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交会的生存力和拓展空间令人咋舌: 每年办会期间,广州的酒店均纷纷调高价格,全球各类客商蜂拥而至,其中不乏全球知名企业,但更多的则是来自世界各地的新兴中小企业,各类采购商,各种海外创业者,个体户。目的十分明确: 1)推销产品进入中国市场,2)低成本采购中国制造产品以求较高的海外市场利润边际,3)了解珠江三角洲工业加工能力,寻求OEM代工目标,4)物色健康私营或国营企业,提供上市服务。相比之下,深圳的高交会的目标则比较朦胧。海外客商感兴趣的中国高科技多半为“朦胧技术”,轻易不对外公开。此外就高技术领域的专利持有量和分布状况而言,中国在世界上并不领先。若将中国所发明的高技术产品与海外投资商交流,想必可以交流的内容有限;若吸引海外高技术和产品进入中国,则需仔细观察海外新技术持有者参加高交会的数量,以及政府的海外促销活动力度。纵观历届高交会的参会者,多数为国内各省市企业或机构,海外参展商为少数。国内参展商多数为拿着技术(非国际水准)找资金、市场、以及合作者。由此看来,不如重新定义高交会为“应用科技成果商业化转换交易博览会”,将国内发展需求与国外技术和市场衔接,吸引更多海外客商,解决实际问题。专业展会与庙会有本质区别。前者以专业化策划和运作为要点,后者则以“热闹”、“场面”、“全民参与”为特征。
高交会在“交”什么?
评论
2 vi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