冰棍、雪糕、冰淇淋……(吴 敌)


 

冰棍、雪糕、冰淇淋……
 
黑龙江省大庆市第一中学 初二⒆班 吴 敌
 
“妈妈,我渴!”在公园里,一个小男孩儿喊道。
“宝贝,乖,妈妈给你买冰淇淋吃。”妈妈安慰他。果真,小男孩儿不闹了。
理所当然地,小男孩儿得到了一份哈根达斯。
“亲爱的,天这么热,你不吃一点吗?”爸爸关切地问妈妈。
妈妈本不想吃的,但在爸爸的极力怂恿下,妈妈买了一根伊利雪糕,妈妈边吃边抱怨说:“哎,非让我吃根雪糕,那两块钱干啥不好呀!”
爸爸在一旁一边啃着那五毛钱的劣质冰棍一边说:“天这么热,不降降温会中暑的。两块钱的雪糕,你心疼了,那你就不为你儿子吃进去的五十多元心疼?”瞧!就连吃雪糕,也分出了等级。
小男孩儿却满不在乎地说:“不就是一桶哈根达斯吗!我长大后给你们一人买一个就是了。”
其实,儿子欠父母的,仅仅是那份哈根达斯吗?不!欠的更多的是父母这么多年含辛茹苦的心血呀!
两代人的差距,不仅仅是吃冰糕的差距,更重要的是心灵上的差距。现在的孩子,一心只有获取,不停地向父母要这儿要那儿,而奉献的父母,得到的却少得可怜。也许,父母享的一辈子的福,也没有孩子一年享的福多。孩子就像小皇帝一样,被父母们养着供着。孩子要月亮,父母决不敢也决不能摘星星。
而心中装着妻儿,最劳累、奉献最多的爸爸,其等级地位却是最低的。
目前在中国家庭中,通常有三个等级,如果按操劳程度来分,爸爸一级,妈妈二级,其次才是孩子;但如果按享受程度来分,孩子则是一级,其次才是父母。
虽然孩子奉献最少,但地位却最高,这似乎成了每一个中国家庭不可更改的潜规则。

 

(此文系看图命题作文,写于2007年6月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