不再是“玩扑克”而是“下多主体象棋”。企业的创新活动因由也不得不走向更多的利益相关者参与的模式,在创新过程“做减法”的工具则从“漏斗”变成了“筛子”。
历史的发展总是那么富于戏剧性:自行车代替了步行,汽车代替了自行车,当汽车成为人见人怕的“马路杀手”并且使用成本越来越高的时候,自行车与步行又成了不少人的最爱;电视机代替了收音机,有线代替了天线,当中央电视台宣布要无线传输高清晰电视节目的...
蓝海热的冷思考
“蓝海战略”现已成为管理领域的一股热潮,如果管理者不知道“蓝海战略”,那可就太落伍了。对于这一新的管理时尚,可谓是褒贬不一。有人批评,认为它使管理者不能冷静思考、是导致企业经营出现危机的罪魁祸首,时尚供给者不遗余力地在卖“陈馅月饼”也是极不负责任的。有人赞美,认为“蓝海战略”将是一种全新的经营思路,其理论贡献再怎么强调也不过分,企业界也将因为它而出现新的生机。笔者在此不对“蓝海战略”的理论优劣进行评论,仅仅探讨管理者成为各种管理时尚追星族的原因。只有弄清楚管理者追逐...
虚拟经营打造真实品牌
“虚拟企业”(Virtual Enterprise)一词最早可追溯至肯尼思·普瑞斯(Kenneth Preiss)、史蒂文·戈德曼(Steven L. Goldman)、罗杰·内格尔(Roger N. Nagel)三人在1991年编写的一份重要报告《21世纪的生产企业研究:工业决定未来》。尽管“虚拟企业”的定义与内涵还没有得到统一,不过人们一般从三个角度来理解虚拟企业:①产品角度。具备生产虚拟产品(其主要特点是成本低廉、费时短、多地点供给、选择多样化)的、经过彻底改造的企业被称为虚拟企业;②信息...
解集作用:导致模块化的创新
我们知道模块化会带来创新,但是什么导致了模块化?这本身可能是更大的一种创新。在《雪崩效应》(The Pebble and the Avalanche)一书的作者默舍·尤德考斯基(Moshe Yudkowsky)看来,导致模块化的正是解集作用(the disaggregation effect),即将事物拆分成更小、更灵活的部分(模块),然后重新组合,进而引发创新。因为商业和技术本身具有一定的结构和体系,虽然表面上看来是浑然一体的,但如果仔细观察,我们就会发现,它们其实是由若干不同的部分组成的—只要我们小心操作,就能将它们拆分(taking things ap...
员工为什么不建言?
据统计,我国员工每年人均建言不到0.2条,先进单位约1条。一项对浙江省73家企业、四千余员工的调查发现,51%的员工认为参与建言活动程度不够,28%的员工对建言活动兴趣不大。但是,我们却经常看到员工私底下建言很多或者牢骚满腹。“主人翁”何以变成“主人嗡”?
建言没效果。员工建言没效果的原因有:建言活动往往是走过场,应付上级检查;员工的建言被领导代表甚至歪曲;人微言轻;只发现问题,没找到对策;没有抓住问题的主要矛盾或者主要的问题;有些已经形成的决议,尽管可能是错的,但是有时连一把手都难以更改,何况是一般员工;若要实施所提建言,可...
怪哉的中国式“能者多劳”
“能者多劳”,这是中国人经常讲的一句话,在不同的文化中却有完全不同的寓意。
在美国文化中,“能者多劳”等价于“专业化分工”。如果你对于某一领域拥有比别人更多的知识或技能,那么你可以在该领域拥有更大的权力、承担更多的责任、享受更多的利益。例如,一个普通的促销员,如果能够做出比其他促销员高几倍的业绩,那么就应该提升他为销售主管。如果在销售主管的岗位上做出了比别的主管多得多的业绩,那么就应该提升他为主管销售的副总裁。如果在所有副总裁里面,他又是表现最突出的,那么就应该提升他为企业总裁。尽管这种提拔人才的方式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