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文章归档:毛寿龙

毛寿龙 (男) 职称或学历学位 系主任,研究生,法学博士,教授,博士生导师. 主要研究方向 研究领域,制度分析与公共政策,公共管理与治道变革,自主治理、NGO与公共服务等。 关心运用古典自由主义的基本价值、公共选择与制度分析的逻辑,研究中国政府的治道变革问题。 开发IAPP研究分析框架,探索公共政策的制度平台。

用市场的逻辑和方法来界定城市的拥堵


城市实际上是一个市场,自由和开放是其本性。以市场为基础的城市是一个人员开放与以不动产治理为基础的城市,在这里,资本、服务业和人员都是流动的,不动的是房子。

一个城市如果以房子为基础进行治理,这是市场化的城市治理结构。传统社会是以血缘、权力结构为特征的,一进入城市以后这些东西都消失了,取而代之的是市场因素。

为什么城市是开放性的,治理是以房为基础的?

为什么城市是开放性的,治理是以房为基础的?因为所有的城市市场都是开放的,而公共服务都是与房子密切相关的。大家一般都以为地铁降价了以后受益者是乘坐地铁的流动的人,其实不对,因为你发现坐地铁便宜了,但是房租涨价了,最后受益者是房东。所以房子...

Read more

公共秩序暗藏风险,企业家需自救


 

  一旦进入市场秩序,公共服务就非常有活力

  《中国慈善家》:你曾考察过兰州企业家贺虎创办的私立学校和私人博物馆,它们运营得不错。贺虎原来是一家公立学校的校长,为什么他离开体制后,以企业化的方式来运作学校效果会更好?

  毛寿龙:贺虎想帮助落榜生复读,但他的职位不允许他这么做,他自己是特级教师,又找了两个同是特级教师的朋友,搞了个专门的复读学校。实际上,是公立学校的治理结构不行的时候,新成立一个民办学校的治理结构来解决问题。它是现有的高考结构、政府管理模式失灵带来的机会。但它是公共服务,这跟市场服务不太一样。至于私人博物馆,也完全是免费的,那纯粹是一个意外的教学实验...

Read more

房地产泡沫,会破灭吗?


   房地产泡沫一般是金融投机形成的,这是肥皂泡,容易破裂。但如果房地产泡沫是政府权力、开发商开发特权和购买者特殊产权形成的,那就是钢铁结构的泡沫。它不会轻易破灭。这些泡沫的消失,需要政府系统的治道变革,从管制性政府转变为公共治理的政府。

  1、四个发展阶段

  发展中国家的市场经济,其发展都有一个规律。第一个阶段,消费品市场迅速形成,由此带动农业和轻纺工业的发展,并带动重工业的发展。消费品市场的迅速发展,导致消费品生产过剩,并形成消费品在竞争中出现细分市场。这个过程大约10年即可完成初级市场,20年就可以形成细分市场,30年就可以形成自己的大品牌,进而进入国际市场。在这...

Read more

城市规划政策的治理维度


  今年2月份,中共中央、国务院发出《关于进一步加强城市规划建设管理工作的若干意见》,其中有一段说到要优化街区路网结构,其中一项措施是,“加强街区的规划和建设,分梯级明确新建街区面积,推动发展开放便捷、尺度适宜、配套完善、邻里和谐的生活街区。新建住宅要推广街区制,原则上不再建设封闭住宅小区。已建成的住宅小区和单位大院要逐步打开,实现内部道路公共化,解决交通路网布局问题,促进土地节约利用”。

  这项措施由于涉及老百姓的切身利益而受到普遍关注。有人赞成,有人反对。反对者认为,这条措施会威胁到住宅小区的安全问题。而且从治理的角度来说,封闭式小区也容易筹集治安经费,聘...

Read more

互联网金融风险:监管还是自控?


  20多年前去英国访问,在银行办理了银行账户,领到了一张银行卡,可以随时到自动取款机取现金,到超市买东西也可以刷卡。与此同时,还领到了一本支票簿,交房租就在支票上写个数字、签个字,撕下来就支付了,后来买了台电视机,也用支票支付了。而那个时候,中国好像还没有啥银行卡,至于支票,到现在还没有普及为个人支付工具。当然,现在中国银行卡很多了,信用卡也很多了,但是和国外相比,信用卡的服务还处于比较初级的水平。信用卡可以透支,可以分期付款,但对于信用卡支付的安全防护却缺乏担保,更不用说用个人支票进行支付了。对于支付缺乏安全性担保,使得互联网金融第三方服务有了很大的发展空间。最近若干年,中国互联网金...

Read more

中国完全可以超越中等收入陷阱


   近段时间,随着中国经济面临越来越大的下行压力,担忧中国会掉入“中等收入陷阱”的声音开始比较频繁地出现。今年《政府工作报告》强调,未来五年是我国跨越“中等收入陷阱”的重要阶段。笔者认为,中国完全有能力摆脱“中等收入陷阱”这一发展中国家的魔咒。

  劳动力资源依旧充足

  发展中国家一旦实施市场化改革,一般来说都会有一个非常迅速的发展时期。但当发展到一定阶段之后,其与贫困国家相比在劳动力价格等方面缺乏竞争优势,在技术创新领域又无法与发达国家相竞争,所以“比上不足,比下也不足”,...

Read more

中国医疗供给侧改革


  对于医疗资源配置的公正与效率问题,学者们习惯于从宏观和微观两个维度来分析。从管理学的效率来讲,医院如果总是留一定数量的空床位,就能解决各种各样的问题,便是有效率的。从经济学效率来讲,所有床位都用上了才是有效率的。但直觉告诉我们,这是错的。因为在市场中,没有充分利用的东西很多,而且也未必是浪费。比如出租车肯定是有空驶的,而四个座位肯定不一定是坐满的,大多数座位没有充分用起来。道路上通常不是挤满了车,而一旦充分利用道路了,我们称之为堵车。我们学者有很多书,不可能都看完,或者充分发挥这些书的作用。我们每个人每天的精力和才华,也不可能都利用到极点。如果真的利用完了,那也是一个很糟糕的事情。但...

Read more

数说“国家账本”中的赤字和债务风险


  《2016年国家财政预算报告草案》发布后,各方面都非常关注这个国家“大账本”。关注的热点也很多,其中预算收入增长率3%和赤字占GDP比重为3%,最为吸引眼球。 

  2016年,一般公共预算收入比上年增长3%,是GDP的规划增长率的一半以下,这说明2016年的财政政策核心之一是通过减税降费来刺激经济增长,这可以说是供给边经济政策在公共预算收入领域的具体体现。在过去很多年里,财政收入的增长一直超过GDP的增长率,现在财政收入增长低于而且大大低于GDP的增长率,这说明供给边的政策的确得到了具体的实施,而且中国经济的确到了新常态理论所说的下行压力比较大的...

Read more

从治道审视中国金融危机风险


中国会爆发金融危机吗?这是一个热点问题。在我看来,仅就股市而言,20156月至今,几乎可以认定已经发生金融危机。因为上证综指从最高点5178点下降到了最低点3000点以下。但是,为什么大家并不认为中国发生了金融危机呢?这是第一个问题。

中国一定会爆发金融危机,这个观点一度满城风雨,过去很长时间来,都有人在预测。当前预测其理由更加充分,因为目前中国面临着大规模信贷扩张、货币超发、大规模生产能力过剩,还有大规模的政府和企业负债。这些因素,在一些人看来,仍处于中国政府的调控能力之下,但对危机论者来说,已足以导致中国爆发金融危机。而且随着市场的发展,中国政府的调控能力已经下降,不可能阻止金融...

Read more

中国经济新常态所需的企业家精神


我最近在思考这样一个问题,这个时代的企业家应该是什么样的企业家,如何把自己做好,如何适应新常态?中国经济经过了30多年的高速增长,这个高速增长应该是“非常态”的,因为在中国历史上那么高速的经济增长,实际上是没有过的,整个人类历史上也不太多,仅几个地区在一些特定的阶段曾经有过。在非常态的时期,产生了很多非常态的企业家,也出现 了非常态学者。从某个意义上来讲,非常态的学者与企业家相比成绩较差。在非常态时期,学术没有获得非常态的发展,至少目前中国还没有得诺贝尔经济学奖的。当然学术和经济有差异,得诺贝尔奖需要几十年时间的积累。

所以,我们所说的新常态,和过去的...

Read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