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奇的女教师


  她被拐卖到小山村,但她把全部感情倾注到了学生身上,从被拐女成为深受尊重的女教师———去年,本报独家发现并报道的曲阳传奇女教师郜艳敏的故事曾引起全世界范围的热切关注,被中央电视台、凤凰卫视、香港《大公报》等2000多家国内媒体转载报道。她的事迹深深打动了广大读者,她也因此被百万读者评为2006年度感动河北十大人物。

  13年前,河南打工妹郜艳敏被人贩子拐卖,惨遭强暴后以2700元的价格卖到了太行山深处的曲阳县灵山镇下岸村。7年前,因村里条件艰苦,老师都不愿意来,村里的孩子们面临失学,作为村里唯一上过初中的人,郜艳敏在孩子们的哀求下当上了代课老师,孩子们期待的目光使她留在这个被外界遗忘的角落。

  下岸村位于曲阳县最北部的大山深处,40户村民,200多口人,村民们的生活都非常贫困。村里原来有一个小学校,几间破败的教室,两三个老师。1995年,学校里缺老师,就想在村里找个代课的,找遍了整个下岸村,就郜艳敏文化程度最高初中毕业,这样郜艳敏就当上了老师。

  郜艳敏感人的传奇故事也引起了影视界的关注,长春电影制片厂以她的真实经历改编成电影《嫁给大山的女人》,并于昨日在平山县沕沕水风景区开机。

  昨日,几位当地山民也非常熟悉的演员村里、王立可等人出现在沕沕水风景区旁的平山县北野乡黄安村,引起乡亲们的阵阵惊呼,随后,长春电影制片厂、北京佳人乐国际影视投资有限责任公司联合拍摄的彩色故事影片《嫁给大山的女人》在此开机拍摄。

  该片由作家陈继中、阴法勇编剧。此前,有多位影视界人士联系记者和郜艳敏本人,表示要将郜艳敏的故事改编成电视剧或电影。令人惊讶的是,长春电影制片厂出人意料得迅速。

  编剧阴法勇还担任了该剧的制片人,他告诉记者,去年他从网上看到郜艳敏的事迹后,深为感动,她的故事非常具有戏剧性和传奇性,于是他们计划将其改编成电影。随后,他和陈继中等人两次深入曲阳下岸村,体验生活,采访郜艳敏,很快拿出了剧本,随后通过了吉林省广电厅审查,5月27日,长春电影制片厂批准开机。此前,阴法勇让郜艳敏签署了“授权书”,同意使用她的故事为原型改编电影。

  20日上午,郜艳敏应剧组约请来到外景地,她带来了女儿怡雨,母女俩的到来受到演职人员的热烈欢迎。

  去年5月,本报记者在一次对曲阳山区贫困孩子的调查中,在被大山遮蔽的山村小学中偶然认识了郜艳敏,了解了她极富传奇色彩的经历。她的事迹经本报独家披露后,引起了海内外巨大而广泛的轰动,美国、日本、新西兰、澳大利亚等许多个国家的读者都通过本报联系她,表示关注和愿意提供救助。

  郜艳敏依旧是一脸朴实纯净的笑容。她告诉记者,现在她和学生们都挺好的,希望大家不要惦记了。由于本报的关注,她任教的下岸小学才没有因政府“遮丑”而被取消。教育局给学校新派了一名女老师,两个人合作得很好。现在两个人一个人教一个班,感觉比过去教复式班轻松多了。下个学期她教一年级8个学生,现在村里人在她的呼吁和外界的帮助下都认识到了上学的重要性,已不再轻易不让孩子上学了,“一个也不能少”,是郜老师朴素的心愿。

  村里有几个5周岁的孩子,郜艳敏也动员他们的家长让孩子来自己班上,免费给家长带孩子,她认为这样不仅能看护着孩子们,而且还多少能教他们学点知识,更重要的是,这样就可以让他们的父母多打点工,这里的乡亲们实在太苦了。

  一度县里认为郜艳敏给政府“抹了黑”,对她的态度很不好,曾派县、乡两级的工作人员在下岸村口值班“站岗”,以杜绝外人影响小学教学秩序为名,封堵各方的记者和来慰问的好心人,曾有十几路记者失望而归,上海电视台记者远途而来,被村口的工作人员纠缠了3个小时,也没能如愿见上她一面,这让她很歉疚。

  目前县里乡里对她的态度已有很大的转变,春节前,新上任的教育局长特地去下岸村慰问了她,她的工资也由每年2000元提高到每年3000元。眼下,她正准备报考函授中专,给自己充电,以便更好地教孩子们。

  不过还是有领导另眼看她,县里召开妇女代表大会,有领导就是不同意她参加,理由是,“她给县里惹了很大的麻烦。”

  让郜艳敏欣慰的是,过去不识字的丈夫总认为自己是花了2700元买来的,喝了酒常打她,从报道刊发后,她成了经常在电视上露面、好多人关注的“名人”,丈夫再也没有打过她。不过丈夫因常年劳累累坏了腰,医生说不能干重活了,但没办法,在家躺一段时间还得去山西打石头。买她做儿媳的公婆和她相处得很好,他们都很善良,也知道自己的儿媳很了不起,很尊重她也很心疼她。

  让她牵挂的是河南生病的老父,为了她郁郁成疾,现在身患绝症,她只能寄上一点钱,表示孝心。让她感动的是,各方的扶助给了她很大的帮助和温暖。

  但她更多地为村里乡亲们的处境揪心,今年初,本报百万读者评选她成为2006年度感动河北十大人物,荣获10000元奖金。她曾一度想把奖金全部分给村里人,后来由于记者的极力劝阻才作罢。回去后,她拿出1000多元为村里的孤寡老人、老党员每人买了一袋大米,又拿出1000多元为村里所有上学的60个孩子每人买了一个书包,又花了1500元从县里请来老师,添置器具,成立了一个秧歌队,妇女们现在每天晚上集中到一起跳秧歌,村里的气氛一下子活跃了起来。其余的钱,2000元给了公婆,2000元寄给了生病的父亲,最后,自己只剩下几百元买了个简单的手机。

  下岸村通往外界只有一条羊肠土路,这条路成了下岸村难以摆脱贫穷的根源,省里搞村村通,但村里凑不起配套资金,所以这条路成了难题。郜艳敏一直在想帮村里修好这条路,村里人也把修路的希望寄托在她身上。

  这次自己的事迹被拍成电影,她一点都没有考虑自己向剧组要什么报酬,她期望外界能够再次注意下岸村,能帮助她修一条柏油路。剧组的制片人承诺,如果外界对这部电影赞助多或者放映后收益大的话,一定尽力给她提供帮助。

  一个女教师,几间破旧的教室,两个班,十几双渴求知识的眼睛,荒凉的大山深处从此有了一个感人落泪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