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是旅游业的朝阳产业


  

                                    文化是旅游业的朝阳产业

    近年来,人们对旅游的质量要求越来越高。一个理想的旅游的目的地,不仅要使游人达到观赏大自然的美景,陶冶性情,锻炼身体的目的,还要在旅游中增长知识,增加阅历。可以说,文化旅游的开发建设已经变得越来越重要了。
  文化旅游,是旅游者以了解旅游地的人文景观为主要目的旅游,主要指在人类历史长河中的文化艺术的产物,如历史古遗址、历史纪念地、历史名城、历史文物、古建筑、古墓群、古寺塔等,以及新老技艺、名食等文化。只有营造文化旅游氛围,才是旅游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途径。
  运城旅游资源储存量大,占全省旅游资源的二分之一;种类多,文化积淀深厚,有巨大的发展优势。虽然该市给旅游业发展提供契机,文化旅游资源不断得到利用和挖掘。但是,运城市至今尚未有一个全市旅游景点的缩影展,人文旅游资源的开发还没有形成大规模,这方面的投入比例还不大,人文资源无法与我国著名旅游地的多样性、深厚性相媲美。其文化旅游并不尽如人意。虽然旅游景点的知名度与宣传促销有关,但根源是人文景观的挖掘不够和投入不足。
  “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诗因楼而生、楼因诗而名的四大名楼之首鹳雀楼“复活”,成为河东旅游业的一大亮点。但是,其文化产业的开发建设和山西省平遥、乔家大院、云岗石窟等著名旅游景区相比较,还存在着许多差距。
  对鹳雀楼景区而言,仅仅就是一座巍峨挺拔的复制楼和一些雷同的小桥流水景点,既没有仿唐街、文化廊、书院、一条诸如旅游文化之类的大街,也不见仿古食府或小吃一条街,更找不到衣著古装的现代文化名人现场绘画;景区内的旅游文化纪念品特色不突出,工艺不精湛,景区旅游文化活动还处在一个空白点……
  而被联合国评为世界文化遗产的平遥古城,是一座具有浓郁汉民族特色的城市。它不但代表了中国明清时期汉民族建筑的完整形象,而且它的旅游文化对人们更具有强大的吸引力。它的在古县衙内表演的“审案”、“祈雨”等古装戏曲,让明清时代浮现眼前;它的“日昌盛”商号中的叫卖声,显示着晋商的睿智和精明;明清一条街两旁摆放的旅游文化纪念品,吸引了中外游人的目光……此外,各种多姿多彩的文化活动,让汇聚在此的天南地北旅游者,感受着浓浓的明清文化气息……
  如今,旅游、观光的人相应增多,人们不仅需要殷实的物质生活,更需要丰富多彩的精神文化生活,就运城市旅游业目前的现状,还缺少一种文化旅游的大氛围。作为一个旅游发展中的城市,旅游业不仅要和全国著名旅游区交流、协作,更要和国际旅游文化接轨。要让游人真正享受到运城的文化旅游,就要加强旅游文化的开发建设工作,以促进文化旅游发展,增加知名度。因而,在政府投资搞配套项目的同时,要多采取社会办旅游的办法,开发建设文化旅游产业;提炼、挖掘具有民族特色、地方风土人情的民歌、戏曲、舞蹈以及剪纸、面花、布人和民间绝活表演等,以不同的方式奉献给游人;要积极营造运城文化旅游氛围;要完善各景区内部设施,要有规范的导引标志,精美的宣传画册,丰富的购物,多彩的文化活动等。
  作为旅游管理部门和经营单位,要不失时机加强旅游促销活动,生动地介绍运城的发展史、文化成因、名人名胜、民间传统、民族风情,突出运城独特的文化特点;要净化旅游环境,摒弃文化垃圾,以内容丰富多彩,格调高雅清新,服务热情周到增加旅游的吸引力,树立运城旅游大市的整体形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