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文章归档:熊焰

国富资本董事长,曾任北京产权交易所董事长,书记;清华大学、中央党校、哈尔滨工业大学、中央财经大学兼职教授;北京股权投资基金协会副会长兼秘书长;全国工商联合会并购公会第三任轮值主席;中国产权市场创新联盟常务理事;亚杰商会常务理事;百人会常务理事。

股权基金市场的流动性之门


2010年的中国股权基金市场经历了一次“野蛮生长”。根据清科的数据统计,2010年中国PE市场募集资金规模高达276.21亿元美元,是2009年的213%,全年共完成PE投资交易363起,投资总额达103.81亿美元,分别是2009年水平的3.10倍和1.20倍。

 

这些数据当然还只是对登记在册的那些阳光PE的统计,大量的、形形色色的各类民间PE的生长繁殖情况,并未有权威机构进行跟踪发布。一个相对靠谱的数据是:国内的各类创投公司及投资机构已快速飙升至2500家。实际上,在经历了金融危机的低潮期之后,中国的股权基金市场开始了大跃进步伐,并形成“三高”态势:即募集资金量高、投资数...

Read more

低碳经济:变革能源结构的重要支撑


  正确认识低碳经济在我国的发展战略与路径,对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实现科学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当前,推进低碳经济发展,需要明确三个问题。

  一、低碳经济是实现科学发展的重要途径

  低碳经济,是指在可持续发展理念指导下,通过技术创新、制度创新、产业转型、新能源开发等多种手段,尽可能地减少煤炭石油等高碳能源消耗,减少温室气体排放,达到经济社会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双赢的一种经济发展形态。

  发展低碳经济是优化能源结构的重要举措。当前我国正处在工业化发展的加速期,以煤为主的能源结构和以重化工业为主的产业结构,再加上煤多油少气不足的资 源条件,就决定了在当前和未来一个时...

Read more

把握趋势 形成优势


2010年,北京金融资产交易所交出了一份基本满意的答卷,也开创了一个同业的奇迹。在2010年的7个月时间内,完成了368亿元的交易额,成立半年即实现盈利,作为一个交易所,这是一个非常难得的情景。

 

回顾半年,我有几点体会:

 

第一,要把握市场趋势与机会。北京市十年前就提出了建设金融城市的目标,此后目标逐渐在提升、逐渐明确,直到2010年北京金融财产交易所的成立。我们承担着这个城市的期望值。所以北金所是“应运而生”。有人测算中国在2029年到2030年左右会超越美国成为全球第一,将成为全球最大的经济体,同时也必然会出现全球最大的金融资本市场,这意味着,我们所从事的领...

Read more

金融市场的“苹果”


  有一个问题我会时常对自己发问:如果没有政策性业务做保障,北金所能不能在市场上存在下去?这是一个比较尖锐、却又需要正面回答的话题。

  这个问题让我想起“苹果模式”的成功所在。苹果公司今年已取代微软,成为了世界上价值最高的IT企业,市值从2003年的60亿美元,增加到今天的4300亿美元。这个曾经濒临倒闭的企业之所以能再次走上市场巅峰,靠的当然不是政策性业务做保障,而是它无与伦比的市场竞争力:苹果所研发的IPOD、IPHONE或者IPAD,每一款都让市场着迷,让它的用户推崇备至。

  苹果的成功秘诀在哪里?有人分析得好:苹果做电脑的水平比不过戴尔,做...

Read more

低碳转型的原则


    从去年国家启动“五省八市”低碳试点,拉开中国探索低碳发展道路的大幕以来,已经有上百个城市提出了建设低碳城市的目标。从地域上来看覆盖了东部、中部、西部、东北等地区,应该说未来中国经济社会体系的低碳化发展趋势已经明晰。然而,伴随着复杂的现实情况,以及低碳发展的阶段性和区域性特点,也出现了一窝蜂、盲目比较等现象。为了避免一些误区和走弯路,在这个阶段,有必要就低碳转型的目标和基本原则进行深入的讨论。 

  所谓低碳转型,就是在可持续发展理念指导下,采用技术的、行政的、市场的等多种调控手段,减少对高碳能源的消耗,减少温室气体排放,达到经济发...

Read more

为什么要低碳转型?


  哥本哈根气候大会以来,全球各国在推动节能减排、应对气候变化问题上看法不一,行动各异。在中国,政府在推动节能减排与低碳转型实践上不遗余力:中共中央十七届五中全会通过的《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的建议》中,明确提出要积极应对气候变化,把大幅降低二氧化碳排放强度作为约束性指标,并提倡低碳消费模式,树立低碳发展理念;在国务院日前下发的《关于加快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决定》中,也首次将“碳交易”纳入了官方文件;而国家发改委7月份发布的《关于开展低碳省区和低碳城市试点工作的通知》,又明确在全国“五省八市”开展低碳省区与低碳城市...

Read more

低碳转型的思考与实践


他山之玉 可以攻石——低碳转型的思考与实践

潘家华:《低碳转型路线图》序

 

早在1886年,恩格斯就曾经说过“我们不应过分陶醉于我们对大自然的胜利,对于每一次这样的胜利,大自然都报复了我们。”不幸的是,这样的历史警言被淹没在工业革命以来人类物质实力极大提升的繁荣表象下,并没有引起特别的反响。直到上世纪中期,伴随一些西方国家迈上以工业化为主要特征的现代化之路,人类发展与环境承载力之间的矛盾日益突出,才有了《寂静的春天》,罗马俱乐部和《增长的极限》的相继问世,也进一步引起了人类对经济行为及其环境后果危机感和忧虑意识的生长。20世纪80年代后,伴随环境恶化加剧的情形,可持...

Read more

探索适合中国的低碳发展之路


  上世纪80年代,联合国提出了可持续发展的概念。可持续发展就是既要满足当代人的发展需求,又不会对满足后代人发展需求的能力造成危害。可持续发展是积极的环保概念,人类社会总是要发展的,不可能再退回到原始社会去,但是我们要以最小的代价来实现发展。在人类经过几千年的农业社会、几百年的工业社会、即将进入知识社会的时候,就需要一种新的文明,这就是节约资源,保护环境,改善生态,人和自然和谐相处的文明,这也就是科学发展观的核心。

  在工业革命后200多年的经济增长和财富积累过程中,一系列负面效应已经显现。特别值得注意的是,发达国家在200多年的工业化过程中遇到的环境问题是逐步出现,分阶段解决的...

Read more

低碳背后的经济法则


 

我在低碳领域的第二本著作——《低碳转型路线图》已正式由中国经济出版社出版。

 

撰写这本书的目的,是试图找到一条道路——通向低碳转型、应对气候变化的路。我们不是这条路的设计者,它的设计者一定是站的最高、看的最远、发出声音能让世界倾听的人;我们也算不上是这条路的领航者,因为气候变化作为公共品,对政策的依赖性太强,需要全社会人的共同践行,一己之力远远不够。我们只希望能凭借自己的努力,在纷繁芜杂的潮流中找到一些共通的东西,将它们归纳整理,形成一条清晰的脉络,脉络的一端连着我们的现在,另一端连着我们的将来,它就是人类的低碳转型之路。这条路既是中国的,也是世界的;既是发展中...

Read more

为什么要写《低碳转型路线图》


 

昨天下午,我的新书《低碳转型路线图》发布会在人寿大厦二层举行,下为在会上的致辞。

 

《低碳转型路线图》是继上一本书《低碳之路》之后,我和我的环境交易所团队对于低碳问题进一步思考、实践和探索的结晶。

 

低碳转型是当今人类社会各个国家、各个民族所面临的一场深刻的社会变革,它的本质是一场社会实践。如果说前一本书更多讲的是一个理念,即应不应该做低碳转型的问题;那么这本书更多讲的是一些实例——国际上的、中国的、相关政府部门的、以及各个地方(代表的就是五省八市)等大家都是在怎么做。由于各个地方资源禀赋和发展条件的差异,实际上并没有出现一个对各个地方、各个企业通行...

Read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