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的勒索及其代价


美国的勒索及其代价

 

我们必须正视一个残酷的现实:世界流动资金、生产能力和有效需求均在美国的控制之下,这是当今世界经济的现实。

 

按照全流动模式,如果美国经济出现衰退,美国资产价格下降,那么,流动资金应该会自动流出美国,紧跟着,人才、有效需求也会发生转移。比方说,引进一个博士,节省20万美圆,因为培养一个博士至少需要投入20万美圆。美国一年引进1万名博士,这就相当于节省了20亿美圆的教育费用。

 

但是,世界经济在美国单极霸权的控制之下,我们看到的不是相应的流动,而是人才与有效需求的相对不流动,即从发展中国家流向美国的人才和资金并不会因为美国经济衰退而马上回流。因此,即使实行了贸易自由化,物资可以自由地在世界各国自由流动,而资金确无法自由流动,由美国实行垄断分配和占有,那么,世界经济的增长永远是依赖于美国一极。

 

作为企业,追求利润最大化,是通过生产、销售规模的不断扩大来实现的。但是,作为国家,强调的是威慑,目的是维护强势货币。一个国家过多地通过威慑来实现本国货币升值或贬值,就意味着它支付了较大的外部成本,即国家的支出,没有任何经济回报的支出,只是造成了一个结果,大量资金保留在美国。

 

但是,美国企业并没有相应地增强自身的竞争能力,因为没有任何迹象显示这些企业扩大了生产规模,增加了销售。其他国家之所以把国际储备以美元形式保存,是因为没有另一种货币可资信赖,造成这一结果的根本原因是美国拥有绝对的威慑力量,客观上逼迫大家相信美元资产是资产的避难所。国家强制性的威慑力量成为美元资产吸引力的保证,其它国家的资金是被“绑架”和“勒索”而到达美国的。美国政府经常遇到一些世界性的难题。而美国国会经常受到的指责是,它很少关注到在这个大国外部所发生的事情,因此,它首先想到的不是寻找多边解决机制。(帕斯卡尔·拉米,2004P115)美国越来越迷信单边主义,习惯于我行我素。政治家们没有成功地创建完美的国际体系,因而,国家间的暴力冲突仍然是当代世界政治中的一大因素。(戈登·克雷格,2004

 

美国已经习惯于采取极端主义的行动——以战争为手段进行军事讹诈,歹徒式的勒索,伊拉克战争就是最明显的例子,美国付出的代价就是勒索的代价。正如金融大亨索罗斯所言:布什政府所从事的反恐战争,由于是基于虚假的伪装,注定了不能取胜。它更可能招致国家长期处于战争状态下。恐怖分子是很难清楚地看见的,因此,他们是绝不会消失的。所以,他们将继续为美国追逐霸权提供一个方便的借口。而美国不断追逐霸权将继续引起反抗,于是,形成了暴力升级的恶性循环。(索罗斯,2004

 

那么,美国长期付出这种勒索的代价,对于美国意味着什么呢?索罗斯用一位职业投资者的眼光提出了他的分析,他说:“我认为,布什主义的先发制人军事行动是贻害无穷的,全球各地大多数人也这么看。在我看来,布什当局有意利用‘9·11’事件,执行美国民众原本无法容忍的政策。”“我要说,布什政府的美国霸权梦想既难以实现,又和美国一直以来坚持的传统原则相互矛盾。”“霸权梦想威胁着我们的价值观和安全感。美国国会因为犯了错误,才可能丧失霸主地位。”“由于滥用美国的优势地位,极端主义分子正在把我们的国家变得更加衰弱,而不是更加强大。”“我发现,追求美国的世界霸权的过程和股票市场上常见的盛衰循环的消涨模式有异曲同工之妙。现在,泡沫已经破灭了。”(索罗斯,2004

 

实际上,长期习惯于敲诈勒索的、“强大”的美国最害怕报复。美国人怕受损失,俱损必让。从某种意义上讲,美国在石油资源问题上,美国已经与中东地区形成了一种暴力升级的恶性循环。这都是美国为勒索石油资源必须付出的代价。

 

    即将到来的东亚诸国与美国之间的金融大战则是另外一个实例,美国在1997-98年的“东南亚金融危机”中,勒索了一把东南亚各个小国,这一次,它面对的是经济大国。(写于2005-5-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