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上海楼市的现状及商业地产投资的机遇


    房价下跌。鉴于07上海的楼市自05年06年(国六条,国八条)的宏观调控后,市场得到理性的回归。上海的房价在调控中有过一次明显的下跌过程。但由于产业结构的变化,国际化大都市   的速度,需求的客观存在,以至在07年下半年房价报复性反弹。虚涨比例达30%以上。有的地区板块甚至高达70%。于是出现了贷款新政,收紧银根。在08年至今,上海的楼市形成以下三大特点。

一.交易量明显下降。

    交易中心人头拥挤的现象在08年已淡然消失。冷冷清清    了工作量。08年一手房市场1月至6月总共才成交了527.3万平方米。而在07年同期成交量是1043.08万平方米。下降幅度达一半左右。而二手房的比例也在逐步下降,07年底每月成交18000套,而在08年初降至11060套。4月5月稍好,但也只有14000套。6月下降至12895套,7月只有9656套。跌到万套以内。可见交易量下降明显。

 

二. 老百姓持币观望犹豫不决。

    成交量下降的直接原因是老百姓持币观望。持币观望是宏观政策效应的必然,是对房价走势心理预期的变化。人们在期待房价的下跌,“拐点论”的出现。加速了这种心理预期的冲动。美国的次贷危机,股市的低迷,第二套房的界定及利率的上浮等等,都影响着人们购房需求。但不管怎么说,持币观望的人本身就证明客观需求的存在,只是目前的时常是改善性需求主导的买方市场,改善性需求的明显特征是:人们有房可居,有一定的经济基础。因为是改善性需求,他们可以等,可以观望,犹豫不决是等待时机。等待最佳的入市时机。同时,由于中央扩大了社会保障体系的范围。加大了经济适用房“   ”廉租房的享用人群。人们也在等待,期盼着自己可以入围。政府为了缓解供需矛盾,把一部分有效需求纳入了社保体系范围。减轻了市场的压力。

三.区域性年下半年的虚涨,有的地区涨的非常不理性。

    引发了央行的贷款新政。对第二套降低贷款成数。提高利率。同时对开发商不予上市融资。贷款从紧。使开发商面临资金链断裂的危险。于是“  ”“  ”等等言论充斥市场万科带头降价,促动开发商们纷纷打折,送礼,降价。某些区域特别明显。例如三林板块,曾一度打着世博概念,房价一路走高,从7500到一万八,甚至最高突破两万,七宝板块也是如此。从七八千一下子涨到两万。XXX板块涨幅也太大。从5千涨到8千多,等等。贷款新政货币政策从紧后,交易量明显下跌,房价开始下降。三林有个新盘开价在13500到15000元/平方米,这是房价虚涨后的理性回归。笔者觉得这是必然的。任何一个区域只要房价涨的过快,非理性的超越市场的价值,那么他必然会下跌。这是理性回归,是十分正常的。但房价的涨跌主要是看供需矛盾。在内环内,中内环之间,由于供应量太少,房价走势坚挺,有效需求供应量不足,和无效需求供应量过大是当前上海楼市的一个明显特征。

四. 商业地产投资的机遇。

    商业地产的  是非居住房。而非居住用房恰恰是中央宏观调控政策规范范围之外。也就是说,二年以来的宏观调控对非居住用房虽有影响,但影响不大。这就给商业地产带来巨大机遇。它的发展空间很大。加上城市化建设速度的加快,国际化大都市的确立,产业结构的变化,都给商业地产带来商机。特别是四大中心的确立(即国际金融中心,国际贸易中心,国际经济中心,国际航运中心)对非居住用房需求很大。仅从国际金融中心一项,上海的缺口就很大。无论从金融从业人员数字看还是从金融产业的  上看,我们的差距很大。一个国际金融中心,像纽约、东京等等,金融从业人员高达80万。一个地区性金融中心,像新加坡、香港等地,金融从业人员也要40万之多。而上海作为一个国际大都市,国际金融中心的定位,金融从业人员才10万之众,可见发展的空间有多大。从另一方面看,政府的政策也在加大力度支持鼓励金融业发展。近日,市政府专门发布了“关于加快引进金融也,科技高端人才的若干意见”,给予很多政策优惠。购房给房贴,入住上海给户口。XXX子女     。浦东新区拿出20亿专门在陆家嘴地区造百领公寓,近3.7万套房子。可见力度之大。因此,我们可以充分肯定,商业地产将是上海下一轮楼市的亮点,是一个不可多得的投资热点。

    四大城市副中心的确立,给商业地产也带来了新的机遇。尽管徐家汇作为四大城市副中心之首,但它的甲级写字楼的数量远远不能满足市场的需求。更不用说   地区了。作为四大城市副中心的   。它的发展空间更具有想象。其他像江湾五角场地区,花木镇地区,尽管有发展,但与徐家汇地区比还是有差距。可见持续性发展的潜力。总之,投资要在别人   的时候投资。投资的机遇无处不在,商业地产的热点将会在下一轮次中突现。机遇不是时时存在,而是给有准备的人的。抓住机遇,给自己留下一个充满想象的空间。

中国注册房地产高级职业经理人

范伟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