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为事件:看看谁没穿泳裤


 

华为事件:看看谁没穿泳裤?

——中国经营报特别报道《华为辞职门背后的企业之道》背后的人和事

 

“只有退潮时,才发现谁没穿泳裤。”

这句话用到华为“辞职事件”的媒体报道上是再贴切不过了。在看本报记者吴程涛采写的《华为辞职门背后的企业之道》这篇特别报道时,我脑海中突然闪出这么一个场景。

 

华为“辞职事件”被媒体着实爆炒了一把。

据说,华为“辞职事件”被曝光后,除中央电视台外,全国媒体几乎全部上阵,矛头直接将这次辞职同新劳动法实施联系在一起。

就在全国“声讨”华为的声浪中,吴程涛也“潜伏”在华为,而且“蹲”了七天。

在这七天中,程涛的疑问不时通过电波向我发来……

“华为按照目前的赔偿方案是严重亏本的,华为的赔偿标准明显比新劳动法的标准要高——有帐不怕算;

为什么要提前让他们辞退?新劳动法实施以后让他们走人不是一样的吗?——反正赔偿标准比新劳动法标准要高!”

……

程涛很纳闷。他把这些疑问告诉了我。

我也不解。

“记者首先是一个疑问主义者,他的专业之一就是提问,而且还是一个有缜密逻辑的人。”去年,美联社总裁在接受本报记者丁飞洋的采访中,在谈到为什么不是每个人都可以成为记者时这么说道。

 

因此,对于程涛的疑问,我唯一能做的就是两个字“鼓励”。

程涛行动起来。

他带着问题开始在华为几万名员工寻找他的“深喉”,同时他也将采访线索扩散到数以百计的华为客户。

并不是每一个员工都能回答程涛的问题,也不是每一个华为客户的问答都能让程涛满意。

毛主席说:“胸中有数,这就是说,对情况和问题一定要注意到他们的数量方面,要有基本的数量分析,任何质量都表现为一定数量,没有数量也就没有质量”。

程涛真是毛主席的好“战士”。

当访问达到一定数量后,程涛的思路逐渐明朗:“华为的主要精力就是放在核心产品上,其他东西都是达到高峰就剥离,从不留恋。人也一样”。

 

在这个重要的思路确定以后,所有的看似不相连的事件都联系在一起;程涛沿着“辞职事件”的时间往前推:所有的蛛丝马迹开始显现……

先是任正非《天道酬勤》文章在华为内刊的发表,任在文章中写道:“我们现在有些干部、员工,沾染了娇骄二气,开始乐道于享受生活,放松了自我要求,怕苦怕累,对工作不再兢兢业业,对待遇斤斤计较,这些现象大家必须防微杜渐。不能改正的干部,可以开个欢送会。”

这是一个很重要的舆论铺垫。

但紧接着的疑问是,为什么在这个时候辞退他们,难道仅仅是因为新劳动法吗?

 

程涛又翻开了华为的历史。

历史上,华为的辞职事件一目了然。而且以前的辞职也恰恰发生在华为财务状况最好的时候——企业能给出一大笔补偿金。

——今年的辞职也是如此,华为今年财务状况不错,在年中时还增发了一次年中奖。

 

程涛终于摸住了任正非的脉:任希望在一个财务状况好的时候解决人力资源的新老更替问题,而新劳动法只是一个碰巧。有例为证:任正非在其市场部辞职事件的纪念会上说,“市场部集体大辞职,对构建公司今天和未来的影响是极其深刻和远大的。任何一个民族,任何一个组织只要没有新陈代谢,生命就会停止。如果我们顾全每位功臣的历史,那么就会葬送公司的前途。如果没有市场部集体大辞职所带来对华为公司文化的影响,任何先进的管理,先进的体系在华为都无法生根。”

华为“辞职事件”自此豁然开朗。

 

程涛的报道之所以没有“人云亦云”,一个重要的原因是他研究问题。只有研究问题,才能提出疑问。为了解决这些疑问,程涛才不断前行。

 

研究问题,才使得记者有穿上泳裤的时间。要不,急着下海的结果有可能使退潮之后,被别人发现没穿泳裤。

 

 

 

 

“七”乐无穷,尽在新浪新版博客,快来体验啊~~~请点击进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