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文章归档:马文瑞

财经评论人,关注地产、家居、建材行业达数十年,《销售与市场》、《胡润百富》、《财经时报》等财经杂志撰稿人,《中国经营报》、《华夏时报》等主流财经媒体采访,最新著作《家居怎么卖才舒服》。

体验营销并不是简单地提及“体验”二字


     时下有这么一个现象,一些企业都在打“体验营销”这张牌,但是打的形式极为简单,仅是在企业产品诉求时,把“体验”二字时常挂在嘴边。诸如:“XX体验店”,“某某体验之旅”,“体验式时尚家居精品建材生活广场”等等一些冠冕堂皇的体验称谓。

     有时候,不得不佩服国内一些企业的模仿能力特强,不管什么内容,只要觉得能够引起消费者的注意或共振,那么,作为企业营销策划人员都敢随意拿来就用,极...

Read more

把竞争对手当作镜子


  古语曰:“以人为镜,可以正衣冠”。然而,在实际生活中,能够时刻发现别人优点的人并不多,时刻把别人的优点当作自己学习对象的人更是少之又少。企业经营如同做人,能够把一个企业的经营得失建立在学习其竞争对手优势和长处之上的企业,可能和做人一样少之又少。

  很多企业,看到竞争对手确实很强,但不知道对手为什么强?强的原因在哪里?而是,往往在寻找对手弱点的能力比发现自己弱点的能力要强。也就是,总觉得自己还是有超越竞争对手的长处,但就是在关键时刻,总是会输给对方;总感觉自己的队伍素质和能力与竞争对手差不了多少,但就是在两兵相交时候,被对方打的落花流水。

  关键...

Read more

平面媒体投放不是纸张好,读者群就高档


  报纸、杂志、DM杂志都是平面媒体的范畴,在企业宣传途径多样化的背景下,越来越多的企业都希望锁定高端客户,在宣传策略上,也就在选择高端媒体。特别是有高端读者群的杂志,也成为企业宣传的首选投放对象。

  但在实际运作中,企业有这样的一种误解:认为纸张精美、厚实的杂志就是高端读者喜欢的杂志。于是一些DM杂志、杂志都在“高端”这个层面努力,最直接的体现就是改变杂志用纸质量。现在看一本杂志,单就杂志的重量而言,就是以往的几倍,各种铜版纸张,加厚纸张,特制纸张络绎不绝。目的只有一个证明自己的杂志是高端杂志!企业有这种认识,办杂志的单位就给出一种误导企业的办法。

...

Read more

看住你的员工


这个阶段,企业内部看似风平浪静,实则激流涌动的。

之所以,这股激流没有表面化,原因有二:一是企业年终奖的诱惑;二是过年了,都不愿意破坏最后一个团圆的氛围。

都说年后是跳槽的高峰,因为所有的激流都在年后涌现。该拿的奖金拿了,该玩的假期玩了。新的开始,没有任何牵挂,于是,来个大转向这对个人来说没有任何风险与利益瓜葛。只要快速找到一家心意的公司,一年的时间又开始轮回了。

对于企业来说,这是痛苦的。企业希望能够有稳定的员工留下,特别是希望那些优秀的员工留下,但是却没有办法摸清到底哪些企业会在年后和自己说拜拜。

企业总会有或多或少的员工离企而去。最具代表性的应该有这么几类:

一些没有实现...

Read more

环保材料难道是吃出来的?


一则上海家居广场的家具老总吃家具的新闻出现在网络时,引起众多网友的关注,这倒让我想起另外一家地板老总在几年前吃地板的事件。这一个接一个,把家居材料当饭吃的营销创意,我不知道对材料产品的销售能够起到多大的销售刺激作用?但却替这些企业老总的身体性命担忧,何况这种噱头的吸引力,一方面对其本身吃的形式不甚看好外,另一方面,对其产品本身的环保性也值得怀疑。

具体原因,有几点:一是,既然是吃家具那么就直接吃吧,还需要深加工什么(又要用刨子刨花,又要弄牛奶泡了,还要粉碎了),这样做明显就不是吃家具厂生产的家具,而是吃木材,并且是经过刻意粉饰的木材,这对家具本身好坏而言并不能证明什么。二是,家具的生产...

Read more

又到年关收账时


临近年关,是企业年度总结的活跃期,也是企业财务催收企业账款的紧急关头。

欠人钱的企业开始大量、集中出血,被人欠的企业也开始想房设法收拢属于企业的全年利润。国内企业“连环债”的现象比较多,乙方给甲方垫资的现象也比较多,环环资金流线,一环出现问题,可能整条线上的企业都不好过。因此,在年底一个月的时间,大多数企业人员不是忙于业务,而是忙于回收企业垫出的资金和企业一年的既得利润。

于是,在路上,偶尔遇见熟人,问候:“最近忙什么呢?”回答最多的就是:收钱。收钱的事情是有学问的,特别是一些数额较大的债务,要用柔的方式泡,追着债务人一路好话、一路招待...

Read more

客户服务不是说的


客户服务不是说的,而是需要企业扎实做的一件事情。

在中国,多数企业是有服务的口号,却少有服务的行动。这可能是计划经济时代留给多数企业的一种通病。国企病情还相对严重。最突出表现的就是铁路运输部门。旅客花钱坐车,需要的是一种快乐的旅途享受和体验,实际上,却是从一入站门开始,乘车的就像被监押的犯人一样,受到执法部门和乘务部门的呵斥和冷眼冰语相待。不知道,是因为旅客太多,还是铁路部门根本就没有服务的意识,抑或是铁路部门觉得自己是“国有上帝”,从而盛气凌人。不然,每一个乘客都是按照铁路部门的规定乘车旅行,并没有其他违规行为,何况是客人花钱,有时候还是价格不菲的高价票,为何...

Read more

皮球该在哪里静止?


快到年关了,每家企业的上年总结与来年计划年度会议也将召开。这个时候,应该是企业各个部门负责人最紧张的时刻了。有问题的企业部门负责人需要面对更高一层领导的质询,更高一层的领导会面对投资者或董事会的质询,总之一层接一层的“背书”仪式即将一轮又一轮的展开。

背书的下属,毋庸置疑需要完成的一个任务就是:推卸责任。“找理由、踢皮球”目的只有一个:最好不要让那倒霉的“问题皮球”转到自己的面前,否则,年关就不好过了。

于是,一场关于如何踢球的策略问题,也就在这个阶段的每一个负责人身上表现的较为集中和明显。年终,有问题的皮球,都...

Read more

企业经营的“赌徒心理”


有一位老总说,干企业搞项目,实际就是一种赌博行为。这期间不仅考验企业决策者的胆量,而且鉴别其决策的能力。没有胆量,企业的发展不可能上一个台阶,只能是开沿街小店;没有能力,企业只能是原地踏步,最终趋于消亡。

老总的这番感慨,表达了几层意思:一是做企业有时候就是在赌博,因为,企业经营者不可能对企业经营项目的前景看的太明了;二是在激烈的竞争中,找到一个前景不错的项目,确实需要赌一赌的心理;三是这种是需要胆量和勇气的;四是要必须付出代价,企业决策者在赌的过程中判断能力的大小直接决定了赌的结果和赌的风险代价;五是企业竞争就是在赌,不赌是...

Read more

企业不需文化紧箍咒,需要思想认同体


  国内的很多企业,实际上是没有完全属于企业自己的思想。这种企业思想不是单纯指企业领导者本人的决策战略思想,而是包含了企业领导者本人和企业员工及其他属于企业运作过程中更多富有建设性意见的综合产物。有人可能把它归结为企业文化,但是我更愿意把它看成是企业可持续发展的一种思想认同体。

  为什么我不说是企业文化,而说是一种思想认同体呢?是因为,企业文化是企业领导者制定出来的一种让所有企业成员必须接受的一种思想强迫,这在某种意义上并不是员工自主自愿的一种行为,是企业对员工的一种认知强迫。企业只保留对企业文化和价值有无条件服从的员工存在,那么也就间接提倡一种“顺我者昌&rdquo...

Read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