卡特总统(1977——1981)
——直译美国总统(8)
英文原文摘自美国白宫网站
武汉科技大学文法与经济学院
翻译:吴兴竹 审校:董登新
网站:登新投资论坛国际俱乐部
吉米·卡特(Jimmy Carter)想把政府改革成为“有能力且具同情心”,并能及时回应美国公民及其愿望。他的政绩是有目共睹的,但是,在能源成本不断增长,通货膨胀不断加剧以及紧张局势不断持续的时期里,对于他所领导的政府要达到这些目标是不可能的。
卡特很少使用他的全名“詹姆斯·伊尔卡特”,他于1924年出生于左治亚州的普莱恩城。种植花生、谈论政治,以及对受洗礼的虔诚膜拜成为他童年生活的主旋律。1946年卡特从马丽兰德的安娜泊里斯的海军学院毕业后,与他的妻子罗莎·莱恩结婚。卡特家有3个儿子:约翰·威廉(杰克),詹姆斯·伊尔卡特3(其普),杰夫里(杰夫)和一个女儿艾米·莱恩。
卡特作为海军军官工作了7年后,他回到他的家乡普莱恩城。1962年开始参与州的政治事务,8年后当选为左治亚州州长。在南方年轻的州长中,卡特因其加强生态,提高政府效率和消除种族隔离而倍受青睐。
1974年2月卡特宣布他的总统候选人身份,并开始了为期2年总统竞选运动,随后,卡特的声望不断高涨。在民主党的大会上,在第一轮的无记名投票中他就被提名,并选择参议员沃特·曼得拉作为他的副总统候选人。卡特与总统福特进行了异常激烈的竞争,前后交锋3次。最终卡特以297席:福特的241席赢得竞选。
为了应对长期的、持续的通货膨胀和失业状况,卡特作出了很大努力去改变。在其当政的后期,他可以坦言他增加了800万个工作岗位,减少了预算赤字占GNP的百分比。但是,通货膨胀和利率几乎达到了最高记录,为了改变这种状况,他作出了相应的努力,但结果却导致了短期的经济衰退。
在处理内政方面,卡特成绩尤其显著。他运用建立全国范围的能源政策应对能源短缺,通过放宽国内石油价格以刺激经济增长;他通过公务改革,撤消对汽车、飞机等制造业的限制来提高政府效率,他采取种种途径来改善环境;全国公园扩张计划包括保护阿拉斯加103百万公顷的陆地。为了提高人力和社会服务,他创立了教育部,并不断完善社会保障体制,鼓励更多的妇女、黑人和西班牙后裔美国人进入政府工作。
在外交事务的处理上,卡特一贯坚持自己的风格。他对人权的大力提倡,苏联以及其他国家并不看好。在中东地区,他通过1978年的戴维营协定帮助以色列和埃及促成友好关系。他成功地签署了巴拿马运河条约。继承前任总统的做法,他同中国建立了多边外交关系,和苏联完成了限制战略武器会谈。
但是也存在着严重的挫折或倒退。苏联对阿富汗的入侵延迟了限制战略武器条约的生效期限;在卡特执政的最后14各月里,伊朗扣留美国大使馆工作人员的事件成了每天的主打新闻。伊朗对美国大使馆工作人员的劫持事件,加上持续的通货膨胀导致了他在1980年的总统竞选的失败。但是,他依然继续为劫持事件作出艰苦的谈判。结果,52名美国人在卡特离职的当天被释放。
译者附注:卡特也是访问古巴第一人。卡特访问古巴并与卡斯特罗举行会谈,是自1959年古巴革命胜利以来,美国历任总统中访问古巴的第一人,为改善美古关系起到了积极的作用。除了担任国际和平协调人的角色,卡特与夫人还积极为全球范围内的无家可归者启动住房工程,常常不顾年事已高,亲自参加施工为无家可归者搭建福利房。卡特在1975年出版自传《为什么不是最好的?》,以后又陆续写了《一个与其人民一样诚实的政府》(1977年)和《保持信心,一个总统的回忆录》(1982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