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因你们的善心而更美好


··向 禁 毒 志 愿 者 钟  明 致 敬··

  贵州遵义禁毒志愿者钟明(左)与他帮扶的脱毒者在一起。这名脱毒者有8年吸毒史,是一位歌唱演员,曾无数次戒毒,无数次复吸,在钟明帮助下已脱毒

        新华社记者 石新荣

l            自去年623日采访钟明后,其间通过多次电话,也不断收到他的短信。本来答应春节去看望他们的,但是,由于母亲生病,又食言了。

好像总是很忙,忙不完的事。

在前往安顺做涉煤税调研的时候,钟明发短信说:“石姐,我们给戒毒者办了养兔基地,什么时候来吃兔肉?”

在前往遵义采访农民工问题的路上,钟明电话来说:“石姐,有一个求助者,我恨他不争气,没有理,结果最后他自杀了……”钟明在责怪自己。

在北京采访有关黄金产业问题的时候,钟明的短信又说:“石姐,我们的禁毒网站开办了,记住帮我们点击采访哦!”

还有,还有……

每次都答应说“好,好,好”,并真心为他们高兴。但一忙起来,又忘了。没有点击、没有采访,因为正在北京采访其它内容,难以分身。

··记者的职业注定行色匆匆,注定如猴子扳苞谷一般,不停地接受新的采访任务,不停地关注新的热点。我们很难只追踪某一个新闻,这是我们工作的性质所决定的。

尽管如此,依然十分抱歉。辜负了钟明的信任,加之一次又一次地不能履行诺言,确实很惶恐。

因为钟明是一个很纯粹的人,一个特别值得尊敬的志愿者。贵州团省委负责志愿者工作的马雷曾经由衷地对我说:钟明是一个真正的志愿者,他坚持这一理想很多年了。  

是的,钟明确实就是这样的人,他在做自己认为应该做的事,帮助那些连亲人都认为可以不理、应该消失的吸毒者。

他和他的家人受过很深的伤害,家里的存款、妻子的首饰等曾经被接到家里戒毒的吸毒者洗劫一空。他尽心帮助过的多名戒毒者经不住白魔诱惑,重新当上了瘾君子,让此前的所有努力化为乌有……他迟疑过、后悔过,但他最后还是坚持下来了。

钟明的妻子在一家茶楼当领班,很支持丈夫的选择。

毛泽东主席他老人家说,一个人做点好事并不难,难的是一辈子做好事。

钟明就是这样的人。

作为记者,见识的人可谓千千万万。有的高官落马了,有的企业家黯然退出历史舞台;有的人灯红酒绿,有的人为温饱发愁;有的高洁,有的丑陋……钟明让我们心里有暖暖的春意,让我们看到人性的光芒与伟大。

    不知道什么时候能履约,去吃“脱毒”者就业基地养的兔肉。但我心里一定记得这个约定,记得钟明和他纯朴的家人、他的那些被感召参与这项事业的朋友们:老张夫妇及他们帅气的儿子、张红娣女士等。

       戒毒农庄的老张夫妇及他们的帅气儿子。

   真诚地祝福他们,向禁毒志愿者钟明致敬,向他的家人和热心参与这项事业的朋友们致敬!!!

   注:在北京桑那天里写稿之余,看看这些昔日拍摄的照片就是最好的休息。尤其是看到钟明及他的家人和朋友们的纯净笑脸,格外高兴。特撰短文于此,并贴上所拍的一些照片,以表达对这些平凡而具有伟大人格的普通群体的敬意——相信生活因你们的善心而更美好!

    同时,有2个相关链接,都是曾经报道与戒毒有关的内容,一是写钟明的,二是写成龙的。

(石头于2007731北京)

 

 

 

相关链接1钟明:为“脱毒”者搭建就业平台

20060626 17:34:29  来源:新华网

新华网贵阳626题:钟明:为“脱毒”者搭建就业平台

    新华社记者石新荣

    623中午,在贵州遵义市山区一个简朴的小农庄里,记者见到了在禁毒志愿者钟明帮扶下已“脱毒”一年半的李兵(化名)。李兵肤色健康,情绪饱满,头戴一顶印着“贵州省青年志愿者”字样的小红帽,显得很“阳光”。如果不是此前看过相关资料,很难把眼前这位朴实的青年,与一个有着8年吸毒史的歌唱艺人联系在一起。

    

             图为钟明(左一)与戒毒农庄的老张夫妇。

   出生在革命老区遵义的钟明,从20014月至今,先后出钱出力帮扶13名男女青年“脱毒”,目前已有李兵等4人得到了巩固。为帮扶“脱毒”者,钟明经历了屡败屡战的酸甜苦辣,被伤害过、误解过,也流过泪,但从不动摇和放弃。他说,挽救一个人就是挽救一个家庭,只要有百分之一的希望就要尽百分之百的努力!

    钟明对吸毒人员染上毒品的原因做了详细分析:一是主动型,明知毒品危害出于好奇而主动去尝试,多为一些玩世不恭、我行我素,缺乏社会和家庭责任感的人;二是引诱被动型,交友不慎,被引诱吸几口终成“瘾君子”;三是受骗上当型,因一时的身体、工作、爱情等不顺心,误入服特效“药”解忧歧途。从吸毒人员群体来看,学历低、家庭教育缺失的占大多数。

    钟明认为,吸毒人员本身是毒品受害者,是一群特殊的病人。生理脱毒容易,心理戒毒很难。这就需要社会消除对“脱毒”人员歧视和排斥的心理,为他们提供“脱毒”后就业和巩固的环境。否则,一人吸毒,全家遭殃,因吸毒引发的犯罪也日益增多,成为社会难题。

    李兵是一名歌唱演员,有8年吸毒史,曾经多次戒毒、多次复吸。沾上毒品后,厄运缠身,被剧团除名,女友离去,年迈父母含忧过世,哥姐对他避之不及。

    为给李兵提供一个良好的“脱毒”环境,钟明把他安排到了朋友的农庄里,并每月从自己微薄的收入中拿出一定比例,给李兵交伙食费,还给他零花钱。在农庄里,李兵重新找到了被信任、被倚重的感觉。农庄午饭后,李兵忙着收拾、洗碗、刷锅,把一些剩饭菜喂狗、猫、小鸭等,完全融入了这种简单、朴素的生活之中。

    

    “脱毒”者李兵曾是一名歌者,现已重拾昔日风姿

    李兵“脱毒”半年后,曾想到酒吧、歌厅等工作,以减轻钟明的经济负担。但是,钟明坚决不同意,担心李兵到社会后再次复吸,让过去的努力付诸东流。“就如同一场洪水,把辛苦种植的庄稼全冲毁了,不能冒这个险!”

    目前,钟明在海龙镇引进了一个热气球环保观光度假村项目,计划把这里建成一个李兵等“脱毒”人员的就业示范基地。他说:“起码有1/3的员工要招“脱毒”人员,为他们提供一个良好就业环境。”

    度假村的投资者张红娣女士也有朋友曾经被骗吸毒,她亲眼目睹朋友沾上毒品后给自己和亲人带来的痛苦。她说:“我很愿意尽绵薄之力,去帮助那些想彻底摆脱毒品危害的人!”

    钟明出生农家,17岁参加工作,先后当过乡镇机关打字员、遵义市红花岗区团委副书记、书记,20054月至今,任红花岗区海龙镇人民政府镇长。屈指数来,钟明已是一位有16年志愿者经历的老志愿者了,曾荣获“首届贵州省十大杰出志愿者”、“2004年全国百优志愿者”等称号。

    确实,团委书记的特殊身份使钟明总是站在志愿者的前沿,长期坚持帮扶孤寡老人、失学儿童,坚持每年春节接一位福利院老人、“六一”接一名孤儿到家里一起过节,给他们送温暖、献爱心。近6年来,钟明又重点增加了志愿帮扶禁毒项目,他的不少朋友受其影响,也以不同方式加入到了帮扶“脱毒”的队伍中。

    除项目“脱毒”之外,钟明想为“脱毒”人员做的事还很多:建立“脱毒”人员网上爱心之家,建立“脱毒”人员心理康复职(就)业学校,改变“脱毒”人员的身份,让更多的人重享幸福人生!

    钟明当镇长后公务繁忙,妻子在一家茶楼打工,月收入只有800元,钟明的父母还在给住宅小区看门补贴家用。钟明一家是淳朴善良的,他妻子何梁英说:“钟明不抽烟、不喝酒,是一个很有责任感的好丈夫。他喜欢做好事,帮助别人,我理当支持!”

    钟明说:“有人说如果我拿当志愿者的时间和金钱去多跑关系,仕途可能会走得更远。但我不后悔,我在尽一个共产党员的职责和履行对党组织的承诺。”(完)

相关链接2成龙贵州行宣传远离毒品

成龙贵州行宣传远离毒品

新华网 (2005-07-27 08:38:55)

新华网贵州频道7月27日电(记者 石新荣)"我真诚希望你们拿出毅力,远离毒品,远离坏朋友,做一个对社会有用的人。"26日上午,著名影星、联合国亲善大使成龙到贵州省六盘水市禁毒教育基地看望正在那里戒毒的病员时说。

    

    成龙坦言,小时候家里很穷,也吃过很多苦,但父亲告诫自己有三件事不能做,一直牢记至今。这三件事是:第一不能参加黑社会;第二不能吸毒;第三不能赌博。今天看到你们不少人都很年轻,却呆在这个地方,令人心痛。

    "改变需要毅力,成功需要坚持。"成龙大哥哥般地说,"不要责怪别人,要多从自己身上找原因,家人爱你们,我爱你们!"

    在戒毒所数百名病员签名"珍爱生命、拒绝毒品"的倡议书上,成龙用中英文题写道:"永不放弃,一定成功,加油!国家爱你们!"

    成龙向戒毒所赠送了一套健身器,并现场示范使用方法。他说,有了好的体魄,才能为大家服务。

    据了解,成龙此次贵州行为期3天,除举行慈善晚宴拍卖活动,为六盘水市的失学儿童筹集善款、参加"龙子心小学"奠基仪式外,还参与了宣传戒毒、看望鳏寡孤独、为大学生演讲等一系列公益活动。(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