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洋掌”——家乡风物之四


“西洋掌”
——家乡风物之四

王子鹏

    可能是因为从小长在农村的缘故,从小到大很多事物都只知其音,不知其名。比如,从小练的武术就是一种。
    小时候练的武术名字叫“西洋掌”,因为实在不知道还有比这更可信的汉字,就一直称呼了近30年。
    小时候身体很弱,一身是病,连胖都是病态,严重到走几步路就肚子疼。这“几步路”可真的是几步路,和乡下的孩子相比,人家又能干活,又能跑能跳,羡慕得很。村里人很多习武,号称“捶窝”,稍微长大点,也跟着邻居打拳,邻居武功有限,原先只是跟着糊弄的那种。后来,干脆跟着姑父习武。练了几年,忽然发现身体竟然好了起来,走路不疼了,跑步也更有劲了,一步顶过去三步……呵呵,到初中,身体居然变成好的了。
    姑父在村里是门里正规的传人之一。那时,俺们村练的是“西洋掌”,邻村练的是大小红拳。
    打从听到这一名字起,心里就犯嘀咕,向来只听说有西洋拳,哪儿来了个“西洋掌”?这么个穷乡僻壤的小村,恐怕连西洋人长的啥样都没见过。再者说,从电影里也大致看得出来,西洋人打架爱抡拳头,用掌的可不多。这个疑问我问了一圈,也没人给出个答案,所以糊里糊涂地就这么念了N多年。曾经看到过“西凉掌”的资料,也与本人所习相去甚远。
    之所以没人能回答,大概因为是农村汉子,本来识字的就少;再者解放前习武,对师傅都毕恭毕敬,不告诉你的没人敢乱问。当然,还有一个特殊原因,造成了武术的断代,这个原因,我下次再写。
    直到后来,笔者偶尔翻起一本武术杂志,看到了介绍周口地区武术的资料中有“曦阳掌”,于是恍然大悟,原来此“曦阳掌”非“西洋掌”也。本人老家在河南周口鹿邑县,往西是古陈州淮阳,相传为上古三皇之一的伏羲氏演八卦之地,本地武术有曦阳掌之名,也就很正常了。另外,大小红拳、伏羲八卦拳都有流传。
    后来,也顺势找过一些曦阳掌的资料,但没有细看。只知道是清末武术大师唐殿卿所创,至于细节,由于本人所习有限,无从印证。
    曦阳掌大多是对练套路,本人兄弟太小,没伴,加之身体不好,原本不过是为了健身,所以姑父只传了一套架子,和一套“小八卦拳”,另有几套拳术,姑父说实际都不是本门的东西。这套架子共六躺,属于基本功,本来也是对练,不过一个人也能练习而已。要求练习时速度慢,有所谓“慢拉架子快打拳”的说法。
    另外还有一个说法笔者无从考证,小时候在乡下,常听人说,这套拳有两套,有大同,也有小异。各有一个名字,我记不得了,另一套似乎叫什么“鲁班”,好像在回民中流传。又是一个只知道音不知道字的名字。
    上大学时,军训时的班长索雷是半个老乡,他是安徽亳州人,回民。他教我们打军体拳,有一次聊起来,他表演了他们回民的拳术,不知道是不是我说的“鲁班”,我个人感觉差别很大,他打的拳很猛,和我学的风格完全两样。我们也做过比较,比较相似的是曦阳掌的“分式”,和他拳术中的“汤瓶式”有点类似。汤瓶式据说是模仿酒壶的样子,左手为壶把,右手为壶嘴。由于我练太极拳的缘故,照片上的动作比较圆,拿不出那个劲,那是个看起来别扭却很猛的动作。
    关于这门武术似乎有很多东西值得挖掘,不过看来习练的人都越来越少了,在我小的时候,有很多东西都已经失传了,这是后话,下次再说。

 

2008年3月13日星期四