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文章归档:葛红兵

葛红兵,1968年生,中国当代有代表性的新生代学者、作家。文学博士(1998年),教授(上海大学,2001年),硕士生导师(1999年,上海大学),博士生导师(2003年,上海大学)。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学研究员、英国剑桥大学高级访问学者、贵州师范大学客座教授、中国当代文学研究会理事、中国文艺理论研究会理事。
  葛红兵教授1987年起先后师从曾华鹏、许志英先生等从事中国现当代文学、文艺学研究,出版专著十余种,另有多卷本《葛红兵文集》及自选文集《正午的诗学》面世。
  葛红兵教授近年主要研究方向:
  一、中国现当代文学文化思潮与当代文艺评论,出版专著《五四文学审美精神与现代中国文学》、《障碍与认同――中国当代文化问题》以及文学艺术批评文集《轻快的柔扳》、《荒诞的真实》、《维那斯的抽屉》等,系中国当代有代表性的新生代批评家。
  二、文艺学,出版专著《文学史学》、《文学史形态学》以及文艺学教材《文学概论通用教程》,系中国最早从事“文学史学”研究并参与“文学史学”学科创建的研究者之一。
  三、哲学人类学,已出版随笔集《人为与人言》。
  四、《葛红兵海外日记

葛红兵:《蜗居》是中国社会的一个切片


葛红兵:《蜗居》是中国社会的一个切片

    ——长江商报葛红兵专访

  

    编者按

  

    去年年底,电视剧《蜗居》热播,很是吸引大众眼球,也引起舆论热议,禁播论、压缩论、涉黄少儿不宜论等等,一时甚嚣尘上。同时,该剧反映的小三、房奴、腐败等问题都引起了广泛讨论。对于这些问题,著名作家葛红兵有着他独特的看法。

  葛红兵

  著名作家,批评家,文艺学教授,上海大学文学创意写作中心主任。

  

    1 这个片子代言了人们买房难的心情

  长江商报:最...

Read more

2009年文艺理论批评的三个热点问题


“文化”产业振兴、新媒介热升温与马克思主义文论中国

——2009年文艺理论批评的三个热点问题

 

葛红兵    许峰


  (原文发表于《当代文坛》2010年第1期)

 

摘要:中国当代文艺理论的60年发展历程是一个完整的整体,前30年文论和后30年文论,同是马克思主义文论中国化进程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此进程中,09年文化产业振兴规划的出台,可能意味着文艺学界文化研究转向之争最终落幕,文化研究正式加盟文艺理论批评并向创造性研究方向转型,进而成为文艺理论批评未来发展的“学科生长点”;当下文化产业发展的重大契机是“新媒体”的诞生和飞跃式发展。以...

Read more

文化消费与文化产业振兴——兼评2009年上海文化消费状


葛红兵  谢尚发

 

内容提要:以全球金融危机为背景的2009年上海文化消费呈现出一系列新面貌,艰难地在危机中左右突围。以精神性、知识性、娱乐性和文化传承性为特征的文化消费是衡量一个城市乃至于一个国家文化软实力的重要标准,因此发展城市的文化消费成为当下决策中的重中之重。从文学艺术、科学教育、文化产业以及文化消费理论等几个方面来看,可以说2009年上海文化消费是萧条中的繁荣、低沉中的攀升以及重创中的完善。新的文化消费增长点的培育,传统文化消费点的更新以及文化消费品本身质量的提升,都使得文化消费呈现出一种欣欣向荣的态势。在总结2009年上海文化消费的现状之后,抓住201...

Read more

葛红兵2009:文学类型创意写作 创意产业


编辑要我总结一下今年的工作,好多年不写这种总结了,真不知道从何写起,再说,过了40的人,是很怕这种总结的,做事儿了总结,有点儿像炫耀,没做事儿总结,有点儿像检讨,更重要的是,“总结”对一个过了40的人来说,无论如何都不是什么好事,又过了一年,岁月催人老!
今年做了几件事。
1、类型小说研究获得了国家社科认可。
     我们这个团队做小说类型研究已经有六年,六年来走过的路是非常艰难的。
学界内部对我们有误解,以为我们做的只是通俗小说研究,是对当代文学通俗化、世俗化的推波助澜,有的甚至认为这里没学问,不值得做,我的博士答辩,就遭到一些同行的误解...

Read more

葛红兵教授访谈(马丹丹)


葛红兵教授访谈

 

题记:访谈时间将近一个小时,是始料不及的,我想了想,可能是因为紧张,下台阶时竟然拐了左脚,忍痛而真诚的样子,是否让葛老师感动所致?谈话从大宁国际开始。

 

马:葛老师,您好。“大宁国际”我一开始就说是民俗志嘛。您是搞文学批评的,能具体介绍一下大宁国际的写作缘起吗?一下子感觉文风各方面都转到一个社会学甚至人类学的民俗志方面了,我觉得跳跃的太大了,所以我衔接不起来。

葛:做大宁国际研究实际上是我系统研究的一个部分。外面对我比较了解的第一是我的文学批评,第二是我的文学创作。那我实际上一直把自己看做成是一个中国当代的文化研究专家。我在这方面也有一...

Read more

葛红兵教授访谈之二(马丹丹)


事实真的是他们吗?不是。但是它代表的是一种意识形态,它诅咒这些人。那么这种诅咒,它代表着一种意识形态,这种意识形态,根深蒂固,跟政治制度结合,很难改变。但是在这个过程当中,另外一种力量正在改变这种形态。那就是大宁国际。大宁国际对所有来这的人,都一视同仁。你是工人来这的,你是工人生产线上来这的,你是乡下来的打工妹,你到这同样被灌输了这样一种意识,我是休闲者,我是跟国际同步的,我是一个个人性的主体。我有这样的权利去过这种休闲的生活,我有这样的权利去买这些衣服,我应该这样。这就是萌芽,不断的塑造,就是市场塑造了这种自觉。他们还不是中产阶级,但是他们塑造了这种自觉。我实际上认为,这种自觉应该是...

Read more

汉语言文学:被麦可思列为红牌预警专业(第七位)


    专家建议建立“红黄牌”专业预警机制

    失业量最多的3个专业

    招 聘会跑了一场又一场,简历投了一大把,全都石沉大海,找个工作咋就这么难?其实这一点也不奇怪,根据第三方调查公司麦可思近日出炉的2009年中国大学毕 业生“红黄绿牌”专业榜单,我省没有找到工作的毕业生中有31.%的本科生以及45.1%的高职高专毕业生学的是失业量最多的10个专业。“法学”、“计 算机科学与技术”和“英语”3个专业,已连续两年进入本科毕业生失业榜前3位。

  ...

Read more

“我不是触摸屏”


    前天我在大润发超市摁一块计算机屏幕,想看看里面到底有什么内容。
    摁了半天就是没反应,正要转身离去,看见计算机屏幕上方一行小字:“不要乱按,我不是触摸屏!”
   
    我不禁嘀咕了一声:“他奶奶的,……”
    没想到计算机说话了:
   “我是声控计算机!我有什么可以帮您的?”
    我说正要回话,只听它接着说道:
   “你说脏话了,本次服务取...

Read more

昆明:低碳经济时代的龙头城市


昆明推行河长制。仇和市长说,治滇池先治河,治河先治人,治人先治官。昆明,发展经济从环境着手。昆明治河,给每条河任命一名河长,河长的政治生命和一条河生态生命结合起来,这在中国是一个创举,这是让当官的负起一份责任,一份实实在在的生态责任。所以,昆明的水环境治理才会出现“显效”。

在西华湿地,我听到这么一说:当地负责人把“西化湿地比作昆明的肺”,仇和市长立即纠正,“西华湿地是昆明的肾”。两个都是比喻,但是,显示的对环境的认识,却有一个递增量在里面,而就是这个地增量,显示的是当地领导对生态认识的质的飞跃。

昆明市的主要领导对环境的认识,生态安全的认识是非常高的,他们不是在一般的普泛的意义上...

Read more

“拉动内需”背景下云南旅游产业深度开发与升级发展


葛红兵

 

一、云南是中国旅游资源大省。
  1、自然资源丰富,2、人文资源丰富。滇西北“香格里拉生态旅游区”、滇西南“澜沧江-湄公河国际旅游区”、滇西“火山热海边境旅游区”、滇东南“喀斯特山水文化旅游区”、滇东北红色旅游区等。加上以昆明为中心的昆明市、玉溪市和楚雄彝族自治州组成的滇中观光度假区。其旅游资源的丰富性在国内各省区居于前茅。

 

二、国家拉动内需政策和文化产业振兴规划给云南(昆明)旅游业带来新机遇。

1、拉动内需,家电、汽车、房产之后,旅游是重点和增长点。2、文化创意产业,观光旅游是其重要产业形态。可以预见:未来谁抓住了机遇,谁就就获得了发展先机。

三、...

Read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