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文章归档:丁学良

丁学良,出生于皖南农村。在国内断断续续受过不完整的小学、中学和大学教育。1984年赴美国留学,1992年获哈佛大学博士学位。现为香港科技大学教授,国立澳大利亚大学亚太研究院通讯研究员。研究领域包括转型社会、比较发展和全球化。虽去国经年,仍然抱着有朝一日回国内最好的大学执教的一线希望。

《丁学良回忆最早的藏书. 焚书. 捞书》


《丁学良回忆最早的藏书. 焚书. 捞书》

在向读者诸君交待我最早的两批藏书之前,我必须对“藏书”下一个准确的定义。我是学哲学出身的,不能忘记了自己的职业病——在谈论具体之前须得讨论抽象,否则会被早年的同行们笑话。

依照我的理解,“藏书”应该是属于个人预备长期保存但同时又并非自已上学时规定所用的课本的书籍。所以, 读过就随手丢到一边不在乎其存亡的书,当然算不上是“藏书”。再者,若某人读书时的课本也算作是他(她)的“藏书”,则人人皆知他人最早的藏书是什么——小学一年级的课本。倘是这样,任何人叙述自己的最早的藏书也就变得无聊了。

得书和焚书

我的第一批藏书总共只有两册,一册是清...

Read more

丁学良:中国富商伤亡率高的四大原因


丁学良:中国富商伤亡率高的四大原因

 

四大原因解释中国富商的“伤亡率”高

中国巨富之一的国美集团主席黄光裕接受有关部门调查的消息,日前得到北京警方证实。此前,多家媒体报道说黄光裕因涉嫌非法资本操作被拘押。如果传闻属实,黄光裕就是中国"富豪出事"连续剧的最新一集。有人就此提出为什么中国富豪"是非多"的问题。

香港科技大学教授丁学良接受 BBC《中国丛谈》采访时说,他对相关的这类问题做了多年的观察和思考,发现四大原因导致在中国经营的本土商人容易出事。其一是东亚模式的政-商关系,其二是司法不透明不独立,其三是本国民营企业运转和赢利的空间有限且边界不清,最后还有中国特色的...

Read more

丁学良:中国富豪们的制度性劣根(续)


丁学良:中国富豪们的制度性劣根(续)


丁学良 答 BBC 《中国丛谈》


中国巨富之一的“国美集团”主席黄光裕涉嫌"经济犯罪"被警方调查的消息传出后,海内外不少人联系中国过去二十多年时常有富商因不同的罪名入狱或送命,提出为什么中国富豪"是非多"的问题。我们特地请丁教授作些分析评论。全部评论可以从网上收听到。 这里是简单扼要的小结。  

香港科技大学社会科学部终身教授丁学良认为,黄光裕不过是一部长长的连续剧的最新一集,而这部连续剧能演多长,每集的间隔时间多短,谁也不知道。

此前,海内外多家大媒体报道说,黄光裕因涉嫌非法资本操作被拘押。以往不少登上中国富豪榜的商界人士涉及...

Read more

丁学良:希拉里国务卿对华政策的边界


丁学良:希拉里国务卿对华政策的边界

< 香港中国通讯社2008年11月2日电> 美国当选总统奥巴马正式宣布提名纽约州国会参议员、前第一夫人希拉里为国务卿。有传媒评论说,希拉里上任后,华盛顿未来对美中贸易关系的立场可能趋硬,对台湾海峡两岸议题则将回归“战略模糊”。但是,香港学者丁学良教授认为,美国对台湾海峡两岸政策的基本战略,将会是“模糊中有清晰”、“清晰中有模糊”,可以肯定的是美国不愿意看到台海发生武装冲突。

  香港科技大学社会科学部教授丁学良12月2日在接受本社采访时表示,美国在两岸政策方面,长期以来采取的是“战略模糊”,但是“战略模糊”并不是没有边界的“模糊”。过去...

Read more

丁学良:新美国政府对华政策的两个“不太”


丁学良:新美国政府对华政策的两个“不太”

< 香港中国通讯社2008年11月2日电> 美国当选总统奥巴马正式宣布提名纽约州国会参议员、前第一夫人希拉里为国务卿。有传媒评论说,希拉里上任后,华盛顿未来对美中贸易关系的立场可能趋硬,对台湾海峡两岸议题则将回归“战略模糊”。但是,香港学者丁学良教授认为,美国对台湾海峡两岸政策的基本战略,将会是“模糊中有清晰”、“清晰中有模糊”,可以肯定的是美国不愿意看到台海发生武装冲突。

  香港科技大学社会科学部教授丁学良12月2日在接受本社采访时表示,美国在两岸政策方面,长期以来采取的是“战略模糊”,但是“战略模糊”并不是没有边界的“模糊”。过去几...

Read more

自由若太多,幽默会受损


自由若太多,幽默会受损

《自由若是太多了,高质幽默反倒会欠收》
丁学良 FT 专栏

[今天我们有了越来越多的自由,但也不是那么多、那么正规,这恰巧是产生优质幽默的黄金时代,我们是生逢其时!任何一个社会,其政治幽默的水平及流传的广度,是这个社会自由度的一个敏感指标。这很像性学大师弗洛依德所说:一个社会的自由程度,敏感地反映在它对“性”的态度上。

回望30年的专栏至今为止,多数是严肃沉重的话题。今天我愿意选一个稍微轻松的角度,谈谈“自由”与“幽默”的关系。就像毛泽东常引用成语教导他手下的那些高干,"文武之道,一张一驰"。

我最早对这个话题产生兴趣,是在美国读书时。著名的匈牙利经济学家科尔奈...

Read more

丁学良:中国的“小众资本主义”难以持续


丁学良:中国的“小众资本主义”难以持续

丁学良家 FT 专栏

[ 三十年前,毛式“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转向“中国特色的资本主义”,即从“大众平均更贫困”,转向“一部分人先富起来”,我称之为“小众资本主义”。中国的初级资本主义光辉层面之下的结构性问题,在全球金融海啸的冲击下,逐一展现。]

这一次全球金融海啸对中国经济增长模式的冲击及后果,每天都在以种种方式展现出来。中国迄今的经济增长方式,在这次全方位的冲击之下会作出什么样的调整,这是中国从中央到地方、从政策制定者到普通老百姓最为关心的头等大事,当然也是国际社会高度关注的大事。

应该说,这次金融危机发生的时间、细节和扩展的...

Read more

丁学良:拉动“民需”,促进“大众资本主义”


丁学良:拉动“民需”,促进“大众资本主义”

 

《拉动“民需”是要害,“大众资本主义”是出路》

丁学良 FT 专栏

[ 面对全球金融海啸的冲击,“拉动内需”是现在喊得最响的口号。在中国的背景下,对这个口号要作深层反思,才可能不错失在关键时刻作出让发展模式转型提升的正确路口。]

如前文所述,我们过去20年的发展主流,是国家资本主义及伴生的特权资本主义,其它形态的本土经济活动都是在它们的夹缝中讨饭吃。在说明这样的发展模式必须转型时,我得先列举几个他人常年研究的发现。

清华大学研究社会流动(social mobility)的李教授及其小组发现,中国的社会流动在近20年来,发生了显著变化。...

Read more

丁学良:好政治的标记是尽可能的包容


 

丁学良:好政治的标记是尽可能的包容

 

《 好政治的标记是尽可能的包容,尽少的排斥》


□ 丁学良 口述   《南方周末》高级记者 郭力硕士 采访 2008年12月27日

很多人今天大概都不明白,人的解放是30年前中国改革开放的第一步。
有了解放人的这一步,我们这个国家政权的社会基础,才有可能在19781980年的3年之内大幅度地扩张,敌人急剧地减少。如果没有这种政治上的包容性,在改革开放初那个艰难的阶段,全社会根本不可能上下同心、官民一致,不可能充满那样的朝气和信心!

  文革发动前夕,田家英有一次跟李锐提到1...

Read more

执政党迎来“第三春”


《执政党迎来“第三春”》

丁学良 FT专栏

全世界的人,不管是华人也好,非华人也好,只要是关心中国的人,都知道2009年对于中国是个非同寻常的年份。

2009年对于中国的特殊意义,人们马上可以列出至少四个重要的日子,包括正面的和负面的。它们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60周年——按中国人的传统,60年一甲子,一个生命周期,也许比50年更重要。和这60年密切相关的,是1919年的“五四运动”90周年。“五四运动”对中国共产党以及中国整个20世纪的政治、社会、文化等任何一个方面的变化,影响都极其深刻——它被称为现代中国的起点。第三个纪念日则是一个悲情的日子,即20年前的政治悲剧。第四个纪念日...

Read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