疯牛变慢牛,价值重估竞风流
英大证券研究发展中心 刘国宏
当前市场资金面空前宽裕,即使上周管理层极力避免股市过热的意图已十分明显,但市场在大幅度震荡之后,依然恢复强势格局。我们注意到,周五两市在早盘惯性大幅低开后,小幅反弹后即出现快速调整,盘中最低下跌135点。之后大盘再度上演了V型反转的走势,呈现十分明显的探低回升态势,尾市稍作整理并收于日内较高点,涨跌家数之比也逐渐倾向多方。从走势上来看,大盘已经出现了止跌企稳的迹象,后市有望重拾升势的动量得到恢复。
从一周股指运行看,两市大盘周初虽大幅跳空高开并再创历史新高,但股指在最近一年多来的最大涨幅毕竟已高达近1.6倍,而日线则形成极富韵律的阴阳相间分布的组合,说明多空双方转换频率大大加快,且除上证180外,其它三大股指即上证综指和深证成指、深证综指的周线同时收成较标准的阳十字星,表面看下档承接力度仍强于上档抛压。但是,我们注意到,近日市场震荡幅度已经明显加大的情况下,周五成交总额则不足1300亿元,较前大幅减少近110亿元或13%,这也是周内的单日地量水平,尽管绝对成交额仍是有史以来的天量水平,这也现实出当前市场心态的微妙变化,表明多空之间的分歧仍在不断加剧。尤其是星型周线本身已说明市场的短期不确定因素已明显加大。
从市场管理层治市举措来看,暂停发行基金、严防个人贷款投资股市、国资委主任李荣融对某些央企炒股现象表示担忧,这些现象的实质都透露着管理层阶段性冷却并稳定市场的意图。从实际上来说,管理层目前针对整个市场的过热还没有采取一整套行之有效的措施。当前的举措主要是针对基金发行量和个人贷款炒股上做文章,而没有对大型企业资金入市以及境外游资的炒作进行根本的限制和清理,所以本轮行情的主要推动力没有受到根本性的打击,市场的趋势可能暂时不会改变。笔者认为,中国经济持续高速发展、人民币升值、市场制度完善等有利条件,为股市的上升提供了坚实的基础,当前市场基础总体是健康的,远没到政策要重拳出击治理的时候。但久经市场风浪的管理层已具备了及时对症下药、遏制股市流动性泛滥格局的能力,因此,笔者认为市场可能会经过一个阶段性调整后可能会出现慢牛走势。
尽管中国股市主力向来是相反理论的成功者,当前大量资金仍源源不断涌入股市,市场人气极旺,目前大盘还是处于历史上罕见的大型逼空行情中,但短期调整未必像众多市场人士认为的那样“为报复性上升创造了很好的条件”,行情向理性演绎将是未来的必然方向。如果市场短期仍处于非理性疯狂状态,管理层很可能用行政手段禁止大型企业资金入市和更加强硬的清理境外游资,从根本上遏制段性泛滥。总之,理性是市场共同的呼唤。上周的市场运行格局已经说明:一切都在酝酿之中。
笔者认为, 由于本轮行情大盘累计涨幅巨大,股指每每创出新高必将引发获利盘的涌出,股指走势反复难免。上周天量大震荡形成的十字星周线很可能预示近日市场将会转入整理态势,虽然大盘有在构筑短期头部的嫌疑,但是短期内其走势仍然会表现出易涨难跌的情况,多空的争夺仍将延续在本周的盘面。稳步上行的5周均线很可能也将因此面临较严峻的考验,它很可能会成为近日股指整理的中轴线,该线最终的得失对中期运行也势必会产生较大的影响。目前距离春节长假不远,投资者过节情结开始浓厚,大盘上行的步伐明显减缓,预计后市股指将延续高位震荡格局。
操作策略上,笔者认为,价值重估仍是市场恒久热点,也是震荡市的避风港。投资者应避免追高,对于价值重估已经充分、未来可能面临不利因素冲击的行业可适当逢高减持,选股重点可将放在尚未出现大涨的价值重估概念的低价股上。
2006年A股市场已开始进入“价值注入”阶段———大股东通过资产注入、整体上市、业绩承诺、解决关联交易等措施使得公司的真实盈利能力和投资价值浮出水面。由此导致的外生性盈利增长将成为2007年上市公司业绩上升的重要催化剂。产业整合的驱动力也是上市公司发展的重要力量,在资本市场的制度环境和政策环境终于得到改善的时候,优质上市公司正利用资本市场的市场化融资和横向收购获得迅速的成长并加快行业整合的步伐,尤其是大量蓝筹群体的应力水平逐步提高,实力强大的上市公司进行产业整合。实现经营规模的外生性增长,将是今后上市公司业绩增长的重要形式,并成为上市公司盈利能力持续上升的驱动因素。上市公司质量是市场健康发展的基础,资产注入、整体上让投资者对未来市场充满了业绩惊喜的期待。从时间上看,2006-2007年将是上市公司实施股权激励方案的集中时期,业绩继续提升的表现也将在2007-2008年有集中的反应。综合以上分析,我们认为,上市公司在资产置换、整体上市、借壳上市、优质资产注入、股权激励后的积极影响下的业绩“释放”,以及由引发的外生性盈利增长将大大延续上市公司整体经营业绩增长的周期,这也将为全面重估A股的拉开序幕,引导中国A股正迈入“黄金十年”。
具体而言,激进型投资者可从信息技术类科技股、消费品类、交通运输及基础设施、公用事等价值重估正在加速进行的行业中发掘防御性较优良的品种,稳健型投资者则可从价值重估尚未充分的重组类低价股继续挖掘投资机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