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降出口退税促使纺织行业面临结构性洗牌


  从71日起,中国纺织品出口退税将再次降低2%。这意味着纺织行业的平均利润再次直接减少2%。很多纺织企业反映,这样的举措让纺织利润被严重压缩,纺织生产甚至亏本,企业不得不再次面临困境。

出口退税外在因素

中国近几个月的贸易顺差,特别是3月份出现回落后,45月都出现了大幅回升,导致人民币升值的压力陡升,主要是来自美国的压力。而纺织品出口是贸易盈余的主要来源之一。

商务部有关官员在今年年初就明确表示,今年的主要任务就是降低贸易顺差问题,以减缓人民币升值的压力。在去年918日纺织品出口退税下调2%之后,今年从71日起,纺织品出口退税将再次下调2%,而且并没有像上次那样再给任何的缓冲时间,迫使中国的纺织行业进行结构性调整。

纺织企业还面临多重压力

除了出口退税的压力之外,纺织行业还面临着其他多重压力,也让很多纺织企业感到无所适从,甚至要遭受被淘汰的厄运。

其中之一就是人民币升值一直在侵蚀着纺织品出口利润。自从2005721日人民币直接升值2%以来,人民币汇率一直在走高。

其二,资金短缺的压力。国家减缓人民币升值的另一个途径就是不断的加息,紧缩银根。这使得纺织企业资金的成本在快速的提高。而现在处于纺织淡季,成品库存大量积压,占用了大量的资金,使得企业的资金周转出现了困难,在棉价没有上涨之前,都是占用棉花贸易商的货款来进行资金的周转。

除此之外,近来棉花现货价格也在期货市场价格带动下开始回暖,短短一个月内,棉花现货价格上调了600/吨。而此时正处于纺织品淡季,纱价却并没有出现太大的上调。纺纱的机器也不能停,必须要买进棉花原料继续生产。棉价上调之前,还可以占用贸易商的货款,但之后,就是现款结算也很难找到合适价格的棉花。

纺织企业的出路

在国家宏观调控下,产业政策取向也日趋明确。纺织行业作为劳动密集型企业,国家自然要考虑到就业问题,但是纺织产品附加值普遍不高,光靠低廉的价格是不能长久的,也是缺乏竞争力的。所以纺织企业必须要进行结构性调整,增加产品的科技含量,提高附加值,提升品牌影响力,增强国际市场的核心竞争力,这样才是长久之计。当然,在这个转变的过程中,纺织行业必然要付出沉重的代价和成本,进行结构性洗牌,产业升级,但这也是中国纺织行业保持昌盛不衰的唯一出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