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办公商品业的危机


                    

                      文/曾自力                      2007年11月21日

  当中国办公用品零售业的经营者们仍然还在“睡梦”中酣睡的时候,全球办公用品零售巨头美国“史泰博”公司已经将巨臂从北京、上海伸到了深圳,完成了中国市场的战略布局,进入“提速”阶段。

  纵观中国办公用品零售业的现状,虽然有些“超市”和“连锁”运营的态势,但大多数仍然还处在“一户一市”的家庭作坊式的老式形式中,他们的大多分布在学校区域或写字楼区域中,主要针对学生用品和企业办公用品两个对象。相比而言,学生用品的门市要多于企业办公用品的门市,而他们的产品来源主要是一些分散的批发市场。各批发商或是厂家直接销售的门市也是在批发市场内“林立”,产品并非全面而雷同者众,环保质量也并非全部合格,以量取胜,价格战在所难免,在服务上就根本谈不上什么“一站式”服务了。

  说大点,中国家庭式作坊,深受根深蒂固的小农意识的影响,这反映在吃、穿住、行的各个方面。虽然在百货、家具、家电等方面有所改观,但与国外的巨头相比还是相去甚远。你有天虹、万佳、新一佳,别人有山姆、沃尔玛、家乐福;你有面点王、真功夫,别人有麦当劳、肯德鸡等;你有世纪家居,别人有麦德隆等;你有城市客栈,别人有万豪等。诸如此类等等,总是美国等发达国家的巨头企业多,办公文具用品也不例外。在中国没有一家办公商品企业称得上是中国的巨头,大家都是“宁为鸡头,不为凤尾”,你有你的领域,我有我的市场;你争我抢,仅为蝇头小利而已。

  如此看来,除国家严格控制外商进入的垄断行业外,外国各行业的巨头都在逐渐蚕食中国的家庭式作坊企业的市场,就因为我们地区没有,而且在很长一段时间内也不会出现,就是出现了,也不会对这些国外的巨头们产生任何威胁。诚然,这是我们绝大多数的企业输在思想意识的落后上,输在国家整体经济实力发展的“起后”上,输在市场经济发展的滞后上。

  事实胜于雄辩。中国办公用品零售业的“狼”来了!美国的史泰博来了,而且是一来就带着千锤百炼的已有的文化来了,这就是“让办公采购更简单”的经营理念,提倡的是“简单便捷”的采购文化,其实已经开始“去零售化”,这与中国办公商品业浓厚的零售化业态是大相径庭的。中国很多的办公用品零售商是没有文化理念的,尽管经营的是与文化密切相关的“类文化”产业。

  在商业市场上,“小米加步枪”是敌不过“飞机和大炮”的,中国办公商业厂家面临着一次时期不长的市场威胁,有没有危机意识,此时已显得不再重要,因为势态已就,长此发展下去,我们就只能依赖于国家的经济政策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