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金融危机的到来,太阳能产业特别是光伏产业真正进入了一个寒冷的冬季。有的企业压产,有的企业关闭,有的企业停止已经开工的项目。银行也对光伏企业贷款投资发出了黄色警示。何去何从,我们应对太阳能产业有一个基本的认识。
现在政府领导听到的多是院士和参议的声音,很少能听到民间特别是企业家的意见。因而,对太阳能的认识还处在理论层面,一般认为它污染重、耗能高、成本高,进入商业化运行还是很遥远的事情。其实,污染重只是在光伏发电产业链的硅料生产环节。在我国,目前一年的产量还到不了3000吨。全球5万吨的产量,90%掌握在美国、德国和日本等国的7大企业。
截至目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