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文章归档:孙长胜

我是不会选择去做一个普通的人。如果我能够做到的话,我有权成为一个不寻常的人。我寻找机会,但我不寻求安宁。我不希望在国家的照顾下成为一名有保障的市民,那将被人瞧不起而使我痛苦不堪。我要做有意义的冒险。我要梦想,我要创造,我要失败,我更要成功。我绝不用人格来换取施舍;我宁愿向生活挑战,而不愿过有保证的生活;宁愿要达到目标时的激动,而不愿要乌托邦式毫无生气的平静。我不会拿我的自由去与慈善作交易,也不会拿我的尊严去与发给乞丐的食物作交易。我决不会在任何一位大师的面前发抖,也不会为任何恐吓所屈服。我的天性是挺胸直立,骄傲而无所畏惧,勇敢地面对这个世界。所有的这一切都是一位企业家所必备的。

旅游企业巧妙运用公关事件传播,以巧取胜,以小搏大


       旅游景区广告传播的边际效果呈现递减的趋势:一方面,随着旅游者消费心理的成熟,公众对广告的怀疑态度日益增强;另一方面,层出不穷的虚假旅游广告也让旅游企业的公信力日愈下降。公关在公信力方面则展现出极大的优越性。公关多采取旅游者喜闻乐见的方式,旅游者有机会近距离接触到品牌,消除了信息传递的不对称性,也使其对景区品牌广告传播的敌意得到消除。
      比如:由《中国国家地理》主办,全国34家媒体协办的“中国最美的地方”评选活动,历时8个月,随着《...

Read more

2009年地板市场预测


      前些时候看到中国统计总局一份资料。今年前三季度我国经济同比增长9.9%,比上年同期回落2.3个百分点。尽管未出现GDP指数的严重下跌格局,但回落态势已十分明显。对于明年的地板行业来说,形式不容客观,有可能新的一轮洗牌提前到来。

    截止到2008年5月,中国木地板协会相关数据统计显示,我国木地板生产企业已达5500余家,作为工业化生产的一种单品类产品,产量明显供大于求。明显的一个例子就是,房价从2005开始大幅度攀升,尽管原材料、运输以及人工成本都有20%以上涨幅,但装饰材料的木地...

Read more

旅游到底加什么


       国家旅游局局长李金早写过一篇署名文章《开明开放开拓,迎接中国“旅游+”新时代》,首次提出和阐发了“旅游+”的概念。在旅游业界引发广泛思考和热议。在当前经济新常态下,旅游业要充分发挥作为综合性产业和现代服务业的功能,在推动转型升级、拉动消费、改善民生等方面发挥积极作用,就必须解放思想、创新思维、大胆开拓,主动融入社会经济发展的大潮中。这里我们如何理解“旅游+”,长期以来,我们关于旅游的认识经常停留在简单的消费层面,对旅游的综合功能更多停留在经济和就业等方面,对旅游带...

Read more

旅游产业盈利模式研究


   很多景区把旅游收入模式概括为:“一票、二道、三餐、四购”的四入模型,注重门票、索道、景区内部餐饮、购物亭的安排与投入;城市公园及游乐园等注重游乐项目的收入。

  旅游收入:从理论上说,就是旅游景区所获得的旅游者异地消费的总和。旅游产业的收入,包括了游客出游以后的吃、住、行、游、娱、购、体、疗等各个方面的收入,并且形成一个收入链;因此,旅游产业的总体收入,是一个综合收入概念;对于具体到某一个旅游项目,其收入一般只包含了游客出游中的一部分消费。

  旅游产业收入,可以从旅游收入总合、旅游收入链及旅游收入点的设置三个方面进行分析。对于旅游项目而言,收入...

Read more

吃也是一种文化旅游体验


现在很多学者都指出,后现代社会的一个最突出特征就是经济与文化的边界模糊,文化消费已经成为经济重整的重要手段,尤其在经济危机之后的经济调整期内。后现代社会的标志就是消费驱动的文化生产与文化创意。很多景区,尤其是遗产地景区都把地格作为一种产品来进行重新的创意与开发,使之成为一种产品进行销售。地格是一个地方长期积累形成的自然与人文本质特征,地格往往通过某些载体来进行表现,这些有形的载体包括:古建筑、道路、地域文化等,在旅游景区能够反映地格的四大要素是建筑,餐饮,节庆活动和名人。因此,地域饮食也是一种文化旅游体验。在2010年社科院颁布的《旅游绿皮书》中就指出:饮食所具有的强烈的地域性、民族性、...

Read more

旅游景区的群落共生效应


最早提出旅游群落效应概念是在上世纪90年代初,旅游资源群落与生物群落有着非常相似的特点。生物群落指生活在一定的自然区域内,相互之间具有直接或间接关系的各种生物的总和。生物群落的这些特征不是由组成它的各个种群所能包括的,也就是说,只有在群落总体水平上,这些特征才能显示出来。不同物种之间,以及它们与环境之间彼此影响、相互作用、具有一定的形态结构与营养结构,执行一定的功能,比如物种链之间的扑食、竞争、寄生等等。旅游目的地同样具有群落效应,一个旅游目的地是由不同旅游景区、旅游服务功能区、娱乐区等等组成的一个共生群落环境。一个大的旅游目的地必然引来餐饮、酒店、娱乐、休闲、商品中心等入驻,其中大多数...

Read more

旅游景区产品开发的精耕细作


旅游服务业有三个特点,一个是服务性(Service)、一个是文化性(Culture)、一个是体验性(Experience),旅游目的地是一个整体品牌,它的品牌构成不是某一个或几个景点,而是整体的景区形象,甚至是整个城市,整个地域的形象。所以旅游品牌更强调木桶效应,更强调一个旅游目的地的整体品牌。做好旅游景区的精耕细作,其实就是把整体品牌拉向一个高度,使所有木板都在一个水平线上,旅游目的地品牌的知名度和美誉度提升,实现步步为盈。
 
中国目的地旅游大致经历了三个阶段,从最早的跟团的观光旅游,到前几年的休闲旅游,一直到现在的完全自主的体验式旅游。特点是注重景点的文化内涵和人文内...

Read more

香港旅游业的危机


香港是知名的旅游胜地,原因就是它是购物的天堂。但并不是说,去香港就一定要购物,购物只是旅游中的一个体验环节。去年发生的香港导游阿珍辱骂游客视频曝光事件,还有前乒乓国手陈佑铭在香港旅游期间因拒绝购物导游争执,突然心脏病事件。以及刚刚再次发生的导游辱骂游客,并该企业员工时候声称大陆游客就该为香港做贡献,言下之意就是,大陆游客就该购物,不购物就该被辱骂。首先,难道香港不属于大陆中国?港澳台和大陆同属于一个中国的大家庭。是不是以后可以说香港人到大陆旅游,就一定要为大陆做贡献?这就好比我去饭店吃饭,点菜员一定要我点龙虾和鲍鱼,一定要我为饭店做贡献一样可笑,难道大家去香港旅游就不是为香港做贡献?

...

Read more

文化创意产业中的文化与创意


一位国外朋友曾经和我一起探讨过中国的文化创意产业,他的观点是中国目前还没有真正的文化创意产业。比如韩国的《大长今》电视剧把韩国饮食文化、宫廷文化、建筑文化、礼仪文化、音乐文化,医药文化等通过故事方式进行了系统展示,造就了韩国餐饮热、旅游热、服饰热与“韩流”的东方文化产业时尚热潮,而且美国也把秦始皇时代的万里长城、成吉思汗时代的欧亚纵横等主题进行了非常好的文化包装,包括我们的花木兰、熊猫等也按照西方人的文化观念进行重新演绎。
 
这里抛开这个问题,而回到核心话题,文化创意产业中两个最关键内容就是文化与文化创意。什么是文化?文化其实是一个非常广泛而模糊的...

Read more

成都,一座让你耍的城市


经常听人家说一句话:如果你爱他,带他来成都,因为这儿是娱乐的天堂;如果你恨他,带他来成都,因为这儿是假正经的地域。但对“耍”之前没有啥感觉,不知道地道成都人是如何耍的。一个城市有多娱乐,不在于绝对数字上的娱乐场所,不在于场所的档次高低,而在于人民心态,大众欲望。成都人没有太强的进取心,却多了几分对内心感受的关注,一个“耍”的心态让成都人感到安逸,感到巴适,这就够了。谈恋爱叫“耍朋友”,黄金周可以“耍伸展”,嘴嚼点是“耍长了”,喝酒叫“耍龙门”,生...

Read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