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文章归档:俞可平

俞可平,浙江诸暨人,浙江师范学院绍兴分校(现绍兴文理学院)政史专业毕业,厦门大学、中山大学哲学硕士,北京大学政治学博士。政治学和哲学学科研究员、教授、博士生导师。现任中共中央编译局副局长兼比较政治与经济研究中心主任、北京大学中国政府创新研究中心主任,同时兼任北京大学、中国人民大学、南开大学、复旦大学、厦门大学、南京师范大学、天津师范大学、深圳大学等校研究员或教授,曾任美国杜克大学、德国自由大学和台湾省东华大学客座教授,New Political Science(《新政治科学》)中国编委。 曾应邀赴美国杜克大学、威斯康星大学、俄勒冈大学、英国的苏萨克斯大学、诺丁汉大学、伦敦经济政治学院、意大利的波可尼大学、瑞典的斯德哥尔摩大学、荷兰的莱登大学、芬兰的土库尔大学、德国的自由大学、海德堡大学、科隆大学、罗斯托克大学、杜塞尔多夫大学、韩国的汉城大学、南非的开普顿大学、澳大利亚的布里斯班大学、俄罗斯的圣彼得堡大学、布鲁塞尔欧盟亚洲研究所和台湾大学、香港大学等数十所海内外名牌大学或研究机构作短期访问讲学。 主要研究领域:政治哲学、比较政治、中国政治、全球化、公民社会、治理与善治

要有一根筋


每个人对母校总会有一种特殊的情感。我对北大究竟有一种什么样的感情呢?猛然相问,倒很难答出一个所以然来。再仔细想想,这种感情就像小时候踏过的山水和玩耍的伙伴一样难忘,姑且就称作家乡般的感情吧。

北大跟我的家乡还真有一种特殊的缘分。我是浙江诸暨人,诸暨属于绍兴,我也可算作绍兴人。有三位在北京大学历史上有着独特地位的校长,居然都是绍兴人。19125月,京师大学堂正式改为北京大学。当年12月,何燮侯(1873-1961)任北大校长。他是诸暨人。北大历史上最有影响的校长当属蔡元培,他是绍兴人。北大那位铁骨铮铮的校长马寅初,是绍兴嵊县人。191954日那天在赵家楼冲锋陷阵并最先命名&ldqu...

Read more

思想家是民族宝贵的财富


  一个没有伟大思想家的民族,哪怕她的经济最发达、军事最强大,她必定也是矮小的民族。相反,一个拥有伟大思想家的民族,哪怕她的规模不那么大、经济不那么发达,也必定是一个伟大的民族。每个时代都有属于该时代的思想家。暴政和专制、内战和动乱、贫困和落后,当然都会对思想和文化的繁荣带来种种外部的制约,但即使在言论禁锢最严厉、社会动荡最激烈、民族灾难最深重之时,思想的火花也不会在一个伟大民族的精英中完全消失。

  中华民族之所以伟大,首先并不是因为我们的经济有多么发达,我们的疆域有多么辽阔,首先是因为我们拥有伟大的中华文化。中华文化的核心和灵魂,就是那些为中华民族生生不息的发展提供基本价值、理...

Read more

若在中国大学开文明学院,需要开设什么


人类的进步集中体现在文明的演进,因此人类的历史首先是文明的历史。人类只有不断反思自己的文明,才能更好地认识自己,并推进文明的进步。文明是人类的普遍价值,也是社会主义的核心价值之一。对于整个人类而言,文明发展和演进的动力,是一个复杂的系统,不仅一言难尽,而且还有不少未解之谜。对于人类的个体而言,文明的素质是习得和养成的,是社会教化的结果。如果把初生的婴儿放入狼群,那么婴儿便会成为“狼孩”。

一方面,无论从个体还是整体的角度看,人类的文明始终在不可阻挡地向前进步,人类日益享受着自己创造的文明的甜蜜成果。然而,另一方面,我们也无奈地看到,族群之间的残杀、国家之间的战争...

Read more

关于政治改革的“老生常谈”


大家上午好!今天我的发言肯定会使大家失望。为什么呢?我想了想我今天讲什么呢,我发现我要讲的都没有新意,都是老生常谈。为什么老生常谈还要谈呢?为什么是老生常谈,而没新意呢?一方面当然是我自己没货,大家也看到了,我的肚子不大;另一方面,老生常谈,是许多人不知道,但是需要使人知道,还是需要往前推进。

 

咱们这届大梅沙中国创新论坛聚焦“国家治理现代化”,按照我的理解,国家治理现代化实际上就是政治现代化。为什么这么说呢?因为我们现在官方的解释,国家治理体系的现代化就是国家制度体系的现代化,按照马克思主义的解释,国家制度体系就是国家的政治上层建筑,当然就是政治...

Read more

论中国式的科学与权力


 

一、科学与政治

 

科学和政治或者说知识和政治的关系从来都是密不可分的。我一直认为,人类社会发展有不同的形态,不同的文化,不同的文明体系。我们可以用很多标准来区分不同的文明,比如说到中华文明和欧洲文明的区别,我们通常讲经济制度、政治制度、社会制度等。其实如何看待知识与政治的关系,也应当是区分一种文明的重要特征

 

知识与政治的核心问题就是科学和权力,二者之间都是相互影响的。科学从某种意义上来讲也是权力,权力从某种意义上来讲肯定离不开科学,肯定影响科学。在中国有一句话非常流行,是欧洲来的,叫做知识就是力量&rdqu...

Read more

社会管理最佳状态是善治


  善治就是使公共利益最大化的社会管理的过程。它既不是某个群体的,也不是某个地区、某个部门的,从国家的角度来讲,它的本质特征就是政府与公民对公共生活的合作管理。如果到了这样一种理想状态,那么就能够真正实现社会管理的最终目标,即整个国家的长治久安。

  光靠经济发展解决不了所有问题

  为什么要进行社会管理创新?总的原因,就是市场经济的发展,原来绝对一元化的管理模式解体了。政府职能发生转变,从社会领域、经济领域退出来了,但是不能留下管理的真空,否则社会秩序就会失控,这就需要民间组织填充进去。现在的公民组织很多,比如:街头老头老太太自发组织跳舞的团体,网络QQ群,这都可以说是公民...

Read more

走向官民共治的社会治理


  改革开放后,首先分化的是政治国家与市民社会(经济社会),其突破口是政企分开。大约20世纪90年代开始,大量民间组织和民办非企业单位产生,一个相对独立的公民社会开始产生,国家与社会开始适度分离。

  作为公民社会的基础,各类社会组织或民间组织在经济生活、政治生活和文化生活中正在发挥日益重要的作用。

  在经济生活方面,社会组织通过积极参与各类经济活动,推动经济合作,促进经济发展;通过提供就业机会,扩大就业渠道。许多经济类社会组织和行业组织,还在规范行业行为、维护市场秩序中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

  在政治方面,社会组织是公民参与的重要渠道,是推进基层的重要动力。民间组...

Read more

新移民运动、公民身份与制度变迁


  新移民运动、公民身份与制度变迁
——对改革开放以来大规模农民工进城的一种政治学解释

  俞可平

  来源:《经济社会体制比较》2010年第1期

  摘要:农民工进城引发了深刻的身份危机,进而导致了其合法的自由权、劳动权、居住权、福利权和教育权等基本人权遭受损害。文章认为,农民工进城是促使中国社会进行重大制度变迁和结构调整的重要动力。学术界不但要从经济学和社会学的意义上,而且要从政治学的意义上,来认识这场新移民运动对中国社会变迁的深远意义;党和政府不但要从经济增长和社会稳定的角度来制定相应的农民工政策,而且要从维护公民基本权利和推动民...

Read more

应当鼓励和推动什么样的政府创新


  应当鼓励和推动什么样的政府创新

  ——对中国地方政府创新奖入围项目的评析

  作者:俞可平

  来源:《河北学刊》2010年第2期



   公平正义是社会主义的首要价值,实现公平与效率的统一应当是社会主义的优越性所在。市场经济的内在逻辑势必导致收入差距的扩大,进而造成教育、卫生、安全、参与、养老甚至司法的不公平。中国大陆的社会保障程度还相当低,城乡差别和东西部差别在社会保障方面也呈现出继续扩大的态势,覆盖全民的福利国家体制亟待建立……

  内容摘要:政府创新是一种全球性现象和世界性趋势,一般不涉及国...

Read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