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费体系矛盾律
由式(8-1)可得消费体系矛盾律T5范畴有四,一是不同群体间为建立自己消费资源总量C所发生的争夺、异化矛盾;二是整体或个体之生存量E发展量D和自由量F三者间的配置矛盾;三是群体内部分配矛盾;四是消费体系实现途径选择的矛盾,即在劳动生产、阴流子手段T6、不劳而获三条途径及其组合方式中作出抉择的矛盾。总之,对消费体系论的概括可得到消费体系矛盾律,主要内容包括消费体系自身的矛盾性及其实现途径的矛盾性方面。前者是分配配置和剥削等的经济矛盾之源,后者是经济基本问题之源,因而消费体系矛盾律也是经济规律。
(一) 消费体系矛盾律之源
消费体系矛盾律存在的根源在于方向不变使得欲望无穷,而层次结构使得能力有限之间的矛盾。方向不变标志着欲望无穷,因方向箭头矢志不折,沿着最佳途径一直向前;但具体的东西是处于层次结构中的,从而是有限的,生活在层次结构中的物体其构成五构素自然也是有限的。这二方面构成了消费需求的无限与提供消费品能力有限的矛盾。欲望无限是针对于消费体系实现的“二个不变T7(指消费体系中E、D、F及其内容不变,实现C、E、D、F参数及其配置的最值不变)”来说的,即消费水平无限、争夺消费资源无休止,而生产能力有限必然使得可消费资源有限。无限欲望与有限资源必然导致资源在分配、配置过程中发生不公平不合理的剥削与被剥削的矛盾。
由于能力有限,消费体系总量必存在上限(有上界);而欲望无穷或消费超前必然加剧资源的贫乏。如此,欲望与能力的矛盾使得消费资源在配置、分配、占有与使用等方面存在公平、统一、计划性同差异、对立、竞争性三对矛盾,尤其是消费体系实现过程中集消费者一身的“得、失”之矛盾性。“得、失”意指二方面,一是因C 值有限,消费者在EDF三方面不可能同时满足,只能得此失彼;二是在C值分配、配置过程中,消费者间存在不劳而获与劳而无获之不公平现象或需求与交换当量不等情况。
显然,矛盾的主体是消费者,通常是物体或人。矛盾律确立的消费者中心地位正是虚物质的“物、(人)才”观,因为对人类来说,实现消费体系的主体是消费者与劳动者,而且消费者往往是劳动者。
(二)不同集团间C值增减矛盾
由于资源或物能守恒于空无或能量“O”态点或宇宙成熟期而不生不灭,所以任何形式或种类的资源都是有限的,同时它们又是可相互转化的。加之将其它资源通过生产力转化为可消费资源有能力有限,从而使得即时可消费资源有限。这必然在消费对象相同的集团或个体间引发抢夺资源的矛盾。实际上根据中和反应和宇宙的对称特性,当守恒于空无时,等量对称的正负能量碰撞消失;当守恒于能量“O”态点时,等量对称的正负物质碰撞消失;当守恒于物体成熟期以下时,正负单边值相等且有限。资源虽然有限,但守恒于对称单边所发生的量值还可转化再生,然而再生有过程需时间,不能满足新陈代谢的即时需要。更为尖锐的问题是,循环相生相克律表明,在生存竞争中通常一物种成为另一物种的食物,即一物可异化为另一物,这显然是生死矛盾。因此,无论是对同种资源的争夺还是不同物种间的异化都是集团间C值增减矛盾。
(三)EDF间的转化矛盾与C值增长
消费体系本身是虚物质本质——私欲内容的表现,但当这个私欲要变成现实时,因同一区域供满足欲望的资源C有限,又要抑制一部分个体欲望或某个体之部分欲望。如恶霸强盗掳劫财物导致遭劫平民生存困难;又如某人参加市场竞争以血汗换取他对财富的需求。为加深理解,现以人的劳动与休闲来说明同一载体付出与获取的平衡。以人为本的消费体系说明,生产劳动是为获取安全生存(E)稳定发展(D)和更好地自由(F),但同时又会抑制自由F,因为休闲是一种精神释放和体质恢复的消费,财富积累使得劳动强度过度,通常的情况是劳动挤用了休闲时间。这就是说,实现消费体系既要劳动又要休闲,劳动者创造C休闲实现C,劳动损害自由E而休闲消耗C。当二者比例失当就会产生严重矛盾。
休闲尤为重要的是提供自由空间,可以让消费者有机会有时间修炼自身的爱好特长从而极大挖掘自己的价值。这一点很重要,很多改变人类历史进程的重大创新都是在个体自由情况下(通常为私有社会)发生的;同时在自动化高效率生产条件下,轮流上岗可均衡分配劳动量、减少失业,缩小贫富差距,如工作二年休息半年,即可用二年奠定物质、精神、技术经历等相关方面的基础,用半年时间在不受他人干扰情况下总结工作、生活经验,挖掘与自己长处相关的事业准备下一轮上岗。因此,E、D、F配置得当,既能充分实现消费体系,又能蓄积力量推动下一轮消费体系C值增长。
(四)实现途径的选择
广义生产体系、阴流子手段、不劳而获三条途径以不同比例组合以及同环境等的结合成就了无数具体实现途径。这些消费体系实现途径的可选择性制造剥削和被剥削矛盾,进而使得集中在消费者一身的E、D、F三者间得此失彼矛盾更为复杂。
实现消费体系有基本的三种途径,再加上三种途径的不同组合,实现途径则五花八门。以广义生产体系实现消费体系的途径具物质基础性,没有广义生产体系则阴流子手段与不劳而获没有存在的基础而成无米之炊;阴流子手段是高效的消费体系实现手段,而不劳而获既可以是共同体通过生产自动化改善实现消费途径的理想也可以是共同体内一个群体剥削另一个群体的方法。实现消费体系不可能是三种途径单一方式,往往是三种途径同具体环境的比例组合。
(五)消费体系矛盾律:二个方面三种矛盾
消费体系矛盾律是指下述二个方面三种矛盾及其综合。第一个方面是CEDF四者间的分配配置矛盾,第二个方面是实现消费体系的途径选择矛盾。第一种矛盾:根据物能守恒与转化定律,在C值增长过程中,存在不同物种、集团间的你增我减、你生我死的置换转化矛盾;第二种矛盾:因C值有限,E、D、F间存在彼长此消的分配、配置矛盾;第三种矛盾:在实现消费体系过程中,对广义生产体系,阴流子手段,不劳而获三条途径及其不同比例组合方式的抉择。
(六)消费体系矛盾范畴Ⅰ与Ⅱ的划分
C=E+D+F中,C为高级载体的消费体系,如人类社会中可即时供消费用的国民总产品。其内部的E、D、F间矛盾之最大特征为转化与补偿,即一方面为高级载体作资源配置,如什么资源用于做什么,用多少等;另一方面作低级载体的分配,如低级载体中谁得什么,得多少等。因为任何一级载体既可看作是高级的又可看作是低级的,所以仅以高级定位来考虑一层载体的概念时定义为消费体系矛盾范畴ⅠT8。矛盾范畴Ⅰ主要指消费体系矛盾律第一个方面和第一第二矛盾,即消费体系自身矛盾性,实质上是个体消费体系C值的增减及其内容配置安排以及E、D、F配置与转化补偿分配问题。以什么方式实现消费体系,高低级载体间存在不可调和的矛盾。高级载体要求以提高自身的物质转化能力(如人类提高科技生产力)来提高C值、改善E、D、F的结构,而低级载体除了想要提高自身所需的资源转化能力外,还千方百计地通过“盗骗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