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文章归档:于江涛

毕业于辽宁工程技术大学广播电视新闻专业
大专学历
在于1999年在《时代商报》供职

沈阳版“迪士尼”的前路与背影


  数九寒天,沈阳与“迪士尼”的热恋才刚刚开始。 

  2008年12月12日,一座国内最大的游乐项目——沈阳华强文化科技产业基地项目与沈北新区政府正式签约,媒体称其有望成为全国最大的中国版“迪士尼”;12月21日,消息再度传来,“中国卡通娱乐城”项目已经完成签约,选址沈阳市棋盘山开发区,号称“东方迪斯尼”;此前两个月,10月28日,大规模室内主题公园——沈阳乐天世界奠基,目标是创造沈阳自己的“迪士尼”。  
...

Read more

大船上的突围


  在南方船厂打工的东北姑娘王晓倩这次回家时吓了一跳,她在思量自己能否被就地取材。

  王晓倩的家乡在葫芦岛市,一个总面积7.25平方公里、总投资160亿元、年造船能力350万~400万吨的船舶制造配套产业集群——“北方船谷”,正在被葫芦岛乃至辽宁省作为经济发展、逆境突围的里程碑来记录。

  然而,随着国际性金融危机的加深,全国乃至世界船舶制造业步履蹒跚,面临减产撤单,一轮从南至北的新造船热能否达到预期效果已经招致颇多质疑。但这一次,辽宁似乎信心十足。



    “船谷”赛跑



...

Read more

一位农民工的返乡之旅


  这是一条迫切期盼却又前途未卜的路。

  年初,刘伟怀揣信心与希望再次来沈打工,孩子的学费和家庭的用度催他们上路;年末,所有的思念就要实现,但随着楼市转身与经济变脸的深入,刘伟的返乡情绪却越发复杂:虽然终于拿到了工钱,但却只有一半——1.5万元。

  “明年是否还来?”与全国2亿多农民工一样,面对依然入不敷出的结局,20个小时的返乡旅程使刘伟终于有时间思考,这候鸟般的生活是否还有必要继续。



  等待



  沈阳的这个冬天有点变幻莫测。前一天,没有厚重的棉服,人们还不敢出门,而第二天,路边的积雪却开始融化。12...

Read more

危机下,精英们的冷暖境遇


  12月3日,中国东北大部风雪交加。

  同一天,日本的富士山下,戴旭泡着温泉、喝着清酒,而沈阳的三好街上,马晓雷却顶着雨雪想着生计。同为IT界精英的戴旭、马晓雷二人分别效力日资企业和国内公司,一个月前,前者被东家带到日本,后者则被公司裁掉。

  危机下,面对现实的不同境遇,昔日被众星捧月般的企业骄子们,如今有人依旧风光,有人则如临深渊。



  “候鸟”般的人才



  如果说次贷危机是个“意外”,那么另一个接踵而至的意外则始于今年第二个季度。

  今年伊始,位于辽宁大连的日资NTL软件公司(应受访者要求隐...

Read more

夏宫谢幕


  14年后,2008年冬,夏宫离去。 

  当初耗时两年才建成的半圆型庞大身躯,将在2008年12月5日至2009年3月4日的3个月时间里,被彻底拆除。  

  作为亚洲最大的封闭式室内空调嬉水乐园,在超过一半的生命时间里,“巨无霸”般的夏宫深陷亏损,无法自拔,两度关门。而更根本性的郁闷,既来自冰火两重天的寂寞与繁华,也来自于它一生都没能摆脱的短视的商业逻辑。



  曲终人散



  2008年11月26日上午,一位拾荒老人围着夏宫在搜寻,面对一地墙皮和地铁工程,他双目茫然——当年,一上午就能拣到三五十元饮料...

Read more

等待降价的日子


  拜油品降价的漫长等待所赐,朱家三兄弟心情各异。  

  太阳升起,大哥朱盛彪去加油,作为出租从业者,这项工作本应于前一天夜里收车时完成,加油机前,朱盛彪第“N”失望,油价“还”没降;一个中午,二弟朱盛业私家车因油泵故障“抛锚”,而“4S店”早有言在先,油泵靠油箱内汽油冷却,如车辆载油少,油泵冷却不充分造成损坏,不予更换;这天深夜,2008年第一场雪落下,歇业已近半月的三弟朱盛德不得不冲入风雪,第二天一早小区里有人嫁女,他的“重卡”挡道,迎亲的加长&ldquo...

Read more

以退为进:企业家“过冬”旧梦重温


  弹指十年。1998年亚洲金融风暴以来,中国中小企业家从未如此进退两难。

  然而,“危”中有“机”。发端于闾巷、成长于草莽、视夹缝求生如家常便饭的中国中小企业家们,向来不缺少抵抗逆境之智慧。

  眼下他们躲激流、绕暗礁,以退为进,各展所长,储备“过冬体能”。



   又当“小儿郎”



  2008年11月13日,辽宁全境雨雾交加。

  上午8点半,朱英杰出现在辽宁大学工商管理学院时发现,自己竟然迟到了。

  9月25日,辽宁省中小企业教育中心以&ld...

Read more

《肉价“过山车”标本解剖》之——肉价再呈“牛市” “囤肉”大盘悄悄开启


  2007,中国猪年,市场未现“金猪”。

  5月至今,猪肉价格一波三折,一路上扬。

  而最为惊心动魂、悬念悬念迭起的正是眼下这“第三波”。

  

  猪肉价格两天三次“变脸”

  

  “这几乎就是一觉醒来后的事!”众多常去市场的沈阳人已经感受到2007年猪肉价格第三次上涨的速度。

  截止2007年10月28日下午5时,三天内,沈阳市面上的猪肉批发价格已经从7元/市斤涨到了8.4元/市斤;零售价格则同步从9元/市斤涨到了12元/市斤。

...

Read more

《肉价“过山车”标本解剖》之——猪肉价格“跳水”的背后


 

  与眼下正在“走红”的股市相比,市场上与百姓生活更加息息相关的猪肉的价格则一路“熊市”,虽然它现在的价格距离“疯涨”之前的仍然有一定差距,但是每市斤10左右的零售价已经足以使很多人打消继续“囤肉”的念头。

  因为截至本月22日,零售市场猪肉价格仍在以每天两角钱的幅度下跌。表面上,猪肉市场正在朝着有利于“民生”的大方向“回归”,甚至有人为此大呼“猪肉市场健康啦!”

  而事实上,种种迹象越来越强烈...

Read more

《肉价“过山车”标本解剖》之——揭秘肉价飞涨


 

  2007年5月19日,沈阳各大市场猪肉平均价已达10元钱一市斤,两星期前,这个数字只有6元。回想当初,很多市民都在后悔,为什么当初没往家里多买些肉。

  同一天,总供应量占沈阳猪肉90%以上市场份额的七八家供应商私下达成一致——每市斤猪肉降价0.2元。但这种“剃头挑子一头热”的做法,广受业内诟病,肉价压力依然无法释放。

  事情果被言中,2007年5月20日一开市,仅区区两毛钱的降价幅度很快就被继续上攻的猪肉价格所淹没,瞬间无影无踪。

  一时间,业内业外皆叹——沈阳猪肉价格...

Read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