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文章归档:朱海斌

摩根大通中国首席经济学家

预计2017年GDP增速温和放缓至6.5%


  2016年GDP增速顺利实现此前制定的6.5%-7%的增长目标。如果剔除金融服务业,实际GDP增速在2015年第二季度触底(同比仅增长6.2%),之后逐步上行到2016年第三季度同比6.8%的增速。本轮经济复苏主要得益于基础设施、房地产投资以及强劲的汽车销售。政府稳增长的宏观政策也起了很大作用,包括积极的财政政策、信贷增速加快以及人民币汇率贬值。

  2016年,中国经济步入周期性复苏的一个显著特征是长达54个月的PPI通缩周期的结束以及名义GDP增速的回升。另外,中国在去产能(尤其是在钢铁和煤炭行业)和经济再平衡方面取得明显进展。2016年前三个季度,消费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为71%,…

Read more

预计中国楼市在2017年将温和减速,房价大跌可能性小


  房地产市场的反弹是2016年一个意外的惊喜。2016年初,房地产去库存是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的五大任务之一,当时政策取向是放松房地产政策以支持去库存,包括下调房贷首付比例和房地产交易税(如营业税)。到了2016年中期,房地产市场的反弹力度明显高于预期,房价加速上涨并从一线城市向其他城市扩散。房地产投资从底部回升,对经济的影响由负转正。这导致2016年第三季度房地产政策的调整。国庆节期间,很多城市推出了旨在让房地产市场降温的新措施,包括重新引入限购政策、收紧房贷政策、收紧土地出让政策和严厉打击首付贷。

  房地产市场反弹的原因

  房地产市场复苏强于预期很可能是由于下述因素:

  首…

Read more

中国2016:双速经济


2015年的中国经济并非一帆风顺。经济增速延续了近年来的下滑趋势,预计将从2014年的7.3%进一步降至6.9%。制造业与服务业的表现出现了显著的分化,表明积极的经济结构调整正在发生,但同时也说明对于投资过度和产能过剩的调整将经历痛苦的过程。金融市场的波动也非常显著。2015年上半年,股市涨幅高达60%,但之后在2015年下半年出现深度调整。在外汇市场方面,中国人民银行于8月11日出人意料地对货币进行贬值,并改革了人民币中间价定价机制,以缩小其与境内即期汇率的差距,这导致了对人民币贬值预期的高企、资本外流加剧以及中国人民银行为稳定汇率而采取的大规模干预。此外,市场的动荡和政策的不透明也让投资…

Read more

中国救市的三重影响


   六月底以来的A股急跌,以及中国监管当局采取一系列救市措施后的市场动荡,如同今夏的好莱坞大片,吸引了众多投资者和市场分析人士的眼球。经历了几个星期的大幅震荡与反复,市场似乎已经开始趋于平稳。但是,这一轮的股市动荡,对于下一步中国资本市场的发展,对于下一步的金融改革,以及对于经济转型中的一些重要问题都可能会产生重大影响。

  一、对于资本市场发展的影响

  从以往的经验看,金融市场的突发事件往往会导致对相关金融创新业务的反思和监管态度的变化,如中国1995年3.27国债期货事件导致暂停国债期货18年,而2007-08年全球金融危机导致了CDO一类金融衍生产品的式微和全球金融监管…

Read more

社会资本能否帮助中国清理地方债?


  地方债问题最近几年一直是关于中国金融体系风险讨论中的一个热点问题。根据中国国家审计署的统计,地方债从2007年的4.5万亿开始快速上升,2010年底为10.7万亿,2013年年中为17.9万亿。到2014年底,我们估计地方债总额(包括直接债务和或有债务)进一步上升至21万亿左右。

  做为2014年财税改革的重头戏,地方政府预算体系改革方案首次为解决地方债问题提供了一个比较清晰的解决思路,即控制增量、消化存量。2014年预算法的修订和43号文的出台明确了对地方政府融资开前门、关后门,即一方面允许地方政府以发行地方政府债的形式对公共项目进行融资,另一方面地方政府融资平台模式将被划上句…

Read more

2015:中国四条投资主线


2014年是在中共中央十八届三中全会公布未来改革方案后的第一年。从整体上看,全年经济速度整体下滑,预计全年GDP实际增速将由2013年的7.7%下滑到7.4%左右。考虑到净出口对经济的贡献上升了一个多百分点(由2013年的-0.3个百分点上升至今年前三季度的0.8个百分点),内需相对疲软是当前经济面临的最大问题。受去产能和房地产市场调整的影响,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速从2013年的19.6%下滑到今年前十个月的15.9%,投资对GDP的贡献率由去年的4.2个百分点滑落至今年前三季度的3个百分点。

 

“弱投资、稳消费”的现象在很大程度上是经济结构调整过程中所…

Read more

2015年和中国有关的十个预言


1. 政府是否会将2015年的GDP增长目标降至7%? 

 

我们预计中国经济2014年全年增速为7.4%,这符合我们年初预测,稍微低于7.5%的官方目标。但是,细节方面与我们1月的最初预期有些偏差——具体而言,净出口贡献率高于预测,但投资下滑却快于预期。 

 

增长动力的变化有正负两方面的解读。从积极的角度而言,中国今年的经济再平衡取得了切实成果,开始解决部分制造业领域的产能过剩问题,更为重要的是,房地产市场得到了调整。

 

在某种程度上,这些调整对2014年的增长带来了下行压力,我们认为这将会…

Read more

坐实债市发展突破口


  新任总理李克强在记者招待会上再次重申,金融领域的一个改革重点是发展多层次资本市场,提高直接融资的比重。

  可以预见,在今年和未来几年,债券市场,尤其是企业信用债的发行,将会是金融改革的一个突破口。

  中国债券市场发展需要提速,归因于目前中国金融体系的发展不平衡。

  根据2012年底的数据,银行体系人民币贷款余额为63万亿元人民币,股票市场市值总额为36万亿元人民币,而债券市场总额仅为24万亿元人民币。其中,国债和金融机构债券(包括政策性银行)占了接近四分之三,企业信用债的部分(包括公司债、企业债、中期票据和短期融资券)仅仅为5万多亿元人民币。因此,中国迫切需要扩大…

Read more

诊断银行体系风险


  对于中国银行体系风险加剧的担忧是最近几年一直挥之不去的一个阴影。

  这一担忧来源于银行体系在2008年到2009年大规模经济刺激政策中的天量贷款规模。仅在2009年,银行新增贷款就由2008年的4.9万亿元激增至9.6万亿元,银行信贷占GDP的比重由2008年底的96.6%升至117.2%。从信贷增速看,2009年信贷增长31.7%,超出当年名义GDP增速达23个百分点。

  从国际经验看,信贷规模的超速增长往往伴随着银行体系的风险积聚和危机的到来。根据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研究,一个国家的信贷占GDP的比重如果在一年内上升超过5个百分点,银行体系在未来两年内出现危机的可能性为…

Read more

宽松货币政策困局


  8月31日,伯南克在美联储年度经济研讨会上的讲话备受关注。虽然伯南克在发言中并未就市场期盼的新一轮货币量化宽松明确表态,但是他一方面对非常规货币政策的效果进行了辩护和肯定;另一方面对美国经济复苏也表达了担忧,言下之意不言而明。

  在传统经济学教科书中,零利率环境下的货币政策只是一种假定的极端情形。根据凯恩斯理论,当利率水平降至很低时,无论货币数量如何增加,利率也不会下降,货币政策会因陷入“流动性陷阱”而失去作用。

  在上世纪90年代,日本经济陷入滞胀,名义利率已经接近于零。2001年,日本央行最先采用量化宽松的货币政策,将大量资金注入银行体系,使长…

Read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