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文章归档:楼继伟

中国财政学会会长,曾任财政部副部长、部长,兼会计准则委员会主席,贵州省副省长等职。曾任中国投资有限责任公司董事长、中央汇金投资有限责任公司董事长,管理资金规模达2000亿美元主权财富基金。

男,汉族,1950年12月生,浙江义乌人,1973年3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68年2月参加工作,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数量经济学专业研究生毕业,获经济学硕士学位。

回首40年财税改革路,1993年改革是人类改革史上的一个奇迹


  清华经管学院2017届毕业生们:

  我非常高兴接受钱颖一院长的邀请,参加此次毕业典礼,在此我向你们表示祝贺。

  今天在清华经管学院2017年毕业生面前演讲,让我心生感慨。我和钱院长都是1977级清华“7字班”的本科生。近40年前我们入学时,清华还是一所多学科工科大学。我考入的是计算机工程与科学系,其实应当是“计算机科学与工程系”。钱院长考入的是数学专业,属于“应用数学系”。这些都反映了当时计划经济对清华大学的定位。现在,经管学院的前身已追溯到1926年成立的经济学系,经济学泰斗陈岱孙教授曾担任系主任。在我...

Read more

不能浪费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买来的时间


 楼继伟:谢谢德里克·阿博利主席,你一开始介绍我第一句话是楼部长,有点尴尬,你后来又说了我是全国社保基金理事会的主席,但是也没错,在中国的传统中你当过部长一辈子都叫你部长。我也非常感谢劳伦斯·萨默斯教授刚才精彩的发言,我和你其实认识很早,你30多年前来中国的时候我们当时没有认识,后来我们在学术和职业生涯中互相都有交流、有对话,当然也曾经是对手。

  可以这么说吧,我在30多年前开始学经济学,学过马克思的《资本论》之后,学习现代经济学第一本书是您的叔叔,保罗·萨默尔森写的,我记得非常清楚,第11版,我们学的时候还是英文,学下册的时候才有中文。这可...

Read more

中高速增长的可能性及实现途径


   4月24日,财政部部长楼继伟在清华大学举行的“清华中国经济高层讲坛”上表示,中国在未来的5年或10年有50%以上的可能性会滑入中等收入陷阱,楼部长解释称这是因为中国太快进入老龄化社会而引起的。同时,楼部长也给出了释放农业人口、户籍改革、合理的城镇化等建议措施,以跨越中等收入陷阱。楼继伟的演讲内容引起较多争议,网络上也流出各种版本的发言稿,本文为清华大学经济管理学院网站发布的“官方版”演讲全文。】

  钱颖一院长今天给我指派了一个任务。这个周末是清华校庆,明天校里有活动(清华建校104周年)。我今天到经管学院讲课,也算是对校庆的...

Read more

央地关系再重构


  国务院近日下发通知,批准国家发展改革委员会《关于2012年深化经济体制改革重点工作的意见》(下称《意见》)。《意见》指出,要充分发挥中央和地方两个积极性,抓住时机尽快在一些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取得突破。《意见》要求加快财税体制改革,完善分税制和财政转移支付制度。

  现代国家建设中的一个重要任务,就是要建构以公共财政为指向的现代财政体制。1994年中国实行分税制改革,初步建立了政府间财政关系的基本制度框架,此后又根据经济社会发展情况的变化,进一步改革和完善了分税制,建立了一套与市场经济制度相衔接的公共财政体制框架。

  不过,现行财政体制仍存在一些问题,需要进一步完善。作为...

Read more

欧债危机的挑战与出路


  欧元创立最初是基于最优货币区这一基本假设。

  在欧共体统一大市场内,统一的货币和稳定的汇率可以大幅降低交易成本,促使生产要素在货币区内自由流动和最优配置,从而替代汇率弹性对国际收支的调节作用,最终达到稳定区内就业和物价水平的目的。

  欧元自1999年诞生以来,内部市场不断扩大,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各成员国都受益匪浅。

  截至2008年底,欧元在全球外汇储备中的占比达到四分之一,成为美元之外最重要的国际储备货币,大大提升了欧洲在国际舞台的地位和软实力。

  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使欧元区陷入了困境。首先是希腊出现债务偿付困难,随后爱尔兰和葡萄牙也陷入困境...

Read more

世界经济复苏需要创造新增需求


  目前,全球经济形势仍然十分严峻。为解决世界经济面临的迫切挑战,在前不久结束的二十国集团领导人戛纳峰会上,二十国集团的领导人们重申将致力于共同协作,下定决心重新激活经济增长,创造就业,确保金融市场稳定,促进社会包容。中国国家主席胡锦涛也提出,在强劲、可持续、平衡这3个目标中,确保强劲增长是首要。在当前世界经济面临重大风险、市场动荡不定的情况下,保增长、促稳定应该成为二十国集团领导人峰会的当务之急。

   一、全球经济复苏与发展需要新增需求

  促进世界经济复苏与实现强劲、可持续、平衡增长的关键是要创造出全球范围的新增需求,这不仅是在发展中国家,更需要在发达国家。在目前失衡的...

Read more

中国经济六大制度需要改革


  经过30多年的改革开放,中国市场经济体制的框架已经建立起来。如果要描述这样一种框架,可以说有很多方面。最关键是两点:第一点,资源配置基本上由市场决定。除少数基础设施服务价格外,绝大多数的商品和服务价格是自由的。计划经济时期以生产指标为标志的国家计划已不复存在,代之以五年长期规划。可以说,生产和消费的决策都是自由的。由于中国长期以来实行了对外开放和经常项下可兑换,可以说国际市场也成为资源配置的一个决定性因素。第二点,宏观经济稳定是有制度基础的。现行税收制度基本是中性的,税收征管非常有效率。这使得财政收入增长非常强劲,财政状况良好。中央银行和金融监管的职能是健全的。这些制度性因素使政府有...

Read more

2012年全球经济减速可能性较大


  全球经济展望也是博鳌亚洲论坛2011年会的热议话题之一。中国投资公司董事长楼继伟在4月16日的博鳌亚洲论坛期间表示,虽然近期全球经济形势比较乐观,但2012年全球经济增长减速的可能性较大。

  楼继伟指出,总体而言,双轨复苏态势——新兴市场强劲复苏,美国日本发达国家复苏比较缓慢的格局将在2011年持续。他表示:“除了日本之外,全球经济和主要经济体都不可能重现衰退。但我们认为,2012年经济大幅减速的可能性较大。日本在地震、海啸、核泄漏的冲击下,将会有衰退风险。”

  “为什么我们认为2012年经济会减速,甚至衰退...

Read more

收入分配恶化将成为中国最主要风险


  城市化和创新,将是未来中国经济实现持续增长的主要动力

  过去15年,中国经济年均增长9.6%。按市场汇率计算,人均GDP从1995年的600美元跃升到2010年约4000美元。按照世界银行的分类标准,中国已经从低收入国家进入到中等偏上收入国家的行列。在未来15年,中国经济能否保持它过去的增长表现?

  未来面临的风险

  我们不能从过去15年或30年增长趋势简单外推,以此预测中国的未来增长。经济发展的国际经验表明,从中等收入过渡到高收入,要比从低收入过渡到中等收入更为困难,亦即所谓“中等收入陷阱”。

  中国陷入“中等收入...

Read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