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文章归档:薛力

政治学(国际政治)博士, 硕士生导师,现任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经济与政治研究所 国际战略室主任,副研究员。研究领域:中国对外战略、中国外交、海洋政策、能源政治。学术专著《中国的能源外交与国际能源合作》,参与《中国非传统安全能力建设:理论、范式与思路》《中国国际关系研究(1995――2005)》《全球政治与安全报告(2013)》等出版作品。

中国应加快调整南海政策


   南海问题观察家都比较清楚,由于自然气候与政治气候两方面的原因,每年二、三季度为南海争端的高发期。今年特别之处在于,印度、美国、日本等南海区域外大国你方唱罢我登场,南海争端当事国反而没怎么发声。中国在南沙的吹沙造地正成为一些国家在南海问题上展示身手的主要籍口。

  这是否意味着南海问题将进入“皇帝不急太监急”的新阶段?或者说,从“东盟声索国与中国之间的冲突”变为“美日印等大国与中国之间的博弈”?中国在南沙多个岛礁吹沙造地已经引发区域外大国越来越多的反应,这样下去是否会引发中美在这里发生直接军事冲突?更为重要的是…

Read more

中缅果敢困境是个治理问题


过去的一个多月里,果敢枪声再起,十多万难民逃离。他们大部分进入掸邦其他相对安全的地方乃至其他邦,数万进入中国境内。缅甸政府军此次少见地频繁动用空军,以对付果敢民族民主同盟军(MNDAA)、德昂民族解放军(TNLA)、克钦独立军(KIA)与佤邦联合军等缅北民族地方武装(民地武)。飞机不时越境进入中国领空,313日还出现炮弹落在中国境内导致5人死亡8人受伤的惨剧。为此中国方面不得不做出强烈反应,包括中央军委副主席范长龙14日下午与缅甸国防军总司令紧急通话。

 

大量的难民入境加上边民伤亡,已经不是一般的外交斡旋所能解决,中国民间也出现要求政府“采取强力措施&rdquo…

Read more

中国需要亚洲版大国外交


中国正跑步进入“一带一路时代”:2014年,与此相关的大量会议在中国次第召开。进入2015年后,许多省份在最近召开的地方两会上纷纷摩拳擦掌,谋划如何实施“带路战略”。为了因应这种需求,国家层面的“带路规划”或将很快面世。作为国际战略研究者,笔者的深切感受是,中国在迈入“一带一路”快车道之际,有必要严肃审视周边的外交环境,以便发现战略实施的空白点。这个空白点就是针对周边亚洲大国的外交战略。

 

毋庸讳言,亚洲正在经历大变化,从全球经济增长最快的地区演变为全球政治格局调整最大的地区。中国…

Read more

中国不应高估拉美的战略意义


1月初在北京举行的中国—拉美与加勒比共同体首届部长级会议,从规模与效果上看,无疑是一个成功的会议:33个拉美共同体成员国派出了40多位部长级官员与会,其中委内瑞拉、厄瓜多尔、哥斯达黎加、巴拿马四国元首亲自出席;会议通过了《中国与拉美和加勒比国家合作规划(2015-2019)》等三个成果文件;中国与委内瑞拉签署了200亿美元的合作项目贷款协议,与厄瓜多尔签署了53亿美元的贷款协议,与哥斯达黎加签署在哥建立经济特区的协议;巴拿马总统巴雷拉倾向于把下一次的会议提升至国家元首与政府首脑层次;习近平主席还在开幕式中宣布,中国将在5年内向拉共体成员提供6000个奖学金名额、6000个来华培训…

Read more

APEC对中国意味着什么


    中国对“亚信”的重视出乎许多人的意料,而习近平“亚洲的事情要靠亚洲人办”的表述,则让外界觉得中国有意推行亚洲版的“门罗主义”。可是,当下以超乎“08奥运”标准的环保措施举办APEC会议并力推“亚太自贸区”(FTAAP),似乎又表明中国没有“盘活”门罗主义的意涵。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这些多边国际机制对中国到底意味着什么?这要从中国所处的环境、地位说起。

二战后美国凭借自己的超强实力,建立起一套国际政治经济军事机…

Read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