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到八九月份,对于许多即将入学的大学生既是欣喜的,又是苦恼的.欣喜的是经过十余年的寒窗苦读,他们终于获得大学入学的资格,从此命运可能将改变;苦恼的是经过这么多年的教育投资,家庭已经陷入支付的困境,这样可能使他们与这次命运改变的机会失之交臂,从此依然过着平常人的生活,所以他们很苦恼.
表面上看这一问题是教育领域存在的问题,但却折射出沉重的社会问题.我认为现在的学费(特别是大学学费)从整体上说不算贵,特别是这几年国家对乱收费的整治,对大学学费增长幅度作出了限制,比如现在一般的大学的学费一年也只有5000-6000元左右,四年下来20000-24000元左右,这甚至没有他们的生活费用多,既然费用不多,那贫困面这么大说明什么呢?一个就是人们收入低,我国虽然得到一定程度的发展,但目前依然是贫困者多,富人少,而其主要原因就在于没有形成全民创业的局面,在一些地方,小农经济思想还很浓厚,这使得他们永远不能壮大,从而形成规模经济;另外就是生活的成本在加大.对于收入低也即分配不公,机会不均等导致的贫富差距悬殊问题我们一直非常重视,也有了大量的研究成果,但对生活成本在加大这一现象很少被理论界重视,也少有研究成果.实际上经过几十年的改革开放,人民的收入是翻几番的,为什么收入增长这么多,许多人还贫困,还感觉钱不够花的,有的人抱怨还是钱挣得不多,是这样的,但挣多少钱才算多呢?显然没有一个标准,事实上也不存在着这个标准,事实上许多情况下你钱挣的再多,也会感觉不够用的,因为物价也随着收入的提高而提高,而且往往要提前一些,比如如今的房价,在每次涨工资之前就开始涨价,而且涨价的幅度明显高于收入的增长幅度,就比如说我们这个地方的工资最近涨140元,而房产将每平米至少加价200元,好在生活中日用品的价格增长幅度有限,甚至象电子产品价格出现下降,这是人们感到生活日子还好过的一个重要原因,但是对于贫困大学生来说,这是一个更为沉重的问题,本来要完成学业就需要借款,同时毕业后又很难找工作,同时即使找到工作,由于大学毕业生的均资在下降,他们的收入也只能勉强度日和仅能用于一些日常开销,对于买房子的事可谓是可望而不可及,特别是在北京,上海这些大城市,房价是很高的,在如此的工资下,买房将如迈过一座大山那么艰难,同时面对这些事情,他们又很无奈,这一问题累及起来,可能会导致很严重的社会问题即人们的行为畸形,生活质量下降等等.
现阶段社会问题很突出,同时还有许多其它的问题也可能转化为社会问题,因此我认为在关注收入的同时,要更加关注生活成本.增收节支是我们经常谈到的,在此的节支不应该是个人的减少消费,而是整个生活成本的下降,也即是物价的稳定,特别是事关吃穿住行方面的必需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