盘点2005之股市篇:一波三折的“转折发展年”


文/ 王庆武 尹宏

一波三折的一年

“大熊之后谨慎乐观,转折发展年值得期待。”业界专家及券商机构在对2005年股市行情预测的报告中,普遍做出这样的判断。时至今日,回首2005年中国股市在宏观面、政策面、资金面、投资理念等诸方面接二连三的重大事件,不禁感叹人们的主观猜测与市场现实之间的差距何其之大,也再次暴露了中国股市决策机制与监管机制的失灵与失效。

2005年对于中国股市来说,可谓是一波三折。年初,管理层称2005年是“转折年”,广大投资者也对2005年的市场转折充满信心,但谁也没想到这个“转折”竟然是2005年6月6日大盘跌穿千点,阔别了八年的千点再次与投资者相逢,千点论也成为现实。不过值得欣慰的是,破位并没有导致大盘的继续跳水,反而使得股市见底。这个转折虽然勉强实现,但却不是由跌转升的转折,只是停止下跌的转折。

预料之中与预料之外

从宏观面上说,2005年确实出现了一些对股市走势发生重大影响的新因素。年初证券市场普遍认为市场环境出现“制度型”转折,市场将继续侧重深层次的制度建设,投资者更对制度曲线走势持乐观态度;认为随着制度上的改善与引导,合规资金将大量进入市场,在此推动下,行情也将出现转折的可能。终于,4月份股权分置改革正式启动并进入实质性发展阶段。然而产生的效果却未能如愿,股权分置改革本来是非流通股东对流通股东进行补偿,可是在引入权证等复杂的方式后,投资者已经无法计算补偿的实际价值。另一方面各类资金借机炒作,使得实施股改的股票又成为了市场短线炒作的题材。

在此提到的权证,2005年之前还没有人预测2005年能够推出,直到2005年春节前召开的“纪念‘国九条’发布一周年座谈会”上,上证所理事长提起“权证”,随后感觉敏锐的投资者才开始关注和研究权证。8月份,随着沪深交易所推出《权证管理暂行办法》,以及宝钢权证8月22日挂牌交易,正式宣告权证交易在中断近10年之后,重新在内地股市登场。宝钢权证上市之初的疯狂表现使得部分投资者实现一夜暴富的梦想,也使得随后盲目追涨的投资者陷入深套之中。

不过,2005年中国股市也给予了对市场敏锐的投资者一些实实在在的机会。7月份,经国务院批准,中国人民银行决定自2005年7月21日19时,美元对人民币交易价格调整为1美元兑8.11元人民币。人民币升值对股市中不同行业公司的影响是不同的,对于大量进口行业的股票是利好,如航空、石油、境外旅游业的上市公司;可是对大量出口行业的股票则构成利空,如纺织业、原材料出口公司。

同样,2005年初境外研究机构已经提出油价将继续大幅上涨,但并没有引起多少投资者的注意。9月初,国际原油期货突破70美元/桶大关,并创历史新高至70.85美元/桶。受此影响,上海燃料油期货大幅上涨,各主要合约均刷新历史高点。油价创历史记录的上涨,对大多数上市公司业绩将会产生一定不利影响;当然,天然气、煤炭、石油开采类上市公司,还有上下游一体化的公司及部分能源行业,特别是新能源类上市公司则可从中受益。

此外,2005年初有一些投资者预测到蓝筹股经过两年多的火热已经走向没落,市场中将形成新的投资契机。这种预测在10月份“十一五”规划建议出台时得到兑现。“十一五”规划一时间成为基金等实力型机构调仓的纲领性文件,市场展开新的布局和结构性调整。传统“五朵金花”(汽车、钢铁、石化、电力和银行)将逐渐没落,煤炭、钢铁、石化等行业的股票成为基金减仓对象。由于基金的调仓动作比较大,加上减仓的股票是大盘权重股,所以对指数产生一定负面影响。同时,“十一五”规划中提出应加快发展的先进制造业、物流业、文化产业、旅游产业、节能产业等行业的上市公司成为今后投资的重要目标。

股市未来仍是一个谜

一年来的股票市场运行仍然山重水复、市场发展仍然危机四伏、市场预期仍然混沌模糊,中国股市的未来仍然是一个谜,市场走出熊市的希望似乎仍然遥遥无期。那么对于2006年的股市,从不利因素分析,股权分置改革发展到一定阶段,恢复新股发行和市场融资功能将是必然的举措,预测在2006年初即可能实行;另外,证券公司等经营机构的问题表面化,仍会成为市场发展的制约因素之一。从有利因素分析,随着大力发展机构投资者,市场各类资金供给将会得到快速发展,从而保持市场中的供需平衡。而且我国A股市场整体估值水平已与世界主要市场平均水平接近,因此,2006年整体可能是先抑后扬的走势,股市有逐渐转暖的趋势。此外,股指期货有望在2006年推出,从而使得市场具有做空的避险机制。

(本文作者之一尹宏为国内著名的证券专栏作家)

2005年中国股市十大事件

2005年1月1日起,对证券交易所、期货交易所、证券公司、期货经纪公司减征有关营业税。证券交易印花税减税,减税方案是由2‰降为1‰。市场人士认为这是扶助券商和救市的举措,但实际效果并不明显。

2月16日《京都议定书》正式生效,类似于太阳能、风能等替代能源的地位迅速提升,股市中新能源个股迅速崛起。

4月8日,由上海证券交易所和深圳证券交易所联合编制的沪深300指数正式发布。但由于其样本股数量较多,规模庞大,因此没有得到很好的炒作机会。

5月,股权分置改革正式启动。这是我国证券市场的一件大事,是关系到证券市场稳定发展的制度性变革。此后,股市内的投资理念发生根本性改变,如何在股改中“寻宝”成为所有投资者最关心的焦点。

2005年6月6日,大盘跌穿千点,阔别了八年的一千点再次与投资者相逢,千点论也成为现实。但是,破位并没有导致大盘的继续跳水,反而使得股市见底反弹。

7月,人民币升值。人民币升值对股市中不同行业公司的影响是不同的,对于大量进口行业的股票是利好,如航空、石油、境外旅游业的上市公司;可对大量出口行业的股票则构成利空,如纺织业、原材料出口公司。

7月,央行召开“证券公司重组通报会”。会议上确定的思路是由中央汇金和建银投资担当救助券商的主体,对银河、申银万国和湘财等重点券商进行注资以实施市场化的财务重组。

8月22日,宝钢权证挂牌交易,正式宣告权证交易在中断近10年之后,重新在内地股市登场。宝钢权证上市之处的疯狂表现使得部分投资者实现一夜暴富的梦想,也使得随后盲目追涨的投资者陷入深套之中。

9月初,国际原油期货突破70美元/桶大关,并创历史新高至70.85美元/桶。受此影响,上海燃料油期货大幅上涨,各主要合约均刷新历史高点。油价创历史记录的上涨,对上市公司业绩将会产生一定不利影响,除了一部分天然气、煤炭、石化类公司,如石油开采类上市公司,还有上下游一体化的公司及部分能源行业,特别是新能源类上市公司可以从中受益以外,其余大多数的上市公司将面临程度不同的冲击。

10月份,“十一五”规划建议出台,成为市场展开新的布局和结构性调整。

2005年中国股市关键词

证券交易印花税减税

沪深300指数

股权分置改革

千点论

人民币升值

权证

“十一五”规划weibalia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