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能光:如何减少项目失败


核心提示:事在先,人为重。减少项目投资失败、控制风险的工作,应该从进入项目之前就开始考虑。目前国内外资本纷纷进入,直投公司还处于“由少到多”的阶段,投资这个行业也同样会经历几个起伏的阶段,才会逐渐走向成熟。

  文/王能光,联想投资有限公司董事总经理

  事在先,人为重。减少项目投资失败、控制风险的工作,应该从进入项目之前就开始考虑。

目前国内的直接投资市场还处于早期,国内外资本纷纷进入,直投公司还处于“由少到多”的阶段,投资这个行业也同样会经历几个起伏的阶段,才会逐渐走向成熟。

在我的理解中,VC的本质和使命是“养鱼”,而不是像现在这样“捞鱼”或者“抢着捞鱼”,抢项目、拼价格这种做法难以长久。在现在流动性过剩、“钱多”时代,联想投资公司有一些自己的独到之处,当然有一些是联想投资一直奉行的投资理念。

要搞清楚“输的是什么”

做风险投资,这件事情本身就有风险,即使是我们自己投资的项目也不可能100%地成功退出,也要明白:自己输的是什么?

风险投资的项目失败,无非是输在“人”、“事”两方面。

所投资的项目,输在“人”上,主要有两种情况,一是项目团队的管理能力,二是项目团队的道德风险。

事情主要是项目团队干出来的。因此,项目团队的执行能力和应变能力就成为项目成败和高下的关键。执行能力就是能把制定的计划和战略执行下去,做到位,而应变能力就是对外部环境的应对能力。一个创业公司经历过快速发展,又经历过低谷并从低谷中成功走出来,继续走上快速发展的阶段。具备这种执行能力和应变能力的项目团队,是投资者最愿意投资的。

但是,有时候项目不错,所在的市场空间也非常好,但是团队比较年轻,没有经历过公司的起伏阶段,这样的公司投不投?比如,管得了50人公司的项目团队,不一定能管得好500人的公司。这时候就要看投资公司如何“帮”了。如果投资者在项目业务和团队成长中能提供很多增值服务,帮得好,就可以避免项目团队自己去试错,项目就能快速健康地成长。

项目团队的道德风险,也是需要注意的。在现实的投融资交易中,的确存在着不少种类的团队道德风险情况。

对“事”的判断,其实有不少投资在当时并不是能看得非常准的,更多地是依靠综合分析,有时甚至是凭感觉来做出投资决策的。

值得一提的是,一个科学严谨的DD(尽职调查)是可以过滤掉很多风险的。在一桩投融资交易中,一个普通的尽职调查,通常需要花费3到6个月时间,必须走过法律尽职调查、财务尽职调查、商业尽职调查等等,如果牵涉到高新技术,需要进行技术鉴定,如牵涉到一个新兴的细分市场,还需要对市场的发展趋势做市场调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