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心杀贼,无力回天?——房价飙升压力下的政策脸谱



 在房地产宏观调控近三年的今天,宁波的房价仍在持续上涨、甚至已经开始重现飙升之势。——这应该是可以为人所明显感受的一个现实。
 这一现实存在于新开楼盘价格一轮紧接一轮的上调之中,存在于购房者越来越买不起房的叹息之中,也鲜明地体现在政府部门所发布的可能还有所保留的数据当中。
 根据统计部门发布的月度数据,今年1—5月份,宁波中心城区商品房销售均价同比涨幅分别是5.8%、4.4%、5.2%、4.7%和6.4%,其中5月份的房价涨幅更是创下自2005年二季度以来的新高。就商品住房而言,到5月份止,市区新建商品住房销售均价已经达到7566.20元/平方米,同比上涨近8%——这意味着在宁波市区已经很难找到定价在7000元以下的楼盘了,而高档住宅的销售均价更是已经达到17144.70元/平方米!
 真是“一夜之间回到解放前”啊……
 “解放”迹象开始于2004年夏天。是时,国家首次出手调控楼市、提高开发商的自有开发资金比例,随后出现的诸如身处市区繁华地段的“雍和苑”以7000元上下的低价开盘、久违了的打折优销售手段重现楼市等景象,曾经一度让购房者以为房价终于要跌了。
 2005年接连发出的“国八条”、“新国八条”等等暴风骤雨式的调控政策,伴随着甬城楼市交易程度的极度萎缩和鄞州中心区等市郊板块房价的明显回调,更是坚定了购房者对宁波房价必跌的信心。
 然而,经历了2006年同样频繁的政策调控之后,购房者的这一信心受到了无情的打击:调控声中,房价明显表现出了不降反升的态势,土地市场更是诞生了华辰北9号地块这一成交价格足以令大多数业内人士瞠目结舌的“新地王”。
 到了2007年,这种打击的力度显然有增无减,购房者盼望的“解放”愿望至少在短期内被宣告破产了——与2004年春那一波几近疯狂的房价涨势相比,2007年的这个春天难说不无相象之处。
 感受了2007年开年至今的房价表现,再回首这三年来的楼市调控政策脸谱,似乎不由得不让人相信:猛烈的宏观调控风暴就象沙滩上留下的一排脚印,最终还是会难抵房价上涨之浪的冲刷而被抹为乌有的。


 于是,“政策无用论”日渐在楼市中蔓延开来。
 “政策无用论”似乎已经成为今天各方楼市利益群体的一种集体共识——房地产宏观调控近三年,结果如何?我们看到、听到的景象是:开发商在或明或暗地发表着对楼市走势的乐观预测,购房者则在四处托关系甚至漏夜排队买房子,乃至不少政府官员也在表示着对房价涨幅走低的担忧……
 在这些景象背后,我们不难发现“房价难调”的一些根结。
 对于开发商而言,显然是最不愿意看到房价回调或者下跌的——不单单是这将关系到利润的大小,更大程度上,房价下调会影响楼市信心进而影响到自己的饭碗。股市“买涨不买跌”的规则在楼市同样适用,房价越跌购房者越相信还会继续跌、持币观望气氛愈浓厚,楼盘销售周期自然因此被不断拉长——这对于高投资且资金来源很大程度上依赖银行贷款及购房按揭款的房地产业而言,显然足以致命。在这种背景下,开发商岂有不为房价上涨煽风点火之理?
 而购房者生怕买不到房的心态,尽管有受开发商言论及调价行动影响的成分,但仍然在某种程度上反映了楼市需求的旺盛。今年以来,尽管楼盘销售火爆,但大家判断其中占主导地位的还是自住需求——如果这样的判断成立,则表明房价上涨有着坚实的实际需求支撑基础,考虑到需求的持续生长性,以及土地资源无庸置疑的日益稀缺性,楼市供需的失衡很难得到完美解决,在此意义上,房价上涨难为政策所改变也就可以理解了。
 更主要的是,政策调控难以撼动高房价,相当程度上在于地方政府对房地产业的重视。从理论上讲,尽管长期看土地供应趋减之势难改,但短期内增加楼市供应并非是一件不可能完成的任务。退一步说,即便政府在经济适用房、限价房以及廉租房的供应上加大力度,也可以分流商品房、二手房市场的需求,进而缓解楼市供需矛盾、抑制乃至催低房价。不过,鉴于房地产业对地方经济增长的重要作用、房地产业对诸多产业进而对GDP的拉动作用,让政府有意无意地更愿意不出力或少出力于控制房价上。专家学者们相信的“地方政府对房地产宏观调控政策阳奉阴违”的问题,当在房价的持续上涨潮中起了推波助澜的作用。


 然而,看待房价与政策之间关系时候,必须需要强调的一点是:中国的楼市永远是政策市。
 说楼市是政策市,不仅仅是因为楼市走向总难免受政策所影响——其他产业、其他商品的价格波动,何尝不如是?更大程度上,“政策市”的含义当体现在房子这种商品迥异于一般商品的特性上,即房子这一商品的价格波动不仅仅只是一个经济现象,更为发展为一个社会问题。
 房子的社会性,无论是重庆“史上最牛的拆迁户”事件引发的社会对于政府拆迁正当性的讨论,还是近几年乃至近段时间宁波诸多楼盘因为这样或那样的原因而导致的已购房者集体问责开发商乃至政府部门的群体性事件,都可见一斑。
 房价问题同样有这种社会性。应该承认的是,从2004年夏天到现在为止,国家之所以持续地开展房地产宏观调控,相当程度上是因为房价上涨已经引发了普遍的民怨、进而影响到了社会的稳定。毫无疑问,只要房价上涨所导致的这种社会性威胁没有消除,国家针对楼市的调控就不会明确宣告结束——加息、增税之类的经济手段不行就行政干预,政策永远是出不尽的。
 在这个意义上,近三年来政策脸谱上的那一抹无奈表情、政府有心杀贼而似乎无力回天的现实,并不是最终的结局。在抱怨声中似乎无望地等待房价水平达到自己经济承受能力内的购房者,更应该等待的,或许是国家调控楼市更大、更坚决且“不破楼兰终不返”的决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