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文章归档:刘振冬

新华通讯社经济参考报采访中心记者

通胀仍将高企 政策难言拐点


  编者按:时维九月,序属中秋,经济形势严峻而又复杂的2011年只剩下最后一个季度,以抑通胀、保增长和调结构为主旋律的宏观调控仍在进行中。第四季度乃至全年的通胀形势如何?国民经济能否保持较快增长?困难中的美欧经济在第四季度将如何影响我国经济?本报为此刊登系列时评《站在中秋看四季》。

  8月份的CPI回落是否能够确认通胀拐点?这一点在一些经济学家的心里恐怕还有些疑问。毕竟,回落主要得益于翘尾因素下滑,但新涨价因素仍在小幅上升。这表明眼下的通胀压力并未实质性减轻。此外,国内劳动力、资源等要素成本上涨的趋势并没有停止,美联储的QE3可能就在眼前。这些中长期因素将持续拉高“通胀中…

Read more

预期中的QE3说到底是赖账工具


       从地方联储官员的表态看,美联储上周又在释放第三轮量化宽松政策(Q E3)信号。芝加哥联储主席埃文斯上周二说“除非经济出现改善,否则美联储需要采取更为激进的举措。”圣路易斯联储理事布拉德上周三表示:“美联储可能实施第三轮量化宽松政策,但这取决于即将公布的经济数据。”亚特兰大联邦储备银行总裁洛克哈特则称“若经济形势恶化,美联储可能进一步放宽货币政策,不应该排除任何政策选项。”

  稍早之前,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总裁拉加德也表示,世界经济进入新的危险阶…

Read more

抗通胀 财政可以更给力


  观察未来的增长趋势和通胀形势,必须正视的一个现实是,“高增长低通胀”的经济态势已经远去。考虑到要素价格改革、人口结构变化以及经济结构调整,通胀中长期化趋势越来越明显,“十二五”期间的平均水平将明显高于过去十年约2 .2%的平均水平。

  有经济学家认为,对于一个增速长期超过9%的经济体来说,超过4%的通胀目标应该是可以接受的。但是,这仅仅是基于宏观的考量;具体到个体层面,考虑到最近十年间收入差距的扩大、劳动收入占比的持续下降,眼下的通胀对居民的实际影响不容忽视。

  其实,抗通胀的含义有两个方面,一是政策发力把C PI压低,二是…

Read more

化解地方债务风险需要具体办法


  面对今明两年4.6万亿的偿债高峰,监管部门的最新表态是,“继续抓紧清理规范融资平台公司”、“坚决禁止政府违规担保行为”、“牢牢把住科学补正贷款合同还本付息条款和补充合法有效抵质押物两个关键,用科学的机制让风险早暴露、早发现、可度量和早干预”。

  但是,这些措施能否改善那些建设周期长、投资回收期长的基建项目的现金流呢?现在看来,不论是财政部、审计署,还是银监会前期所做的工作,主要都在于理清地方融资平台的债务,而并未给出一个如何消化这些债务的办法。

  以正在重组的云投集团为例,这家总资产487.83亿元的…

Read more

升值抗通胀无异于抱薪救火


  市场最近很推崇“升值抗通胀”,但这一做法将无异于抱薪救火。固然,升值可以对冲一部分输入型通胀压力,但在美国再次定量宽松概率渐高的背景下,货币当局若释放出升值提速的信号,必将加大热钱流入压力,加大外汇占款压力。在抗通胀的过程中,升值又将制造通胀。而且,在货币政策中,利率政策还远未用足,年内应该还有一至两次加息。

  分析国内目前的通胀压力,经济学家认为主要在三个方面:首先,前期刺激政策带来的货币超发和投资过热;其次,大宗商品价格上涨所产生的通胀预期效应和实质性拉动作用;第三,劳动力成本的拐点已经成为了通胀的持久拉力。

  机构建议升值抗通胀的理由在于,全…

Read more

战通胀还得再加息


  国内是创37个月新高的6.5%的消费者物价指数,国外是欧美债务危机阴霾不断。政策是首鼠两端地观望,还是抓住重点有所作为?笔者认为,在通胀趋势没有得到明确控制前,宏观政策的放松只是市场的一厢情愿。考虑到前期的一些行政措施的退出,三季度的价格形势不容乐观,在金融市场回复平稳之后,央行9月份还应果断加息应对通胀。

  分析7月份的CPI构成,食品依旧是价格上涨的推手。未来,食品上涨的压力是否能够回落?看看最近一段时间的新闻:金龙鱼领涨食用油,猪肉才稳羊肉鸡蛋开涨,土洋快餐相继提价……恐怕很难轻易得出价格即将见顶回落的判断。

  而且,7月份非食品价格走势…

Read more

央票“风向标”降温加息预期


  作为加息“风向标”的央票,其发行利率已经连续第六周持平,这或许透露出央行暂时按兵不动的意图,市场此前预期的周末加息概率不高。但是,央行再度加息只是“择时”,考虑到通胀顶点或再后移到三季度,9月初将再次打开加息窗口。

  央票的发行利率一直被市场视为利率调整的“风向标”,在本轮紧缩周期中的5次加息时点之前,央行均在公开市场操作中引导央票发行利率上行。但在上次加息前提高央票发行利率后,这一利率“风向标”已经连续六周持平。央行8月4日的公告显示,当日发行10亿元3月期央票,中标利率连续第六周持…

Read more

富士康机器人折射经济转型压力


  “富士康百万机器人替换工人”,“16省市发布工资增长指导线”,“物价居高不下”。在这三个看似不相干的事情背后,其实都折射出人口红利逐渐消退、劳动力成本上涨的大趋势。而这一趋势正在倒逼中国加快经济转型速度。

  客观地说,作为一家IT代工企业,1988年进入大陆的富士康最大的优势在于制造成本低,这一优势得益于大陆较低的劳动力成本。从本质上讲,富士康是资本和劳动双密集型企业,这就要求企业用更严格的管理维持高效率,在思想更加活跃的80后、90后成为主力员工后,劳资矛盾自然更加突出。

  其实,富士康的发展路径也…

Read more

高通胀是利率市场化的契机


  在经济学家哈耶克看来,通胀最严重的后果是对市场机制的破坏。但从某个角度而言,在金融产品的定价方面,通胀也是重塑市场化的契机。简而言之,高通胀将促使国内银行设法规避利率管制,倒逼管理层加快存款利率市场化的进程。这是因为高通胀在影响金融消费者的投资倾向、行为模式的同时,也深刻地改变了金融机构的负债管理、产品设计和定价。

  实际上,自2007年上一轮通胀以来,不论是股民、基民这类投资者,还是那些买国债、银行储蓄的金融消费者,他们经常挂在嘴边的一句话就是“跑赢通胀”。通胀预期直接导致了不时出现的存款“大搬家”,抗通胀要求也间接加剧了资产的泡…

Read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