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文章归档:俞惠星

俞惠星,著名食品专家、科普作者,著有《活着要懂添加剂》,曾执掌浙江省金华火腿公司,为多家媒体专栏作者。擅长食品品牌、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运行,运作过金华火腿等知名品牌,规划多个农产品品牌实现0→1的突破,主持《活着要懂添加剂》科普讲座。qq:1878578958

闻香识火锅,碰到火锅增香剂是找死的节奏吗


有一部老电影叫《闻香识女人》。一些老食客习惯闻香识火锅:用煲好的高汤(浓汤)涮火锅一闻就知道倍儿棒。可老黄历如今翻不得了,闻着香吃着鲜并不一定要真材实料。据说汤底用火锅增香剂就能一剂搞定,闻着还香。那它靠谱吗?
火锅增香剂不是食品添加剂
看过《活着要懂添加剂》的人都知道,食品添加剂的允许使用品种必须列入现行国家标准GB2760—2014名录。而火锅增香剂、“一滴香”之类的并不是由单一物质构成,它们属于复合调味料。
火锅增香剂只是众多香剂中的一员
火锅增香剂属于汤料增香剂。像牛肉香剂、羊肉香剂、鱼肉香剂,报的出名的香味剂只要想的出,几乎不怕找不到...

Read more

麝香保心丸里的麝香不是天然的,你信吗


以麝香命名的药品有不少。像麝香保心丸、麝香滴眼液、麝香止痛膏、麝香舒活擦剂,还有麝香痔疮膏。想过没有,其中添加的麝香是天然的还是人工的?有人说,现在哪还有那么多的天然麝香?!说对咧。目前我国麝香的年需求量超过15吨,而全国雄麝仅存5万余头,每头雄麝平均可取香10克,即使把它们全杀了也只可取麝香0.5吨!明摆着,天然麝香不够用了。
麝香的需求量咋会那么大
麝香麝香,有麝自然香。
麝香已有2000多年的应用历史。汉朝《神农本草经》、明朝《本草纲目》等诸多药典均将麝香列为药材中的珍品,当年还属宫廷秘方中的名贵药材,为药中上品。
除了以麝香命名的药品,耳熟能详的像牛黄丸、片仔癀、云南白药...

Read more

禽流感抢在除夕前来了,心心念念的白斩鸡还有的吃吗


白斩鸡是一道美食,尤为南方人钟爱。在江浙一带,每到除夕夜,白斩鸡是家家户户为数不多的必备菜之一。然而,这一传统今年在一些地方或将发生变化,肇因就是万恶的禽流感,以及随之而来的活禽市场关闭潮!因为南方人烧白斩鸡一是要选献鸡(即阉鸡,也称熟鸡、骟鸡等),二是讲究个现杀现烧。活禽市场关了,这白斩鸡咋办办?
禽流感名称为什么总和H、N粘在一起
禽流感病毒属甲型流感病毒,名称一般是依据其病毒表面的血细胞凝集素(H)和神经氨酸酶(N)来命名,其中H有16个亚型,N有9个亚型。所以,媒体在报道中往往会说某某(如H5N6、H7N9)禽流感是禽流感病毒的一种亚型。这次报道的禽流感H5N6据说就是H5N...

Read more

俞惠星:“无铅皮蛋”真的无铅吗


皮蛋是中国特有的食品,由于其凝固的褐色蛋清上会有松针状的结晶花纹又名松花蛋。自2015年12月1日起,皮蛋国家新标准(GB/T9694-2014)正式实施。
新国标删除有铅工艺
新国标要求:皮蛋一律采用无铅工艺生产,这意味着有铅皮蛋工艺从此退出历史舞台。
铅对人体的危害
铅是一种有毒的重金属,人体摄入后难以排出。如果经常食用含铅量超标的食物,就会造成铅在人体中的蓄积,对人体的神经系统、血液系统、心血管系统、骨骼系统等产生伤害,导致铅中毒。成年人会出现疲劳、情绪消沉、生殖障碍、贫血等症状,孕妇会发生流产的现象,儿童则表现为多动、食欲不振、智力下降,并可能患上多动症。
过去的皮蛋为...

Read more

加工肉制品致癌红肉可能致癌,是不是该戒肉了?


(网络配图)

  10月26日,世界卫生组织(WHO)下属的国际癌症研究机构(IARC)的一项研究报告,将加工肉制品列入1类“对人类致癌”名单,红肉被列入2A类“对人体致癌的可能性较高”名单。该报告还称,每天食用50克的加工肉制品,会使患直肠结肠癌的概率增加18%。

  据悉,22名专家分析了大约800份有关肉类饮食与癌症之间关联的研究,从而编写出这份报告。“从世界肉类组织了解到,国际癌症研究所组织的22个专家来自10个国家,他们最终意见并不一致,最后只是基于多数人统一的原则发布了该报告。”中国肉类协会常务副...

Read more

加工肉制品列为致癌物将带来哪些变化


导言:世卫组织称,食用包括培根、香肠和火腿在内的肉类加工制品确实能导致癌症。IARC同时称,个人适量的食用加工肉制品,而患癌的风险仍然很小,不能把这些风险与吸烟导致患癌症的几率相提并论。 

      加工肉制品列为致癌物将带来哪些变化

(网络配图)

        昨天(10月26日),总部位于法国巴黎的世卫组织下属的国际癌症研究机构(IARC)发布报告,宣布将加工肉制品,也就是经过烟熏、腌渍,还有添加化学物等方式处理的肉制品列为可导致直肠结肠癌的致癌物,同时,新鲜的牛、羊、猪肉等红肉...

Read more

【食品观察】屠呦呦获诺奖同样利好食品安全


导言:坚持踏踏实实做事,不用风风光光想事,沉下心来,主动进取,也许这也是屠呦呦获诺奖带给全社会,包括食品安全领域的重要启示和激励。有所触动、有所改观、有所称道,则是对食品安全工作的最大利好。
 
近来陆续公布的诺贝尔奖吸引了全球的关注,而中国女科学家屠呦呦等3人获得2015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更是吸足了国人的眼球。作为首位获得诺奖科学类奖项的中国人,她获奖的理由是“有关疟疾新疗法的发现”。屠呦呦从中医古籍得到启发,首先发现中药青蒿的提取物能高效抑制疟原虫,正是这一发现和随后无数艰辛的努力,使之在全球范围内挽救了数以百万人的生命,为促进人类健康和减少...

Read more

【食品观察】又现绝味鸭脖门!怎么又是记者干的?


导言:这次事件又是记者“潜伏”行动的战果。细数下来,近年来曝光的食品安全事件中记者们的明察暗访屡有斩获,不时放出“猛料”。像2014年的上海洋快餐供应商——上海福喜食品有限公司大量采供过期变质肉类原料事件、杭州面包房供应商——杭州广琪有限公司销售过期假冒伪劣食品原料事件……
大约十年前,卤味鸭脖开始在全国大规模地连锁经营并风靡大街小巷。时至今日,谈卤味不知鸭脖者少之又少。而号称有5000家门店的绝味鸭脖,其生产基地——江西阿南食品有限公司和...

Read more

青岛“天价大虾”告诉我们:投诉是必须的!


     导读:消费者遭遇宰客欺诈等侵害其权益的行为时,要维权,要“相关部门”主持公道,你得先告知啊。你拧了投诉的“开关”,才会有处理的结果,这才是实质性的因果关系。

 10月4日,四川广元游客肖先生一家三口在青岛吃了一顿海鲜,令他万万想不到的是,随后引发了轰动全国的青岛“天价虾事件”。有人说,辛亏他事后回家发微博“爆料”,引发网络围观、舆论关注,使本来非要等到长假结束才能工作的“相关部门”纷纷动了起来,商家不仅退还了非法所得,...

Read more

青岛天价虾是“明抢”,还有更多的是“暗夺”


导言:餐饮业利用假期、黄金周上演宰客闹剧已司空见惯,也不只是青岛一地。如涉事餐馆就是在十一期间更换了菜单,而“天价虾”也只是众多餐饮潜规则中的一种手法,属于“明抢”,其实,还有更多的是“暗夺”!
(网络配图)
国庆期间,“天价虾”迅速蹿红。10月5日,有网友爆料称,自己在青岛“善德活海鲜烧烤家常菜”就餐时被宰,“点菜时已确认虾是38元一份,但到结账时却变成38元一只,一盘虾要价1500余元。”
该网友的遭遇绝非个案。同样的国庆黄金周,同...

Read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