纪连海在岳麓书院为何发抖?
纪连海只能坐在院子里默默看着大师们讲课的方向
曾在“百家讲坛”开讲的纪连海,22日上午走进千年学府湖南岳麓书院时,他瘦削的身子瑟瑟发抖!
这位在“百家讲坛”讲述了六位清朝重臣故事的角色,虽然自称只是一位普通的中学教师,不是明星,但他评书相声式的讲课风格,以及他小品一样的长相,在观众心目中留下了深刻印象。
但在千年学府岳麓书院里,他表现出少有的沉寂。今天是湖南入冬以来最冷的一天,气温从前几日的20多度猛降至5度,干冷的寒风让来自北方的纪连海也禁不住直打寒颤。
然而,寒冷并不是他瑟瑟发抖的唯一原因。
岳麓书院创办于唐末五代,为中国四大书院之一。其精华就是千年讲堂,是书院的教学重地和举行重大活动的场所。五代时期(约958年前后)由智睿等二僧始建,宋太祖开宝九年(976年),潭州太守朱洞因袭增拓而成。时设讲堂五间,名“成德堂”,后改称“静一堂”或称“忠、孝、廉、节堂”,历宋、元、明、清至今。讲堂的正中是高约1米的长方形讲坛,古代的老师在这里讲课。
岳麓书院千年讲堂
南宋乾道三年(1167年)八月,朱熹从福建跋山涉水到岳麓书院讲学,与主教张轼会讲于坛上,从各地赶来听讲的人数以千计,人数之多,连池塘的水都被喝干了。 朱、张会讲时,分别是37岁和34岁,却都已跻身中国学术文化的最前列。
一千多年来,岳麓书院的教师集中了大量的海内最高水平的教育家,其中包括可称世界一流的文化哲学大师朱熹、张轼、王阳明、王文清、王先谦。
从学堂里走出来的学生更令人叹为观止,光是清代,就有哲学大师王夫之、理财大师陶澍、启蒙思想家魏源、军事家左宗棠、学者政治家曾国藩、外交家郭嵩焘、维新运动领袖唐才常、沈荩,以及教育家杨昌济等等。两百年来湖南人才辈出,与千年学府岳麓书院的思想之脉有重要关系。
上世纪九十年代以来,国内著名学者如秋余光中、余秋雨也都曾在此设讲坛,影响甚大。在“百家讲坛”开讲的纪连海,至少目前还不能称之为中国的学术大师,在曾汇集中国思想家讲学于此的岳麓书院,他说了一句令人回味的话:“来湖南压力太大,在岳麓书院压力更大。”这种压力使在电视上侃侃而谈的纪连海,只能在先贤面前保持静默。
http://blog.sina.com.cn/s/blog_49ae54740100bzbr.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