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篇
“搞化学的天地不是很大,我在做化学研究时常常没有‘世界’这个概念。比如酒精分子,我天天研究它,头脑里没有更多的想象,而只有离开这个研究空间时,才发现世界是那么广大,同时也是如此美丽。研究自然科学就是一心一意地深入,而当你脱离开它时,才知道窄与宽的问题所在。研究工作需要深,而人的生活却需要广,需要丰富,这两点是相辅相成的,有主有次生活才会精彩。
人不应该只为工作而活着,他还应该享受工作以外的生活乐趣。特别是人文素质的提高,对科学家最为重要。主宰社会进步的是人文,推动社会发展的是科学,人对自然的依靠是无限的,宇宙的点点变化都会使人类身受其害或是身受其益。所以人文与自然是互相的作用,自然科学家必须要了解人文,了解社会,才会开阔思路,更有助于提高科学研究,提高自己的文化品味。”
――胡亚东
与
“满室顽石半橱酒,
四面画影一墙书,
仙乐鲜花常相伴,
半坐半卧半糊涂。”
一个人在事业上取得成功不难,但同时又能悠闲地生活则不易,胡亚东却做到了。
1996年胡亚东从中科院化学所所长的位置退下来后,每天与音乐、鲜花、石头、读书、写作为伴,但他却活得异常充实。如果说研究化学是胡亚东生命中最重要的部分,那么音乐、摄影、养花、收藏则是他生命中不可或缺的元素。
每当胡亚东坐在藤椅上听音乐的时候是非常专一的。他说,音乐能够提高思想境界和理解力,对做人、做事、品格、修养都会产生巨大影响。一千多张CD盘,几百盘磁带,他每天要欣赏近两个小时,音乐的真正内涵是需要欣赏者用自己的文化和心灵去感受,他不是学音乐的,可音乐却跟了他一辈子。
这得益于一位小学同学,是他打开了胡亚东的音乐之门。已经六十多年过去了,他竟然奇迹般地苦苦寻找到了这位音乐启蒙人赵宏声。
当年已是口琴演奏家的赵宏声经常带胡亚东参加音乐会,后来胡亚东喜欢上了小提琴,跟一位奥
1982年,国际科联在英国剑桥召开会议,其中一个重要议题就是恢复中华人民共和国在国际科联的合法席位。中国科协派出了以周培源为团长的5人代表团,胡亚东就是成员之一,他们的使命就是在这次科联大会上把台湾占据科联的位子重新夺回来。
会议很激烈,台湾的代表为保住科联的位置四处活动。而我们的代表也通过各个渠道宣传巨变中的中国,介绍中国在科技、文化、军事、经济等领域的发展。最后选举的时刻到了,形势对中国不是太有利。这时中国代表团团长
回到伦敦后,英国皇家协会准备第二天宴请中国代表团。这时皇家学会的一位高级官员在与胡亚东聊天时谈起了音乐,俩人兴致正浓时那位官员盛情地说道,明晚有一场音乐会非常难得,你有没有时间去?胡亚东当然想去,但明天是皇家协会宴请中国科协代表团成员的日子,胡亚东不好缺席。在一旁的周培源团长听到了,他知道胡亚东是个音乐迷,便说道,“我们这次成功地恢复了中国在国际科联的合法席位应该庆祝一下,你就代表大家去欣赏这场音乐会吧。”
胡亚东异常兴奋,任务完成了,团长又特批自己去欣赏音乐会,快乐的心情难以言表。这是一场钢琴家波利尼的独奏音乐会,胡亚东有好几张这位钢琴家的唱片,但他没有想到竟然在英国欣赏到了波利尼的演奏。事情已经过去很多年了,但那场音乐会及有着波利尼签名的唱片却给胡亚东以无穷的回味,许多唱片也在文革中丢失了,但有着波利尼签名的那张唱片他却仍然保存完好,他说,看见这张唱片就会想起中国科协在英国成功地恢复国际科协合法席位时的难忘情景。
胡亚东喜欢世界的多样性。事物有多样、多元、多极几种,而他觉得多样最好。因为多元、多极都带有排它性,惟有多样不带有排它性且有相融性。花有多样性,所以
街上有一个树种很好看,但不知何名。胡亚东就去图书馆查资料,用了两年的时间终于查到了。原来这树种叫白腊树。他玩一行便成为这一行的专家。比如音乐,
浏览着十几本仙人球的影集,便可知
球美刺秀花不香,
苦心搜寻自彼洋。
十载闲情无大志,
始悟真谛来他乡。
徘徊
胡亚东,不是一位沉缅于书斋、孤芳自赏的名士,更不是一个仅限于愤世嫉俗、清高自傲的儒生;他是化学家,在化学领域做出了一定成就的“两弹一星”功臣,但他同时又是自然科学家,他最大的心得莫过于“文学艺术活动需要灵感的滋润,化学也同样需要灵感。”正是因了这种灵感,他才在科学与艺术人生之路上,走出一条适合自己的成功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