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文章归档:周小川

博鳌亚洲论坛副理事长、十二届全国政协副主席、中国人民银行前行长。

1948年1月生,江苏宜兴人。在职研究生学历,1985年在清华大学获工学博士学位,研究员。1968年7月参加工作,1986年3月加入中国共产党。
  1979年至1985年间在经济体制改革的政策分析及许多经济课题研究方面做了大量工作;1986年至1987年任国务院体改方案领导小组成员,兼任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研究所副所长;1986年至1989年任对外经济贸易部部长助理,1986年至1991年间还任国家经济体制改革委员会委员,1991年任中国银行常务董事,1991年至1995年任中国银行副行长,1995年任国家外汇管理局局长,1996年任中国人民银行副行长,1997年7月任中国货币政策委员会第一届委员,1998年任中国建设银行行长。2000年2月任中国证监会主席。2002年12月任中国人民银行行长、党委书记。2003年3月在十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上被任命为中国人民银行行长。2003年6月被任命为中国人民银行货币政策委员会主席。2008年3月在十一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上被任命为中国人民银行行长。
  是中共十六届、十七届中央委员。

下一步中国金融工作的主题是什么?


 

  金融是国家重要的核心竞争力,党中央高度重视防控金融风险、保障金融安全。党的十八大以来,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领导下,面对国际金融危机持续影响和国内经济“三期叠加”的严峻挑战,金融系统大力推进改革创新,切实加强宏观调控和金融监管,金融机构实力不断上升,金融产品日益丰富,金融服务普惠性提高,多层次金融市场逐步健全,金融基础设施日趋完善,金融体系防控风险能力显著增强。党的十九大要求,“深化金融体制改革,增强金融服务实体经济能力,提高直接融资比重,促进多层次资本市场健康发展。健全货币政策和宏观审慎政策双支柱调控框架,深化利率和汇率市场...

Read more

习近平思想在金融领域最根本的要求就是这个事


  金融是国家重要的核心竞争力,党中央高度重视防控金融风险、保障金融安全。党的十八大以来,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领导下,面对国际金融危机持续影响和国内经济“三期叠加”的严峻挑战,金融系统大力推进改革创新,切实加强宏观调控和金融监管,金融机构实力不断上升,金融产品日益丰富,金融服务普惠性提高,多层次金融市场逐步健全,金融基础设施日趋完善,金融体系防控风险能力显著增强。党的十九大要求,“深化金融体制改革,增强金融服务实体经济能力,提高直接融资比重,促进多层次资本市场健康发展,健全货币政策和宏观审慎政策双支柱调控框架,深化利率和汇率市场化改革。健全金融...

Read more

为什么中国企业会有这么高的杠杆率?


  中国经济前景:多方合力推动增长——周小川行长在2017年G30国际银行业研讨会上的演讲及问答

  2017年10月15日,中国人民银行行长周小川在华盛顿出席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世界银行年会期间,在G30国际银行业研讨会上就中国经济前景发表演讲,主要内容如下:

  过去几年来中国经济增速持续放缓,自此前高于10%降至2012年的8%左右以后,继续降至2016年的6.7%。但今年以来经济增长动能有所回升,上半年GDP增速达6.9%,下半年有望实现7%。推动经济增长的动力主要来自家庭部门消费的快速增长,1-8月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同比增长10.4%,消费对象逐渐从传...

Read more

中国经济的对外开放:从制造业扩展到服务业


  编者语:

  2017年6月20日,陆家嘴论坛在上海举行。中国人民银行行长周小川应邀参会,并针对中国的对外开放发表了主旨演讲。以下为演讲实录,敬请阅读! 

  主讲人/周小川

  各位来宾,女士们、先生们:

  上午好!

  很高兴参加2017年陆家嘴论坛。中国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就是要通过参与竞争,优化资源配置,实现经济社会的进步和繁荣。在此过程中,对外开放起到了重要作用。这里,我想结合对国际国内的有关经验和背景,就对外开放问题谈几点理解,供大家参考。

  一.制造业开放让中国成长为世界工厂

  制造业在我国开放较早,早期也有争议,但相对易于形成共识,使制...

Read more

直面全球化与自由贸易的未来


  编者语:

  2017年3月25日,在博鳌亚洲论坛“直面全球化与自由贸易的未来”全体大会上,周小川行长从中央银行的角度对全球化和自由贸易问题发表了自己的看法。本文为周小川行长讲话的文字实录。

  主持人:请周小川行长从中央银行的角度对全球化和自由贸易问题进行评论,并谈一谈政策协调的问题。

  周小川:刚才,有人评论亚洲国家从全球化与自由贸易中获益良多,亚洲经济发展相对较快,人民生活水平大幅提高。这让我想到了中国30多年前(1970年代末至1980年代初)关于自由贸易战略和进口替代战略的激烈争辩。在改革开放初期,很多意见倾向于实施进口替代战略,但在对国际经...

Read more

不要太依赖货币政策,这个信号是非常重要


  编者语:

  2017年3月26日,中国人民银行行长周小川在博鳌亚洲论坛年会上表示“主要经济体中央银行经过多年的量化宽松政策后,已经走到周期的尽头,货币政策将不再是宽松的政策。”“这是一个很大的挑战,这个方向要看到货币政策的限度,要认真考虑什么时候如何离开这种货币宽松的周期。”敬请阅读。 

  主讲人/周小川(中国人民银行行长);记者/张威(《财经》)

  “主要经济体中央银行经过多年的量化宽松政策后,已经走到周期的尽头,货币政策将不再是宽松的政策。”中国人民银行行长周小川3月26日在博鳌亚洲论坛...

Read more

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一个重要内容就是消除价格扭曲


 

  从我接触的数学模型看,就产品/部门结构而言,结构性问题和价格问题是原始对偶关系,结构性改革(调整)和价格改革(调整)是等效性议题。当然必须有一个有效市场假设,绝大多数情况下这个假设成立,即便是市场无效的情况,也有一些办法修复价格机制。实践中也发现,即便是某些重要产品,政府主导定价也未见得就更好。成品油可能是个例子。利率、汇率价格决定问题也大抵如此。因此,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一个重要内容就是消除价格扭曲。

  消化过剩产能,特别是在消化过剩产能中如何保护好职工的利益,如何解决好转岗、再就业等问题,是个非常重要的问题,也是非常复杂和综合的问题。国家在制定经济政策包括研究结...

Read more

住房贷款有发展空间 银行将有更大自主权


图为央行行长周小川。图为央行行长周小川。

  中国人民银行行长周小川记者会文字实录

  易纲:女士们、先生们,各位记者朋友,大家上午好!

  欢迎大家来参加今天的记者会!随着中国改革开放进程加快和经济总量的不断增加,国内外各界对中国中央银行的宏观调控和金融改革开放政策高度关注。各位媒体朋友做了大量的报道,也非常期待能够多听一些中国央行的声音。

  大家知道今天晚上G20财长和央行行长会将在上海召开。

  今天上午周小川行长专门抽出时间和参与此次会议的记者朋友见面,并且愿意回答大家的问题。

  为了更有效地和各位记者朋友沟通,我们在会前总结了一些带有共性的问题,而且在今天早晨记者朋友们一到就发了一...

Read more

关于结构性改革的国际实践


首先,这次会议的主题非常重要,是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全面提升发展质量。从我的角度来讲,跟我的领域关联不是特别大,因此,这里我作为经济研究者的角度发言。

从结构性改革的实践来讲,我说说自己的体会。

先说一下结构性改革,我个人最早进入经济学研究是从搞数学模型出发的,从我接触的各类数学模型来说,最终结构性的问题和价格问题是一个问题。结构问题,特别是实物供给和需求产生的结构性问题反映的就是价格问题,所以结构性问题就是价格问题,当然必须有一个有效市场假设。

结构改革或者说结构调整也是价格改革和价格调整。这里要有一个例外,市场有一些环节是不能正常工作的,也就是说在市场失效的环节,还有一些,由...

Read more

周小川万字长文详述中国金融改革:被耽搁的要及时补课


20世纪80年代

引进市场经济金融体系的基本结构

20世纪80年代是我国国民经济向市场经济转轨的早期,金融市场领域改革的主要任务是引进市场经济金融体系的基本结构。

20世纪80年代之前的计划经济时代,我国“大一统”的金融体系中只有人民银行一家。当时金融体系最明显的特征是,人民银行既管宏观平衡,又提供商业性金融服务。80年代金融改革的一项主要内容就是改变这一金融组织体系结构,通过建立一些新的金融机构,将中央银行和商业性金融体系分开,构建一个所谓双层银行体系。在这个体系中,中央银行专注于宏观调控、金融监管和为银行提供支付清算等金融服务;商业性金融机构则从人民银...

Read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