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经济环境下民营科技园区企业文化创新
1.网络经济环境下民营科技园区企业文化模式的创新
随着网络技术的迅猛发展与广泛应用,由互联网所带来的“数字化生存方式”改变了民营科技园区企业的运作模式,同时也改变了民营科技园区企业的文化依存状态,传统的企业文化正面临着巨大的挑战。民营科技园区企业要想在未来激烈的全球性竞争中生存和发展,就必须构建与网络技术环境相适应的新型企业文化。在网络条件下,一个企业不具备高质量和低成本,就不可能在全球经济中竞争。而没有“高度信任”的文化,现代企业就不可能有高质量和低成本。高度信任使现代企业在组织内外与职工、客户、供应商、同行企业以及有关组织与个人之间建立起富有意义的合作伙伴关系。正是这种合作伙伴关系能创造更佳的生产力、更低的成本、更新的市场价值、更高的利润。高度信任的民营科技园区企业文化是建立合作伙伴关系的基础。在企业内部组织结构扁平化、网状化的情况下,授权是调动下属积极性,实施有效管理的必要方法,也是民营科技园区企业发展、组织扩大以后的必然趋势。建立高度信任的企业文化是指营造一种文化氛围,员工工作认真,有责任心和敬业精神,重信誉好名声,尊重他人,讲求信用。在这样一种高度信任的文化中,民主管理、自我约束才能成为现实,授权也才能成为可能。在组织外部,信息技术的发展使民营科技园区企业竞争的优势从掌握自然资源转变为掌握信息资源和智能知识。而任何单个企业都很难独占生产经营过程中所需要的全部信息资源,许多相关企业需要组成一种联盟来共同分享这种资源。
网络经济环境下,民营科技园区企业面临着复杂多变的社会环境和市场环境,企业只有具备灵活、适应型的企业文化,并在这种文化的指导下,以灵活多变的运作方式,采用面向市场的企业动态组织结构和技术研发模式,才能确保在未来的国际竞争中不被淘汰出局。适应型文化是鼓励公司员工采用主动的方式识别问题和解决问题,快速适应顾客需要的变化,并将重点集中在外部环境之上的文化。它不仅能快速地对环境变化做出反应,而且能积极创造变化。因此,灵活、适应型文化更能适应网络环境下动态变化的市场需求,获取竞争优势,赢得企业的生存与持续发展。网络经济环境下的企业管理核心是发挥人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人是知识的创造者,是企业创新的源泉和动力。所以一个企业是否具有发展与竞争的优势,就在于是否拥有人力资源优势。未来新型企业由于采用进一步分权的管理模式和以电子商务为平台的虚拟运作模式,企业生产经营全过程的顺利开展和成功实现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人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民营科技园区企业文化应跳出传统管理理论对人的认识的三个阶段(即自然人、经济人、社会人)的观念,把对人的认识推向一个更高的阶段,即“文化人”或“决策人”。因此民营科技园区企业在培育自己的企业文化时要关注人的志趣,注重人的文化背景,尊重人的价值和尊严,满足员工的物质和精神需要,形成以大胆引进优秀人才,充分发挥人才优势为核心的企业管理文化。
2.网络经济环境下民营科技园区企业文化传播途径的创新
要创新企业文化必须转变观念。观念决定行为,观念守旧必然导致行为落后,必然阻碍革新。网络经济时代,民营科技园区企业经营管理内外部环境都发生了质的改变,如果企业管理层观念不及时转变,单凭外部因素对企业的渗透影响,企业终将会因行动迟缓而被竞争对手打败。
(1)利用网络在民营科技园区企业中营造一种信息共享的文化氛围。在传统的企业文化中,人们往往不愿意和别人共享信息,因为与他人共享信息可能会影响到自己在企业中的地位和作用。企业中信息共享的文化氛围是指要让每个员工认识到自己有为他人提供信息的责任和从他人获得信息的权力。事实证明,利用网络共享信息不仅能够降低成本和提高效率,而且可以对知识进行有效的管理,使民营科技园区企业成为信息型组织并保持持续的竞争优势。
(2)利用网络进行高效的交流和沟通。高效的沟通和交流一直是企业努力追求的目标,企业家一直在探索企业内部沟通渠道的种种可能,但沟通不畅这一长期困扰经营者的问题,直到企业网络的到来才真正出现了转机。网络为民营科技园区企业内部的信息共享和沟通创造了非常便利的条件,园区可以利用Web服务器将信息传递给每个员工,员工可以通过浏览器、E-Mail、FTP等工具实现信息共享和交流。沟通不仅能大大优化民营科技园区企业内部成员与成员、部门与部门以及成员与部门之间传统的沟通方式,而且在很大程度上可以整合或重构企业的业务运作模式、管理方式以及组织方式,使民营科技园区企业获得巨大的绩效。
企业文化是企业竞争力的重要源泉。在网络经济时代,积极培养、塑造适合环境变化的新型企业文化是民营科技园区企业面临的一个重要课题。民营科技园区企业组织的决策层只有高度重视企业文化建设,才能创造竞争优势,迎接网络经济的新挑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