QDII引而不发 数百亿“地下军团”加速失控


 QDII(境内合格机构投资者)引而不发,数百亿规模的地下“QDII”军团却早已登陆香港H股市场。这些曾在A股市场叱咤风云的资金直接参与了去年下半年香港H股翻番炒作。   7月21日下午5时许,广州繁华地段最昂贵的写字楼中信广场一间能容纳50余人的会议厅里,座无虚席。一场由香港股票投资人士主讲的内地居民如何炒H股、炒汇及购买高息票据的说明会正在进行。   据举办方介绍,最近这样的说明会他们已经搞了数场,场场火爆,且每次会后收获都不小,目前已经吸引到的内地投资者委托开办香港账户的就有30余个。现场一位40多岁参会人士告诉记者,以前要炒境外股或购买高息票据只能利用到香港旅游的机会,偷偷把钱带出去,在香港开户。现在身居广州就能通过相关机构进行,的确方便划算。而广州证券专业人士对此表示,根据国内现行的投资法规,这种做法其实是违规的,投资者的投资风险也比较大。   地下资金“血管”四通八达   根据中国的外汇管理制度,大陆资金不能随意流动到境外,进入香港或其他股票市场都必须获得准许。但地下QDII却自有一套本领,数百亿资金因而得以轻松越过重重关卡悄然出海。   “这个很容易,地下QDII可以通过四通八达的深港地下资金‘血管’登陆H股市场。”一位深谙地下QDII操作内幕的人士告诉记者,“地下QDII的资金是通过深圳与香港之间的地下金融渠道运送到香港的。这些地下金融组织首先在深圳注册成立公司,开立银行账户,然后,在香港寻找数家人民币兑换点为合伙人,并开立多个外币账户,另有几人助其操作。”   脱胎于私募基金的地下QDII是在2001年之后逐渐发展壮大的,B股市场对内地开放是它的“催生婆”。在B股市场获得了巨大成功之后,一些不甘寂寞的内地民间投资机构和个人开始寻找下一个“金矿”,并最终把炒作目标锁定为香港的H股。因为与B股相比,H股“性价比”更高———2001年前后,相同上市公司的H股价格只有B股价格的一半左右。   2003年下半年,香港H股指数从2000点迅速攀升至5000点。虽然H股的暴涨不能全部归因于地下QDII资金的进入,但相当规模的地下QDII资金确实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   财经公关有“星火燎原”之势   更值得关注的是,今年上半年开始,在深圳、广州等地代理类似业务的香港“公关公司”迅速增多,大有“星火燎原”之势。   香港证券公司目前在深圳、广州等地设立分支机构还不多见,目前在内地拉客户投资港股的大多是一些香港财经公关咨询公司,此类公司最近尤其扩张神速。   深圳证监局市场监管处有关人士表示,香港公司在内地开展这类业务从香港监管角度来看没有障碍,但内地法规并不支持,尤其涉及委托理财、代开境外股票等投资账户,更是违反了现行外汇管理规定。但因为CEPA实行后,香港服务咨询业进入内地被大力鼓励,只要这些公司符合工商登记手续,开展业务中尚没有出现欺诈等事件,证券监管部门还是难以干预。   成为国资流失新通道   有意委托此类香港公关公司理财的内地投资者成分相当复杂,除了个人投资者、私人业主外,也不乏政府官员与国有企业管理干部。这种理财方式可能为国资流失提供新通道。   据这些公关咨询公司透露,通过他们炒境外股、外汇或高息票据,投资资金起点为5万港元,没有上限,有些投资者至少投资50万元参与此类投资。   对此,业内人士认为,如果内地投资者以个人的名义拿了国资去炒港股,至少资金流出比企业自己转出方便得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