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政府工作报告关注什么?
进入2006年,今年的全国人大和政协会议(即“两会”)开始步入筹备期,一些准备工作在加快进行。
根据过去的安排和当前的形势,这次北京“两会”的核心议程是审议和通过“十一五”(2006至2010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据称,目前焦点集中在温家宝总理的政府工作报告上,因为今年是“十一五”的第一年,如何开局,要由温家宝的政府工作报告来勾勒。政府工作报告的起草班子已入住西山,要求在春节前拿出初稿。
据了解,今年政府工作的指导思想将是落实科学发展观,主调将是体恤民生,这已是高层共识。但是,这份报告还有不少难以下笔的地方,甚至目前还存在争议的问题,这是目前报告准备过程中的难点。根据从有关方面获悉的情况,下面一些问题是还未有定论的难点。
第一个问题是能源战略。现在,能源问题已成为中国可持续发展中的制约性指标,同时也是国内利益格局中的争执焦点。能源战略在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要如何表述,以何为重,以何为先,如何协调垄断大国企和地方的利益,这不仅要考验起草者们的智慧,更涉及中央如何看待能源战略,如何制定能源政策的问题。
目前,国内关于能源战略和能源政策的争论颇多。有人认为,前几年犯下的错误是当年只盯住大力发展水电,特别是建三峡工程,俄罗斯那时要求合作兴建输油管道都不理,结果错失良机。几年前,国际油价大跌,有人建议设立石油储备,但有人反对用宝贵的美元买油,把增加外汇储备放在第一位,结果又错失良机。现在的中国政府,不能再在国际油价波动时失措。
第二个问题是房地产的调控。事实上,中国经济的起落,与房地产业有相当密切的关系,正是因为住房和汽车业过去两年的热潮,才有钢铁、铝材等多个行业的大热,并推动了经济保持高增长。现在能源及原材料价格上涨,与住房相关的行业也要涨价,未来的房价如何调整,大中城市房价会不会又被推高,调控政策是守住打压的底线,还是放手催升,仍在争论之中。
另一个引起地方和行业反弹的,是产能过剩的治理问题。国务院已经确定11个行业为产能过剩行业,其中钢铁、电解铝、铁合金、焦炭、电石、汽车、铜冶炼等行业,是产能过剩问题突出的行业。发改委已经表示,将治理产能过剩、调整产业结构作为今年宏观调控的主要任务。对这些行业的调查已经完成,国务院将议定对这些行业的全面调整方案,或控制扩展,或加以淘汰,或合并重组。有关行动,最迟于三月人大会议之后展开。但是,中央推动的治理,已在地方和部门出现了反弹。未来将如何调控,尺度是硬是软,如何平衡中央与地方的利益,对中央政府也是一个考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